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欢迎探讨什么是格律诗的“正格”和“宽格”,其理论依据何在?

 昵称5466805 2020-01-01

#敬请酌词炼句#

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是格律诗鲜明突出的节奏美感和抑扬顿挫的声律美感的理论基础,是格律诗正格用字组句的基本原理。古今格律诗创作审美实践检验证明,严格遵守这一原理者必然能顺利通过诗词网站格律工具检测,且每试不爽。除诗界认可宽格外,有悖于这个原理而“创新”的畸格怪体都很难通过诗词检测。符合这一原理的平仄句式,简称“正格”。格律诗四种基本正格,都可从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平仄竿”截取而来。

欢迎探讨什么是格律诗的“正格”和“宽格”,其理论依据何在?

欢迎探讨什么是格律诗的“正格”和“宽格”,其理论依据何在?

以五言律绝为例(括号内是截取的正格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不难看出:

一、粘对而失替的,不是格律诗,而是古体诗

上述正格基本句式,都满足马蹄韵两平两仄的格律诗用字组句原理。我们把这种句式简称为“”。出现失替的诗句,不是格律诗,而是古体诗。

欢迎探讨什么是格律诗的“正格”和“宽格”,其理论依据何在?

例如唐代诗圣杜甫的《复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防寇,

仄仄仄

若何。

仄平平

昔归相识少,

仄平平仄仄

早已战场多。

仄仄仄平平

欢迎探讨什么是格律诗的“正格”和“宽格”,其理论依据何在?

检测结果显示,“故”、“今”都位于单数位置,“故”当平却仄,导致“孤平”失替;“今”当仄却平,造成“孤仄”失替,因此是非律的。依据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中整理归纳前人诗界认可的“前宽后严,仄宽平严”潜规则,“故”位于诗句最前,因此“可平可仄”。这足以说明,“一三五不论”是有条件的,符合粘对但失替的诗不是格律诗,而是古体诗。绝非诗圣不会写格律诗,而是写古体诗,因为古体诗本来就没有严格的平仄要求!同时也充分证明,“意境第一,平仄不拘,瑕不掩瑜”的“意境大师”,整天泡在故纸堆里,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罗列一大堆古体诗来否定格律诗两平两仄交替是站不住脚的!启功先生相关截图如下供参考。

欢迎探讨什么是格律诗的“正格”和“宽格”,其理论依据何在?

欢迎探讨什么是格律诗的“正格”和“宽格”,其理论依据何在?

观察截图可知,孤平、位置靠近句末的孤仄(简称“后孤仄”)三平尾、三仄尾都是非律的,这是因为有悖于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的格律诗用字组句原理。

二、格律诗四种基本句式及“对”、“粘”、“韵”基本规则

上述括号内截取的正格基本句式中,第二字平声,诗界称为“平起”;第二字仄声,称为“仄起”;末字平声称为“入韵”,仄声称为“不入韵”。律绝和律诗的平仄押韵正格平仄,都可以四种基本正格为首句,遵照对、粘、韵的基本规则推导出来,而无需死记硬背。以五言为例(括号内表示“可平可仄”,在有效规避孤平、三平尾、三仄尾条件下即可“一三五不论”):

欢迎探讨什么是格律诗的“正格”和“宽格”,其理论依据何在?

1.平起首句不入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韵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以上“对”、“粘”,上下句双数位置“二四六分明”,完全符合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用字组句正格基本原理,是格律诗正格的显著特征,是正格与宽格的区别点。因为宽格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依据诗界认可的潜规则所允许的变格。

括号内是依据“前宽平严,仄宽平严”的潜规则,在正格基础上,诗界认可的变格,简称为“宽格”。

律绝正格平仄复制粘贴为二,就是律诗正格平仄了。截图示意如下。

欢迎探讨什么是格律诗的“正格”和“宽格”,其理论依据何在?

在五言基本正格句首,分别添加两个与句首两字相反的平仄,就是相反类型的七言正格了。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相关截图如下供参考。

欢迎探讨什么是格律诗的“正格”和“宽格”,其理论依据何在?

