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CSA摇篮——小毛驴市民农园

 板桥胡同37号 2019-12-31


一、成立背景及基本情况

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理念,指出生态文明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现代农业”这一更加符合生态文明的农业发展新思想;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在“现代农业”的政策思想上又进一步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长期目标。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在地理上依山傍水,明清时期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尽管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至今还保留了广大的农村。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食品安全事件的逐年增加,调整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海淀区三农发展的新机遇。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2008年,北京市海淀区农林工作委员会与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决定依托各自资源,启动了以“市民参与式、合作型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基地,借鉴“农业三产化、社会化”的国际经验,创建了“小毛驴市民农园”试验项目。

小毛驴市民农园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后沙涧村村西,占地130亩,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下属非营利性企业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这个团队的主要成员,都是致力于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持续参与推动了当代中国乡村建设和生态农业试验)负责管理运作。

2012年,产学研基地项目在海淀区苏家坨镇柳林村推广,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与柳林村村委会合作共同启动了“小毛驴柳林社区农园”(占地80亩),进一步探索城市和农村社区的互助模式。(注:2017年因合同到期,业务调整,“小毛驴柳林社区农园”业务暂停。)

小毛驴市民农园在生产方式上采用自然农业技术,尊重自然界的多样性,遵循种养殖结合的原理,全部为有机生产,未使用任何化肥、农药、除草剂和化学添加用品,其中种植以蔬菜为主,养殖以猪和鸡为主,现有自然养殖法发酵床猪舍一处;在经营模式上借鉴国际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较为成熟的社区互助农业(CSA)的公平贸易理念,推动“市民下乡”、倡导消费者与生产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为市民提供蔬菜配送和菜地租种服务,让市民参与到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推广中来,全年服务会员过1000家。 

二、运作模式及主要做法


(一)开辟租赁农园,发展体验农业

租赁农园又称劳动份额。集蔬菜种植、儿童教育、周末休闲、老人养生等功能为一体,是农业多功能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农业“三产化”的典型形式。

具体做法是:市民在农园承租一块30㎡的农地,并预先支付一年菜地租金和农资费用。农园提供工具、种子、水、有机肥等农资和必要的技术指导等服务,市民依靠自身劳动在菜地上种植自己喜爱的当季蔬菜,体验农耕乐趣,收获健康农产品,并参加农园组织的各类活动。如果市民没有时间管理,可以委托小毛驴农园管理,多出来的费用由市民承担。

劳动份额是小毛驴市民农园的一项基础业务,深受市民欢迎,平均每年保持在400户左右,8年来累积为北京市近1000个市民家庭提供租地种菜服务,总蔬菜产量约100万斤。

(二)开展蔬菜配送,促进产销对接

蔬菜配送又称配送份额:订购农园自产的健康蔬菜,享受安心的家庭餐桌。打造“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的产销共同体,让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

具体做法是:预先支付下一季蔬菜份额的全部费用,农场按照预定计划负责生产各种健康蔬菜和其它农产品(含畜禽肉蛋),并与物流公司合作,定期定量配送给市民家庭,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确保食品安全。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种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市民可以不定期参与农园的劳动体验活动,并监督农园的农业生产,以确保农产品的品质。

配送份额是小毛驴市民农园结合社区互助农业(CSA)推出的一项创新业务,8年来,累积为北京市2000多个市民家庭提供了200多万斤有机蔬菜。市民参与配送份额的数量,2009年为37份,2010年为280份,2011年为460份,到2012年则升为620份。至今保持在400户左右。

(三)培养农业人才,推进理论研究

从2008年起,每年从全国招募10个左右青年人。他们大多数并非涉农专业,通过实习,让农园成为年轻人接近农村、接触农业的“中介”。9年来,小毛驴培养的9期总计100多名新农人,已分布在全国各地,成为各地发展CSA的带头人和返乡农业创业的重要力量。他们曾先后发起或参与了广东沃土工坊、河南归朴农园、福建故乡农园、北京分享收获、浙江梅和鱼等多个CSA项目。

