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中良先生水墨山水欣赏

 zpin 2019-12-30

杨中良先生水墨山水欣赏

杨中良,1972 年生,山东蓬莱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元社社员,《中国书画》特约编审。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并获奖,多家专业报刊以及电视有专题介绍。著有《中国篆刻创作解读·流派印卷》《艺概丛书·杨中良》《卧游溪山》《观心》等。发表文章共计五十余万字。

名家集评

杨中良,山东蓬莱人。禀性纯良,仁义有方。耿直中正,古道热肠。待人谦善,自性刚强。因其厚重之故,入于书画则别有丰神,禀持所自,乃大道之行也。中良作画纯以笔胜,爽健明快,意境清新,自出机杼,一派淡然。繁密处以至繁为法,疏旷处以至简为心。巧于境界,工于笔翰。诗情与画意融为无声,心性与理法合于一炉,故其所作有超然物外之想。

——吴悦石

杨中良是近年京城水墨写意画圈子里成长最快的青年画家之一。他为人谦和、文质彬彬、做事勤奋、交友以诚,不论长幼,都愿与之共事。他的画一如其人,简约、雅致,追求意境意趣。经过十几年不断摸索,他已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个性高标,风格十分鲜明。如果你在某次画展中徜徉,大老远你就会认出那是中良的作品!这件事简单吗?很简单。但许多人一辈子也做不到。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艺术语言,是艺术家成功的标志。杨中良无疑是成功者。我见过的中良的画,画面构成大部分都很简洁,无非是山石、竹木,有时点缀几间茅屋、一二人物,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几样景物,在中良笔下却是变幻莫测,美图层出,正如面对大千世界,移步换景,百变无穷。他展示给观众的画面,说是写生所得,倒不如说那是他胸中的丘壑、梦里诗意的家山。中良的画除水墨外,很少敷色。有的大笔泼墨,有的大块留白,这种大胆构图形成的黑白反差,十分动人;其中常有人物、房屋作点睛之笔,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静寂的山林景色,画家表达的却是一种雅士情怀,是文人意趣悠远的静观自得之美。

——武春河

中良先习书法后入丹青,画得古意。行笔既简且朴,每见真情真趣,笔线书意盎然,应了康南海先生在《广艺舟双楫》中对“高古”境界之诠释。中国书画乃终生学问,入门务求正途。中良幼喜笔墨,才情过人。师从悦石先生,得见前贤堂奥,更兼刻苦自励,硕果已不寻常。丹青一途大器,才华当求淬火,笔线再求老拙沉雄,境界亦是阅尽万象后而自出机杼。中良年纪尚轻已为同辈翘楚,若假以时日,沿此正途不懈追求,他日定有大成,我于此深信不疑。

——程大利

我以为学习,当向古人学,向今人学、更有必要向年轻的画家学。事实上,学习的老师是不分古今老少的。对中良的画我关注,也喜欢。他的画在五公尺外看,知白守黑,块面感性,大开大合,有冲击力和吸引力。令人驻足。在一公尺前细看,他的作品有内涵。幅度不大的水墨调子,笔墨讲究,息心静气,在淡清墨里游走,清妍而不失疏阔,散澹而不失谨严,有着浅酌低吟的浓郁的传统诗性。经得起咀嚼,有足够的回味。中良的绘画是古今兼收、南北并蓄,有性格、有底蕴、有目标。年富力强的他必有更灿烂的前景。

——韩天衡

中良兄的山水画笔墨干净利落,画面清新而氤氲。其一枝一叶往往细腻入微,极其精悍;而大块的崖壁则纵笔挥洒,气势磅礴。粗与细、大与小、浓与淡、具象与隐约……对比强烈,读来有痛快淋漓之感。中良兄的笔墨从传统中来,一笔一画、一皴一染在在都有来历,看似苍茫浑融,而一笔笔的皴法清晰明白,所谓“笔不掩墨,墨不掩笔”是也。而一丘一壑的态势则层层叠叠而有序其中。中良兄在构图上往往喜欢以大块深厚的笔墨为背景,而以轻健空灵的线条若不经意地勾勒出一亭半屋、数人数树,小中见大,微中有巨,颇有马远“一角山水”之意境。似乎不必以苍浑老辣来形容,中良兄的山水爽健清新、澹雅古朴,简单中有深意,别是一番气象也。

——徐正濂

蓬莱杨中良君画水墨山水赞

文/ 汤哲明

齐鲁自古多福地,蓬莱久矣有仙境。海上三山,神仙居所;秦王求丹,汉武访仙;八仙神通,循以过海;倭人垂涎,于是逡巡。古来谚云:地灵而人杰。有佳山水如斯,负异秉奇才之人,由是出焉。

