古传太极拳“心法”,来源于这个古老拳种,在千年传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实操口诀。它经过历代先师的提炼,形成了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便于门内记忆和理解的口头语言。在特定场合下,“心法”对门内徒弟功夫长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古传太极拳心法,分入门心法,中级心法和高级心法。 有些单操,听的很明白,但一实操就出错。入门心法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边在心里念口诀,一边用身体做动作。这个办法,对武术这种不是依靠头脑学习,而是依赖身体掌握的特殊技艺十分有效。 所谓功夫练不下去了,求一两句口诀.......。 而一旦没有入门心法这个基础,中级心法和高级心法,就实属空中楼阁,研习无益。 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当下流传下来的,是见于文字的中高级心法。初级阶段的入门心法,非常罕见!这是近代武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当下全球有3亿人习练太极拳(网络资料)。但他们都绕过了入门心法。绕过了入门心法,也就绕过了入门单操。所以他们练了很多年,实际上却没有入门。 入门心法严重失传,取而代之的是中高级心法的填充。远一点的有王宗岳的,张三丰的;近一点的有杨露禅的,杨澄浦的等等。 这些中高级心法被滥用。很多老师在自己还没有入门的情况下,就把中高级心法,按照他自己的理解,拿来在授课中使用。还有一些老师把道家,佛家打坐的心法,用在了太极拳的授课当中。 恕我直言,这些老师,都没有真正的传承。一方面他们不懂古传太极拳的入门心法,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懂道家和佛家修炼静功的打坐心法。因为“动静有别”。 但是人性有弱点,越是对自己搞不懂的东西,往往越充满好奇。这恰恰被没有真传的老师所利用。 多年苦功,换不来真传功夫,实在让人心疼! 入门心法,它帮助我们解决了基础训练中的两大难题:呼吸和筋骨,也就是行气单操和动作单操。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古传太极拳对筋骨的训练,有行气单操的同步参与,所以训练出来的筋骨,不但髓满骨坚(骨密度大),而且筋强。所谓筋强,是指训练出来的筋粗壮且有很强的弹性。这就不是简单的抻拉长度可以比对的了。所以古传太极拳训练出来的筋骨,与舞蹈,瑜伽,体操等现代流行的运动有本质不同。武术套路运动员,他们的筋骨训练,也同样没有行气单操的同步参与。 真传是宝,假传是草。有志于探求太极拳本来面目的朋友,要多关注公共视野之外长年练拳的高龄老者:他们或许不被社会甚至家人重视,不会上网,不用智能手机,不善推销自己.......。但他们身上或许会有真传武术。 |
|
来自: 杨门单操太极拳 > 《国庚起太极散手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