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虽然此前从未到过金陵,但却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向往颇深,他的这“金陵五题”,是为应和友人诗句所作,只不过没想到的是,一不小心就名动千古了。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乌衣巷》乍一看是在写景,其实是诗人在借物咏怀,感慨人世无常,沧海桑田之间,没有什么是真正坚不可摧的。 全诗短短四句,所含典故却颇多。首句中的“朱雀桥”,始建于东晋,因其面对都城正南的朱雀门,故名朱雀桥。它是当时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浮桥,气魄雄伟壮观,时为交通要道。 曾经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繁华无尽的朱雀桥,如今已经罕有人至,只剩下桥边几处随风飘摇的野草陪伴着它。这里也能看出刘禹锡匠心独特的地方,野草开花,本是春季万物生发的季节,可朱雀桥边却是如此的荒凉落寞,一处隐晦的对比,将气氛烘托的淋漓尽致。 乌衣巷更了不得,在当时东晋时期就已经是著名的古迹了,传说在三国时期,吴国驻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就在此处,军士们皆穿黑色制服,故名“乌衣巷”。 东晋时期,这条古巷成了王导、谢安等等豪门望族聚居的地方,可谓极尽繁华。这里也曾走出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等流芳百世的文化巨匠。可如今空空荡荡的巷子上,只能看到夕阳的余晖还未尽落,一个“斜”字,更添几分日薄西山的落寞。 后面的三、四句是点睛之笔,乌衣巷中贵族众多,但论显赫,当属王、谢两家为首,可是即便是这两个超级的豪阀,此时也都烟消云散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即指乌衣巷已不再是贵族们的专属区域,也指当年的那些贵族,此时早已没落,如寻常百姓一般无二。 《乌衣巷》中的乌衣巷,可谓是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兴起与没落,人生在世,想来更是变幻无常。诗人以藏而不露的含蓄表达,精准描绘出其中的寄寓,读之让人回味无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