杨中良先生水墨山水欣赏

杨中良《春山夜月》

杨君中良,蓬莱人氏,共和国壬子年生,今已届不惑年矣。君自幼酷嗜书画玺印,尝谓以书、画、印为其一生三挚友。余尝戏言:君之三友,曾经沧海桑田,岁寒益知其志坚;君于此三友,求索半生而无所悔倦,差可忝作四君子矣。

中良君事此三友,未尝视以技,而尤求以道。君历任《中国书画》杂志编辑、《书法杂志》特约撰稿人,研究撰稿,得数十万言,并著《中国篆刻创作解读·流派印卷》等,以多年积学惠泽后进。又供职烟台画院,期间兼修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笔耕不辍。十余年间成绩斐然,艺坛耆宿为之瞩目。余居海上一隅,以编书辑稿为业,离群索居、孤陋寡闻者也,犹知其盛名而感佩其学其艺。中良君之艺,以写水墨山水最称擅长,盖缘其秉性恬静淡定、素爱山丘故,而复得故里青山绿水助也。

杨中良先生水墨山水欣赏

杨中良《春雨洗山》

山水之画,兴于晋唐而大成于宋元,明清以还,文人画兴,遂以诗书通融画理,山水之画垂五百年而复开新境矣。唐宋人所画,率多巨障大屏,青绿水墨,各擅胜场,造可游可居之境,士大夫不下堂筵、坐穷林壑之云霞伴侣也;元明人所画,首重水墨,无假五色,多斗方小卷。兴到而为,抒胸中意气;闲来自遣,发心头块垒,文人士夫烟云供养者也。清民以还,金石学盛,近人写山水者,若吴昌硕、黄宾虹以金石笔意入画,苍茫浑朴,点画狼藉,山水笔墨亦为之一变。

杨中良先生水墨山水欣赏

杨中良《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

中良君所画,祖述元明文人山水之法,特多短楮斗方。水晕墨章,平淡无奇,无心绚烂而纯任天然者也。其画山水也,素不喜作高山大川奇崛之景,多写平湖一角、茅屋数间;归帆带烟、江流辽远……取景皆作平远,初观几不知乃北人所作,直以久居江南水国人士笔也。其画境也,荒寒幽寂,空灵剔透;二三高士,明灭其间;意出尘外,象生笔端。熟视几不知当世人所为,或以昔之岩穴之士图也。

杨中良先生水墨山水欣赏

杨中良《山静江空》

中良君师事京华名宿吴公悦石,公以吴昌硕、齐白石、王一亭画法为旨归,素喜以金石笔趣漫写人物花卉,笔头之拙重,世所罕遇。中良或遵师属、或任己意,写画每笔笔送到,起讫分明。其笔法亦源出金石派,得益其勤于奏刀。其用笔也,不求虚灵而着意平实,朴而无华,率而有致;其运墨也,重渲淡而不事雕琢,亦笔笔写出,氲氤满纸,墨渖淋漓。似石涛而非石涛,近宾翁而亦非宾翁,惟以用笔为第一要义,中良画始自成一格矣。

杨中良先生水墨山水欣赏

杨中良《卧清波》

张爱宾云“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董宗伯云“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似划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纵观杨君笔墨,清劲满纸而无丝毫甜腻赖俗习气,实与先贤所论相合。若不观千轴画、不破万卷书,深恐难臻此境。而若唯以古人画论是从,则又恐至今以得些许大痴、山樵脚汗子气为荣,何尔得此心印哉?中良君所图,实可谓入于古而出于今矣。大涤子有言,“墨海中立定精神,混沌里放出光明”,读其佳构,每有差近之者。”

杨中良先生水墨山水欣赏

杨中良《溪山潇洒入吾庐 》

若夫近代国画之失,首在以政治代艺术,次在以平民文化泯精英文化。吾人反封建、反专制,不必缘此焚阿房宫、毁古长城;吾人爱邓丽君、刘德华,不必因以非贝多芬、莫扎特。今人非传统为弃物之声,二十年来未尝绝于耳,然昔日破四旧之横祸,则亦犹在眼前。杜牧之尝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昔之“打倒”戾气,渐而式微;和谐宽容之风,日成主流。若中良君之侪,于是起焉。中良之侪何所求焉?不薄今人爱古人者是也。

杨中良先生水墨山水欣赏

杨中良《雨后溪山》

中良之为人也,无执无失,谦和冲淡。唯其冲淡而能虚其心,唯其虚心而能坚其志,唯藉此坚志,可穿越古今。中良始得把臂古人,获其金针微度矣。假以时日,作辟混沌手,将大成矣。当其时也,吾国士大夫画之浴火重兴事,可期矣!余于此等事业,虽高山仰止,然亦心向往之。

杨中良先生水墨山水欣赏

杨中良《月横大江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