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外篇之马蹄》9.3

 峨眉佛光 2020-01-01

<9.3>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劲相靡,怒则分背相踶,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白话>

马,平常在陆地上吃草喝水,高兴起来就彼此交劲摩擦,生气时就背对背相踢相踏,马所知道的仅止于此。等到加上了车衡劲扼,装上了额前佩饰,马就知道啃坏车輗、曲劲脱轭、抗拒车盖、吐出勒口、咬断辔头。所以马能知道这么多诡诈的花样,都是伯乐的罪过啊。在上古赫胥氏的时代,人们安居而不知道该做什么,走路而不知道去哪里,口中含着食物在嬉戏,肚子吃得饱饱在游玩,人们所做的仅止于此。等到圣人出现,费心制作礼乐来匡正天下人的行为,努力推行仁义来抚慰天下人的心情,然后人们开始汲汲于求知,争相牟利而停不下来。这也是圣人的过错啊。

<解读>

动物在被人刻意训练之后,为了恢复自然的状态,也会耍弄心机。后面的章节会提到,儒家推崇周公制礼作乐,如同帮猴子穿上礼服,因为猴子根本不需要,绝对会想办法立刻脱掉或撕碎。道家对人在自然状态的描述,几乎像孩童时期天真的表现。“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就是我们还是孩童时刻的记忆。出游时没有目的,就不会有压力。阿尔卑斯山的登山步道也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呀!”类似此种意境。

赫胥氏是上古帝王,时代与行事皆不可考。依此文看来,应是假托的人物。圣人以为礼乐与仁义是人们所需的,殊不知竟有莫大的后遗症。然而,我们能想像赫胥氏时代吗?

总结本篇要旨:

马是万物之一,有它自身的性与命,便是从人的角度来判断,就要设法让它变得有用。结果呢?善于驯马的伯乐会淘汰一半以上的劣马。儒家所谓的圣人,为了治理百姓而制作礼乐,倡导仁义,结果呢?人们脱离了道与德,苦不堪言。道是根源,德是本性,人实在不必刻意作为而自寻烦恼。

庄子《外篇之马蹄》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