此外,每年暑期,农园都会接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为期2个月的农园生产劳动和建设。8年来总计约200名学生受益,很多学生毕业后继续在农业领域深造、工作(创业)。


作为有中国人民大学背景的产学研基地,相较于正规教育体系,小毛驴市民农园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了自然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业三产项目的运营与开发、农业产销服务各个链条、农村社区服务与合作组织等等多方面实训内容,是对传统农业教育的极大补充。通过人才培养,扎根全国各地,壮大网络力量。

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北京农学院等多家高校学生实习基地,8年来累计接待了近100批国内外大学生或研究人员前来农园访谈调研,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产生硕士、博士论文20余部;农园先后承接了教育部应急项目“通过新农村建设促进国家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大学985三期项目“中国农村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课题“北京农业创新与功能拓展研究——发展北京都市型生态农业的重点、难点与政策建议”等课题研究,促进了农耕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深化了CSA、都市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理论研究。

(四)传播农耕文化,吸引公众参与,打造独具特色的市民休闲体验场所

小毛驴市民农园利用优美的农业环境与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探索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形式,深度开发农业生活教育功能,展示、传承乡村文明和农耕文化,实践可持续生活。

2011年,小毛驴开辟“田间学校”;2012年,推出“亲子社区”;2014年,开辟儿童乐园;2016年,建设小动物乐园……开始专业开展农业科普与家庭农业教育主题活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认识植物、认识动物,动手做手工、制作美食、自制木制玩具,或者晒太阳、欣赏风景、享受亲子时光。8年来,通过与中小学校、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亲子教育机构合作,累计共举办大小农耕体验活动约500场2万人。

农园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农业节庆主题活动,如开锄节(4月,从2010年开始),立夏粥(5月)、端午节(6月)、中秋节(8月),庆祝收获的丰收节(10月,从2009年开始),与生产者见面的有机市集等,每次节庆活动都有上千人参加,2011年4月的开锄节,参与人数高达2500人,8年来累计参与人数至少5万人。此外,农园对自然教育、都市农耕、食品安全等内容还开办相应的课程,使市民与生产者互动,达到在娱乐中长知识、在参与中强体魄、在分享中增友谊的目的。

从2009年起,农园针对小毛驴CSA成员编印《小毛驴市民农园CSA简报》、《田间地头》等内部刊物,至今已编印了47期,向市民和社会参访人员累计发行约2万册,为CSA的实践与理念推广留下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五)搭建先进生态农业适用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平台

为推广生态适用技术,引导有机小农、农村合作社及各类型农场向可持续农业转型, 2011年5月、8月,2016年6月,小毛驴先后举办了三期全国自然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学员120名; 2013年3月、8月,2014年4月、8月,2015年4月,先后举办了五期全国CSA培训班,培训学员200名;2013年7月,举办了首期全国永续生活工作营,培训学员20名;2015年6月,举办第一期全国农场经理人培训班,培训学员35名。此外,还先后到北京市城区居民小区、北京顺义、河北顺平等地现场,为市民和农民合作社社员开展小型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受益学员约100人。上述活动累计培训学员约475名。

小毛驴市民农园与美国、印度、泰国、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地区的生态农业实践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作为全球各地生态农业技术在中国本土的“中试”车间,发展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的、实效的、低成本的适用技术与技术规范,建立生态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为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生活服务。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农业技术体系,不仅结合了中国传统农业及现代自然农业、自然农法和永续农业等观念,还融合农业、建筑、园艺等学科综合实践体系。

规划设计方面,2008年小毛驴建园伊始,就邀请了台湾著名生态建筑师谢英俊带领的“乡村建筑工作室”团队进行小毛驴生态农场的规划设计,设计体现了生态农业、城郊乡村生活的理念与思想,种植与养殖区域分布合理,农田、湿地、树林错落有致,耕作与休憩各得其所,有利于发挥协同效益,形成了良性生态系统和农园内部的生态循环。

