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信服用他人降压药害人不浅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0-01-01
听信服用他人降压药害人不浅



  家住纱帽的邹婆婆,62岁。因头昏高血压不能控制2天于2018522日就诊,有高血压病史5年。现今每天服用降压药物氨氯地平缓释片5毫克。测得血压180/90mmHg,肥胖体型,余体检未见异常。


  血常规、尿分析、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示心肌缺血。523日予以调整降压治疗方案如将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毫克,加量至一日2次,加用美托洛尔25毫克,一日2次。


  24日下午33时,自测血压仍高,听信并服用街坊婆婆推荐的有效降压药物哌唑嗪1片(0.5毫克),约半小时后测得血压为120/70mmHg,邹婆婆沾沾自喜,这个降压药物效果好,一下把血压降至正常了。


  但事与愿违,不一会儿邹婆婆出现头昏、心慌、恶心、全身冷汗,下肢无力等症状,经过处理2小时后病情才得以明显缓解。525日,按医生处方用药后,血压降至正常,无不适。

 

  专家点评

 

  邹婆婆患高血压,在医生指导下接受降压治疗,起初因血压不稳定有些着急,轻信他人服用哌唑嗪治疗。用药后不久,出现头昏、心慌、恶心、全身冷汗,下肢乏力等降压过快的症状,差点闹出意外事件。因此,专家指出,使用降压药物时一定不能任性,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 适合自己的降压药就是好药。降压药物有上百种,有的降压药对甲病人有效,有的药物对乙有效,药物无绝对好与坏,适合自己的药物就是好药,用药不能千篇一律,选药应强调个体化。不能听信广告、新特药或他人介绍药物。


  2. 降压不宜过快。除非高血压急症,均应常规降压治疗,切忽使用降压过快的药物。血压在短时间下降时,可反射性增加心率,加重心肌缺血,血压大幅度波动还可以导致脑性晕厥,甚至发生脑卒中。因此,短期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等严重后果,这种现象老年人尤为多见。


  3. 哌唑嗪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哌唑嗪为选择性突触后α-受体阻滞剂,具有降压作用,扩张周围血管,主要扩张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而降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松弛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扩张,血压降低。用于高血压二线的治疗药物。


  首次应用时出现“首剂现象”: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通常在首次给药后30~90分钟或与其它降压药合用时出现)、眩晕、头痛、心悸、出汗等。这是由于阻断内脏交感神经的活性使静脉扩张,回心血量显著减少所致,低钠饮食的患者较易发生,如果将首次剂量改为0.5mg,临睡前服用,可防止或减轻这种不良反应。首剂睡前服用,停用利尿剂,避免剧烈体位改变可减轻“首剂现象”。随着继续用药,上述症状会消失或减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