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外篇之刻意》15.1

 峨眉佛光 2019-12-31

<15.1>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疆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为无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形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白话>

砥砺心志,崇尚品行,超脱现实,言论不满,只是追求高傲而已;这是山林之士,是愤世嫉俗的人,是形容枯槁、不畏牺牲的人所喜好的。满口仁义忠信,行为恭俭辞让,只是追求修身而已;这是治世之士,是实施教诲的人,是在各地讲学的人所喜好的。谈论大功劳,建立大名声,制定君臣礼仪,匡正上下关系,只是追求治国而已;这是朝廷之士,是尊君强国的人,是成就功业、兼并敌国的人所喜好的。依傍于山泽,栖身于旷野,终日悠闲垂钓,只是追求逃避而已;这是江海之士,是逃避世俗的人,是闲暇隐逸的人所喜好的。练习呼吸,吐出浊气吸入新气,像熊一样直立,像鸟一样伸展,只是追求长寿而已;这是练功之士,是保养形体的人,是彭祖那样高寿的人所喜好的。如果不砥砺心志而能高尚,没讲求仁义而能修身,没建立功名而能治国,没置身江海而能闲游,不练习导引而能长寿;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有。淡泊到了极点,而一切的美好却随之而来。这是天地的大道,是圣人的表现。

<解读>

本文共提到五种人,经庄子简单地分类,分别是山谷之士(山林之士)、平世之士(治世之士)、朝廷之士、江海之士、道引之士(练功之士)。人总是有所追求,这五种人所追求的分别是“亢、修、治、无、寿”。“亢”代表高傲、“修”代表修身、“治”代表能够治国、“无”代表能够化解人间的各种困难,最后“寿”代表可以长寿。

进一步解释,第一种人是山林之士,追求高傲,就是想超过一般人,不与人同流合污,所以选择隐居山林、愤世嫉俗,庄子常常提到这样的人,亦是形容枯槁、不畏牺牲的人所喜好的典型。第二种人是治世之士,是在各地讲学的人所喜好的典型,也是儒家的代表。第三种人是朝廷之士,追求治国的他们最适合当官,是尊君强国、成就功业、兼并敌国的人所喜好的典型,与后来的法家理念近似。第四种人是江海之士,江海之士和山林之士乍看之下皆为隐逸之士,但仍有所区别:山林之士是因为追求高傲、愤世嫉俗而选择隐逸;江海之士则比较接近孔子在《论语·公冶长》中说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为了逃避世俗而来到江海上,与人间脱离了,这类人是闲暇隐逸的人所喜好的典型。第五种人是练功之士,保养形体、追求长寿,是像彭祖那样高寿的人所喜欢的典型。

“不刻意而高”这五句,都是期许人减少对外在及有形条件的依赖,外表上与别人无异,内以却可以抵达各种境界。所以才说“无不忘(无)也,无不有也”,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有,外化而内不化,这就是圣人的表现。这是很难达到的境界,通常人一旦设立外在的目标,整个生命都跟着投入了,以致于别人一看就能把每个人清楚分类。其实万事万物各有境界,钟鼎山林亦各有天性,切记不要以为只有一种选择,譬如有个人喜欢治国,却苦无机会,又误以为自己只有这条路可走,这个人此生不就虚度了?又譬如有个有喜欢隐逸山林,偏偏受到许多现实条件的干扰,这样一来该如何是好?

所以第一种境界都可以是追求的目标,但不能被外面的条件所限制。相反,要做到根据外面的条件,不露行迹地达到所追求的目标,因为真正的境界在内而不在外,于外过着与别人无异的生活,不要有太多外在的表现,不必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功夫、往哪里去修行,于内则与所追求的境界同在,这是道家修养的基本目标。

庄子《外篇之刻意》15.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