生产方面,小毛驴市民农园尊重本地自然条件和以本土社群为基础的传统农耕经验,遵循种养殖结合原理,坚持无农药化肥种菜,并于2008年10月开始与韩国赵汉珪地球村自然农业研究院、吉林延边自然农业研究所等机构战略合作,引进并本土化自然农业技术,开展优质时令蔬果生产、土著微生物采集、土壤保墒培肥、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及发酵床养猪法等技术试验与应用。

生活方面,2008年,农园就引进并本土化改进了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瑞典国际发展合作署(SIDA)和全国爱卫办合作研发的粪尿分集式非水冲生态卫生厕所的建造技术,并在农园应用,通过从源头将粪、尿分开收集并无害化处理,节约了水资源,利用了人粪尿,取得了很好的示范与环保效果。农园团队曾先后在北京、辽宁、河北、河南、海南等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郊区,推广兴建了几十座各类型的粪尿分集式生态厕所,并编印了《粪尿分集式生态厕所理论与实践》一书作为指导手册。此外,全园实行垃圾分类、厨余堆肥和麦麸洗碗……通过把环保落实在每一个生活细节,对市民和孩子们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六)推动全国“农夫市集”发展

自2009年开始,在小毛驴市民农园的组织、推动下,以社区伙伴(PCD)网络、市民农业CSA联盟、全国CSA网络为基础,以小农场、小餐厅、手工作坊、农业教育机构、环保组织等为主要参与者,在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开锄节、端午节、丰收节和全国CSA大会上,多次举办了北京地区的农夫市集和全国“新农夫市集”。经过2年的发展,2011年,在北京一些热心市民志愿者的努力下,最终形成“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每周末在北京不同城区开集。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者面对面的交流,拉近了生产者与市民的距离,促进了农业生产与市民生活的直接对接,有效降低了市民享受有机农产品的价格门槛,也增进了城市生活的乐趣。

随着农夫市集在北京的兴起,全国很多地区都逐渐出现了地方性的市集活动,例如上海农好农夫市集、郑州生态农夫市集、西安农夫市集、成都生活市集、长沙农夫市集、福州农夫市集、厦门农夫市集、深圳农艺市集、南宁都市农墟、昆明采耘农夫、贵阳生态农耕市集等,如今,农夫市集已成为各大城市独特的一道风景。

(七)推动全国社区互助农业(CSA)网络建设

2009年,小毛驴市民农园的“CSA试验”,引发全社会的强烈关注与学习。为宣传、推广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创新模式,传播国内外三农领域社会创新、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最新思想动态与组织模式,促进全国生态农业团体之间的合作,搭建全国CSA实践与研究的经验交流和学术平台,推动农业政策变革与区域可持续农业的创新实践,在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的支持下,小毛驴市民农园于2010年1月推动成立“市民农业CSA联盟”,并分别于2010年1月、2010年11月、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主题分别为“城乡互助”“城乡互动与可持续生活”“新农夫、新城乡”“爱生活、爱故乡”的第一、二、三、四届全国社区互助农业(CSA)大会;2013年,全国CSA大会首次走出北京,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了主题为“新三农、大设计”的第五届全国CSA大会;2014年,在福州福建农林大学举办了主题为“新农业、新故乡” 的第六届全国CSA大会。

2015年11月,在农业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农研中心等机构的支持下,小毛驴市民农园联合顺义区政府、分享收获农场承办了主题为“生态农业与乡村建设”的“第六届国际CSA大会暨第七届中国CSA大会”,并揭牌成立“中国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和“中国乡村建设参与式保障体系(RRPGS)”。本次大会参会代表800余人,其中国际嘉宾80人,在国际国内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世界CSA大会,增进了海外同行对中国社会参与式生态农业的了解,也充分体现了社会大众热衷于生态文明、绿色创新的大势所趋。

