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刘禹锡《乌衣巷》:全诗具有高度概括性,是千古传诵之作

 与鹰共翱翔 2019-08-08

《乌衣巷》是《金陵五题》之二。有序说:“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今南京),尝有遗恨。后为历阳(今安徽和县)守,践丽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道尔生思,款然有得。”这篇序说,他从来没有到过金陵(今南京),在做历阳太守时,很向往南京,但没有去成。他的《金陵五题》是看了别人的《金陵五题》才写的。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读刘禹锡《乌衣巷》:全诗具有高度概括性,是千古传诵之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在南京秦准河上,正对朱雀门,朱雀门是六朝时都城的正南门。乌衣巷在秦准河南面,离朱雀桥不远。三国时,防守都城的,军队驻扎在那里,因当时的士兵穿乌衣,故称乌衣巷。到了东晋,这里成为王、谢两大贵族聚居的地方,朱雀桥成为达官贵人车马通行的热闹场所。

到了唐朝,这些地方都冷落荒凉了,朱雀桥边长满了野草花,王、谢贵族住处一派衰败零落的景象。

读刘禹锡《乌衣巷》:全诗具有高度概括性,是千古传诵之作

这两句,从字面上看,只写朱雀桥、乌衣巷的冷落荒凉,但它给人的印象却不止如此。因为朱雀桥和乌衣巷这两个名词里,使人想起六朝时繁华兴盛的景象。尽管字面上没有今昔对比,但却能唤起今昔盛衰对比的印象,这是一种含蓄巧妙的写法。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本是王、谢贵族聚居的地方,在王、谢华贵的厅堂上栖宿的燕子,到现在还是照样飞来栖宿。不过那些华贵的厅堂早已衰败,成了平常百姓的住家,所以说“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这样写,能显出盛衰的感慨。

读刘禹锡《乌衣巷》:全诗具有高度概括性,是千古传诵之作

这两句,形象鲜明,是千秋传诵的名句,为后来许多诗人所引用。序说作者没有到过乌衣巷,但他为何能写出这首名篇呢?

原来作品既要对生活作真实的反映,又要作高度的概括。就真实反映说,作者没有到过乌衣巷,他写的“野草花”和“夕阳斜”,谈不上对乌衣巷的真实反映,只是他看到的世家没落后的一般的荒凉景象,象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秋草、日斜,也即这里写的“野草花”和“夕阳斜”。就高度概括说,要是作者只到过乌衣巷也还不行。

读刘禹锡《乌衣巷》:全诗具有高度概括性,是千古传诵之作

刘禹锡几经被贬,多次流转各地,贵族的由盛到衰,华堂大厦的零落败坏他见得很多。他虽没有到过乌衣巷,但他对六朝兴亡盛衰的历史很熟悉。他写的“野草花”和“夕阳斜”虽是一般情况,但加上了王、谢的堂前燕子,这首诗就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此诗的好处不在于对乌衣巷作具体描绘,而在于结合朱雀桥和乌衣巷的历史加以高度概括。这种高度概括更能激起读者对今昔盛衰对比的感慨。这就是此诗能成为传诵之作的重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