五言律绝平起首句不入韵正格,分别添加两字就成了“仄起首句不入韵”的七言正格基本句式了。示例如下: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三、只“对”不“粘”、只“粘”不“对、不“对”不“粘”、位置靠句末的“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仄韵诗”者,都不是格律诗体裁,而是古体诗体裁。

正格四种基本句式中,末字平声者,是格律诗押韵的“韵脚”字。因此,格律诗只支持平声字押韵,不支持仄声字押韵。所以,网传“仄韵诗”其实是古体诗,而不是格律诗。古人也不乏先例。例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

平平仄仄仄

处处闻啼鸟。

仄仄平平仄

夜来风雨声,

仄平平

花落知多少。

平仄平平仄

“三仄尾”、位置靠近句末的“后孤仄”,以及后位置靠近句末的“后孤平”都不符合诗界认可“前宽后严”潜规则,这样的变格不是诗界认可的“宽格”!因而不是格律诗,而是古体诗!

上下句为一联,双数位置平仄相反,诗界称之为“”;上联第二句与下联第一句双数位置平仄,诗界称之为“”。

“对”和“粘”,各是格律诗体裁赖以存在的基本规则之一。不“对”不“粘”,或只“对”不“粘”(例如《春晓》),或只“粘”不“ 对”,都不是格律诗,而是古体诗!因为古体诗本来就没有粘对规则要求,绝非孟浩然不会写格律诗。

四、怎样才是格律诗,写诗非格律诗不可吗?

只有认真遵守格律诗“替、对、粘、韵”的平仄押韵基本规则,才能顺利通过网站平仄押韵的检测,才是名副其实的格律诗。且在检测中每试不爽。有正格和宽格两种。例如:

景随心态各异(宽格律绝)

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

看花花尽泪,

仄平平仄仄

问鸟鸟皆啼。

仄仄仄平平

未到伤心处,

仄仄平平仄

缘何触景凄?

平平仄仄平

第二字第一字正格当平却仄,虽有悖于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正格用字组句基本原理,但也符合诗界认可的“前宽后严,仄宽平严”潜规则,因此属于宽格律绝。若将“问”字改为平声字“闻”,就是一首正格律绝了:

景随心态各异(正格律绝)

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

看花花尽泪,

仄平平仄仄

闻鸟鸟皆啼。

平仄仄平平

未到伤心处,

仄仄平平仄

缘何触景凄?

平平仄仄平

四句都符合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的格律诗用字组句基本原理,才是名副其实的正格律绝。

“问”与“闻”意思不同声调也不同,抑扬顿挫效果与节奏感效果也各异。在体裁形式上,正格较宽格声律效果好,但“问”字与“鸟”字词组搭配较妥切,且能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若侧重真情实感时,优选宽格律绝当然更好。这并不说明宽格比正格好,而是优选最能表达主旨的形式甚至其他体裁。因为形式服务于主旨。

结束语

当格律诗不能表达主旨真情实感时,或不能驾驭平仄时,优选古体诗或自由诗,甚至散文、小说等别的体裁,不必偷梁换柱,张冠李戴,将失替、失对、失粘出韵的畸格怪体硬贴“X绝”或“X律”标签,更不能罗列一大堆古体诗或某位专家论著的只言片语来企图否定格律诗体裁形式赖以存在的“替对粘韵”基本规则,才是明智之举。因为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对古体诗不胜枚举,名篇名著并不限于格律诗体裁!今人应学习古圣按真情实感主旨需要来优选不同体裁的风范。

不要动辄以“意境大师”自居,肆意对认真学习和遵守格律诗“替对粘韵”基本规则的格律诗作者,指手画脚,文人相轻。“意境大师”到处用简单贴标签的方式,喷别人说什么“平仄是躯壳,味同嚼蜡”,指责挖苦没有迎合“意境大师”自我主观喜好的“优美意境”,借以非难和打击格律诗的学习与传承。

令人遗憾的是,头条“意境大师”多如牛毛,而其比肩古体诗名篇的古体诗“意境绝唱”则凤毛麟角,更不用说其有多少是真正的格律诗了。因为格律诗体裁赖以存在的“替对粘韵”基本规则,已被“意境大师”以“意境第一,不拘平仄”等冠冕堂皇的借口,糟蹋得面目全非了。此风不止,律将非律,格律诗体裁这一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将断送在这类人手中!

今人应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各种诗歌体裁的酌词炼句方面来,满腔热忱地相互探讨,共同提高,争取多出快出古人那样的名篇名句,才是正道。

谢谢各位光临!

预祝大家元旦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