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让书法人功力倍增的画论

 erjieere 2020-01-02




中国书画素有“书画同源”之说,其源在何处?

从最原始的造物追溯,书法是从绘画中所抽绎出来的符号,这是一种删繁就简的漫长发酵。早期的字就是画,画也是字。画向书的发展,其核心正是先民要记录的思想声音。
良渚文化刻符
与此同时,书法从早期的象形文字体系中不断发生新的“蝶变”,并由此定型多种书体美学(抒情)形式。“书画同源”的工具要素在中国特有的笔墨纸帖,实践要素一在用笔、二在审美、三在抒情。如果还可以补充一条的话,我认为就是临摹(书法)与写生(绘画)的通性。

写生,是绘画专业在课堂及野外的练习方法,其目的是解决造型能力和汲取自然界美感形式的手段。国画大师齐白石、傅抱石等先生,其生涯从未停止这样的练习,通过写生提炼的物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自然气息。书法的学习方法,必然要经过临摹,但临摹并非“描红式”的僵化抄写,而是需要对经典字帖进行充分的解析与鲜活再现,这与绘画的写生练习何其相似!古代书家群体,无一不通过临摹而得到书法的真谛,也不乏王羲之“池水尽墨”、米芾“集古字”、王铎“一日临帖、一日求索”的方法论。

南齐画家谢赫(479—502年)


《古画品录》自宋以来,为画界奉作圣经。其品录云: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

“六法者何?
一、气韵,生动是也;
二、骨法,用笔是也;
三、应物,象形是也;
四、随类,赋彩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
六、传移,模写是也。”
(据钱钟书《管锥编》)
“六法论”不仅构建起中国画实践的核心美学理论体系,对习书者的临摹与创作亦极具启发作用 ,试以此作书法之注脚。
“气韵,生动是也”,揭示书法需要有通畅的气息、活力、和谐的节奏,是书法创作与欣赏的起点。“气”是中华文化中核心的词汇,万物以“气”为生命的节律。书法家贯“气”于心,其作品中即可以体现出这种具有与宇宙相通的场。“韵”指韵味、律动,是创造主体通过线条呈现有节奏的情感抒发。宋范温《替溪诗眼》中释韵曰:“有余意之谓韵”。同代书法家黄庭坚认为 “书画以韵为主”,又云“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 “气韵'为魏、晋时期品藻人物的常用词,指人物从姿态、表情中呈露出的精神气质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可见“气韵生动”正是汉字的美学形式--书法的生命意象所在。


南京博物院藏《竹林七贤砖画》
“骨法,用笔是也”,喻书法中使用毛笔的方法。什么样的用笔就能体现什么样的骨法(线质),换言之,什么样的骨法(线质)呈现正是对应的用笔所造就。针对不同书体,用笔的含义有二个层面:一是研究其点画形态变化的内在规律,二是实践笔毫运动所生成的各种痕迹。钟繇说:“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赵孟頫亦曾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线条的长短、粗细、方圆、藏露、曲直、向背、肥瘦等矛盾对立、统一的表现,与用笔的中侧、速度、变奏、笔势等互为依存。索靖“银钩虿尾”、褚遂良“折钗股”,颜真卿“屋漏痕”,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等都是前辈书家深入细心感悟的鲜活案例。


  王羲之《姨母帖》   辽宁省博物馆藏


“应物,象形是也”,意谓不同书体之结构。汉字是中国书法的载体,中国书法是汉字的美学表现形式。书体不同,其空间结构与留白不一,给书家对书体的处理提供了丰富想像。书写时要把握书体的特征,表现其特有的形式美感,同时也要发挥个性表达风格之美。唐-孙过庭《书谱》中概论诸体:“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唐-欧阳询总结出楷书“排叠、避就、顶戴、穿插、向背”等三十六法,体现书家在传承中对结字的观念。


  孙过庭《书谱》卷 纸本26.5×900.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随类,赋彩是也”,可释为书法中的用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皆指墨色运用的丰富变化。若国画中的墨法恰当运用到书法创作,将呈现出墨的韵味及微妙奇幻的色彩变化。明代书家王铎“涨墨法”的运用,就是在笔法纯熟、功力深厚基础上的成功尝试。清代的刘墉与王文治,有“浓墨宰相”与“淡墨探花”之称 ,其性情审美的差异恰是其人格的一种象征。用墨与笔法不可分割,书体先天节奏不同、墨色的效果不一,同时与毛笔的蓄墨量、笔法的提按、轻重、缓急和纸张质地也息息相关。由于书体和时代的差异,呈现出的“味道”有别,当代书法的墨法实践需要建立在美学审辨与“随类“的深入理解,否则刻意的飞白、涨墨反而显得做作。


黄宾虹《舟入溪山重》



“经营,位置也”,阐明书体的结构、章法。书体不同,其结构、章法也不同,切不可生硬照搬,囫囵吞枣而贻笑大方。章法乃通篇的排兵布阵。欣赏书法作品第一眼落于章法,因而立意谋篇为学书之大事。“知白守黑”,不但于笔墨处求章法,也需从无笔墨处求章法。钟鼎端制、逸笔行札、或大小错落,裹束合度;如河汉列星、疏落有致 ;各随其体、相互映带。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夫欲书者,先乾研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方能尽在掌握、从容不迫。

“传移,模写是也”(模亦通“摹”),书法是一门科学加美学的学科,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定型的书体与形成的书风,是由于先贤的审美实践、总结而得,而书法的各种黑白关系都来源于背后的科学运动,优秀的作品必然符合美的规律与科学的总结。习书无捷径,临摹古代碑帖经典墨迹是第一要务。“传移“目的在找寻古代经典的成功之道,把握其内在联系,以古人之矩度运我之性灵,不断“心摹手追”强化手感记忆,以此为阶力求从“他神”到达“我神”。“佳作”、“丑书”皆有其必然因素,了解用笔细节、关注工具优劣,不断去弊兴利。临摹如同绘画中的写生,把握各种艺术处理手法,于碑帖心、手、眼印证的过程,它不是机械简单的描红,而是反复与古人的问答对话,是一种充满新意的翻译!


米芾《公议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六法论”提供给书画学习者一种系统观照,中国的书法与绘画作为特有的抒情方式殊途同归地反映人的生命情感状态。深研“六法”有利于贯通我们对书画的理解 ,全面提升美学与实践的能力,使学习的方向更加开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