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童夏季酷爱游泳,却不慎“惹上”耳疾

 ldtsg1957 2020-01-01

男童夏季酷爱游泳,却不慎“惹上”耳疾

 

夏天到了,游泳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大人、小孩都会选择游泳来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天。然而,入夏以来,医院儿童耳部疾病患者增多,多数是“游泳惹的祸”。提醒广大家长,带孩子游泳应选择管理正规、定期消毒的游泳馆,注重科学运动,保障好孩子健康。

游泳引起外耳道炎症往往是因为外耳道没有搞好卫生,积累了太多的脏东西。外耳道耵聍栓塞,俗称“耳屎”,在遇水浸泡之后膨胀,压迫外耳道,导致疼痛发炎。因此,在游泳之前,最好把耳道清洁一下,把耳屎清理干净。但是,清理外耳道的时候也要避免用金属的挖耳勺盲目往里面去硬掏,最好去医院让医生在直视下进行清理。如果在清理过程中造成外耳道擦伤,一定要停止游泳,避免引起感染。此外,有些天然浴场的水质不太干净,水中的细沙和其他杂质也会进入外耳道内,导致外耳道炎。

而游泳引起的中耳炎则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了。儿童游泳很容易导致呛水,尤其是初学者,由于着急慌乱或者没有掌握好换气的技巧,就会一边游一边呛,污水可能通过鼻-鼻咽-耳咽管通道进入中耳腔,水中的细菌就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内,导致中耳炎。由于儿童的咽鼓管短、平、粗,不似成年人的咽鼓管长而有自然的45°角,能对呛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孩子一旦呛水,污水易进入咽鼓管造成逆行感染。还有一些活泼胆大的孩子,喜欢跳水、潜水,这也会导致呛水或者因为压力的急剧变化而使鼓膜穿孔,引起急性中耳炎。

孩子如感到游泳后听力下降、耳内疼痛,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切勿乱用药物,一定要找专业医生来诊断,根据医生的医疗建议用药治病,否则一旦医治不当,耽误病情,容易造成孩子听力受损。另外,网上有些防止外耳道进水或治疗中耳炎的方法,建议咨询医生后确认可行再使用。家长带孩子游泳前要清理耳屎,游泳时最好戴上耳塞和鼻夹,如果期间有水进入耳朵,要及时清理耳朵进水,但切记不要自行乱挖。

当然,家长们也无需紧张,更不必因噎废食,只要注意好以下几点,就可以让孩子尽情享受水中嬉戏的乐趣而免受耳科疾病的困扰:


男童夏季酷爱游泳,却不慎“惹上”耳疾

 

1、告诫孩子游泳勿做大动作(如跳水、潜水),避免呛水和压力急剧变化导致鼓膜穿孔;

2、让孩子掌握正确的换气方法,即游泳时要掌握用口吸气,用鼻出气的基本换气方法,防止呛水;

3、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擤鼻方法:鼻子呛水后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将水往外擤出(不要同时捏两个鼻孔用力擤),或者往后抽吸至嘴中再吐出;

4、游泳时可让孩子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

5、游泳后应保持耳内干燥,让孩子通过歪头扯耳、单脚跳跃让耳道内的水流出,切勿让其乱挖乱掏;

6、有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内有病变(如鼻窦炎)、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正在流脓的患儿暂时不宜游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