每年一届的全国CSA大会,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CSA模式发展,目前,全国CSA农场已发展到500多家。据统计,七届CSA大会累计参会代表3500余人,其中发言嘉宾约450人,基本囊括了中国和全世界范围内生态农业领域的多数顶级专家,是中国民间最大的生态农业盛会,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性CSA网络,并在理念上、理论上、行动上,对中国社会变革、城乡互助融合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农园取得的成效及社会影响

小毛驴市民农园一直秉承社会企业的经营理念,以社会综合收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八年来,在北京市及海淀区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小毛驴市民农园贯彻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和多功能的两型农业的政策思想,汲取发达国家大城市郊区农业发展经验,积极探索适合首都特点的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路径,在社区互助农业(CSA)推广、食品生产安全、新技术推广应用、农村劳动力就业、农业效益提升、市民农耕教育、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有着全国性影响力的新型农业示范项目及带头人,搭建了一个新型农业领域内的“实验室”与“孵化器”的综合性农业平台,并取得三个突出成果:

一是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在不到二百亩耕地实现年产值近600万元(亩均产值3万)、5倍于常规农业产值。吸收当地近50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2500元以上。

二是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农园耕地经过有机农业耕作得到了有效改良,由于过度依赖化学农业对土壤造成的伤害得到相当程度的恢复,土壤理化性质极大改善,农田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平衡,实现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低成本生态修复。

三是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农园的生态技术和发展模式已经在全国多个地区得到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在小毛驴模式的带动下,全国以CSA模式运作的农场已超过五百家。农园先后荣获2011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奖、2012年农业部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园区创意银奖”、2013年福特汽车环保奖、团中央“2014中国青年就业创业典型人物”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动物友好型可持续性“示范农场项目”(2010—2013)等奖项,并成为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北京农学院等高校的现场教学基地;先后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小康》及BBC、CNN、美联社等海内外400余家媒体的正面报道,塑造数千万的品牌价值;先后接待各地政府及海内外各界团体的参观、考察和学习10万人次,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社区互助农业模式的优秀案例和代表。从体验农业的社会教育功能看,单位面积的社会参与度最高。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的产学研基地项目,市、区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直非常重视这个与农业安全和群众参与式管理都相关的自主创新项目,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北京市农委主任王孝东、北京市农业局局长赵根武、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长利等领导先后来过小毛驴市民农园调研考察,科技部农村司王亚武处长、浙江省丽水市市长王永康、云南省昆明市农业局局长郭焕波等领导也曾亲临小毛驴市民农园指导、考察。CSA内涵的生态性、本地性、互助性等原则,客观上已成为各地政府在构建两型社会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两个方面可资借鉴的重要模式。

四、转型:以服务为核心,以创新求发展


小毛驴市民农园试验项目所取得的经验,以及新型农业如何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等方面的探索,对于北京国际化大都市中的农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尤其对城市郊区农业实现生态化和包容性可持续发展转型至关重要,对全国各地农村地区也都有现实的示范及推动作用。

自2008年金融危机和食品安全危机以来,农业的内外部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8的“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的“生鲜农产品电商”(“互联网+”)、2013年的“记住乡愁”、2014年的“新型城镇化”、2015年的“精准扶贫”和“供给侧改革”……农村基础设施(交通、互联网等)得到巨大改善,打破了地理空间对城乡资源不公平分配的相对限制;大量资本和市民下乡、大学生返乡创业和打工者乡村回流,城乡融合发展大势所趋;那么,在新的社会结构下,如何发展农业?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保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并分享城市发展成果?以及,如何建设有农的城市?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大力推进2009年开启的全国CSA试验的同时,小毛驴市民农园也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一方面,从2012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机构的支持下,发起全国范围内的“爱故乡计划”:重估乡村价值,保育乡土文化,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促进城乡资源有效对接,推动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城市居民参与家乡建设,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四年来,先后在全国组织了“发现故乡之美”图文征集活动(2013)、 “寻找新乡贤——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2014、2015、2016三届),举办了“中国爱故乡大会”(2013、2014、2015、2016四届)、“爱故乡生态文化节”(2014),发布了“爱故乡行动倡议”(2013)、“青年爱乡行动宣言”(2015),发起了“爱故乡高校宣讲会”(2013)、“寻找故乡之歌”作品征集活动(2016),鼓励并支持各地村史村志的编撰及依托血缘、地缘和人缘关系的爱乡平台(爱乡会、爱故乡工作站)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爱故乡”理念与文化的传播,以及以本地“新乡贤”为主体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另一方面,打造城市农耕社区与乡土风物园,建立示范培训农场,为全国提供综合性的农业服务: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食品安全保障的阵地主要在农村,以健康食物为链接促进市民的支持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从2016年开始,借势海淀北部新区建设和地铁16号线开通,小毛驴市民农园开始压缩生产型生鲜蔬菜配送业务,扩大劳动份额市民租地种菜业务,成立“小毛驴乡村生活市集”,推进消费者合作社发育,积极承接海淀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基地建设,改善休闲体验设施和服务,让毛驴农耕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形成城市里的农耕生活社区与食品安全教育基地;结合爱故乡的资源和小毛驴的会员基础,推进“乡土文化、传统手艺”进城,建设“乡土风物园”,发展“乡愁经济”,带动地方特色有机农产品销售、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此外,依托中关村留创园平台,将小毛驴市民农园打造成为国内外生态技术与产品的中试、展示、示范和培训基地,成立“联合乡建工作室”和“国仁农智大学”,开展生态农场规划设计、技术服务和经营咨询,建设互联网+农业技术信息化平台,系统培训生态农业人才与孵化乡创青年团队,通过专业化、综合性农业服务输出,长期推动生态农业、城市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事业,也为海淀三农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附:小毛驴市民农园项目及团队所获荣誉

★北京市海淀区农林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  产学研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学生实习基地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现场教学基地

★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教学科研试验基地

★北京农学院  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赵汉珪地球村自然农业研究院(韩国)  自然农业试验基地

★香港社区伙伴(PCD) “城乡互动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平台”

★荣获2009年“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

★荣获2010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节能减排二等奖

★荣获2011年“全国水环保公益人物奖”

★荣获2011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奖”

★荣获2012年“芯世界”公益创新计划50强

★荣获2012年农业部主办的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园区创意银奖”

★荣获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动物友好型可持续性“示范农场项目”(2010—2013)

★荣获2013年“福特汽车环保奖”社区参与创意奖

★荣获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地球站公益创业工程”—“最佳参与奖”

★荣获土地资源网2013年首届“我秀我的家庭农场”评选活动“全国十大明星农场”

★荣获共青团中央“2014年中国青年就业创业典型人物”

▼小毛驴十年发展历程


2017年团队成员

严晓辉 

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理事长,协调小毛驴市民农园、爱故乡、联合乡建工作室等项目的整体工作,在生态农业、生态建筑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黄志友

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总经理、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致力于生态农业、市民农园的实践与研究、农业人才的培养、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等。

杨明明

小毛驴市民农园园长,负责现场整体运营,同时主要管理劳动份额(租地种菜)业务。

李翠环

小毛驴市民农园运营部主管,主要负责农园活动、超市、食堂和市集。

邱珊珊

小毛驴市民农园宣传部主管,主要负责农园宣传。

付英

主要负责农园日常财务、办公室的管理等工作。

程化旭

小毛驴市民农园行政部主管,主要负责农园日常财务、办公室的管理等工作。

崔光信

小毛驴市民农园后勤部员工,主要负责农园的环境卫生、动物乐园以及手工编织等工作。


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

小毛驴市民农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