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延汉简的故事

 红香圃 2020-01-02

(六)边郡生活

粮食、谷类、牛犁、服御器、酒与酒价、塞上衣著、缣帛、蟾褕、社、古代记时之法、五夜;

(七)书牍与文字

书牍、"七"字的繁写、《仓颉篇》与《急就篇》,共包括释文简10156枚,图版605幅。

劳干的分类方法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标准也不尽科学,但在简牍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后,中外学者沿着这一思路,以出土地点、年代、书写格式及人名为标准,不断尝试建立新的分类方法。如英国学者鲁惟一(MichaelLoewe)在《汉代行政记录》(剑桥大学出版社,1967年)一书中依出土地点、笔迹,把形制相同、内容一致的文书进行分类。而日本学者永田英正则把汉简分为定期文书和不定期文书,前者包括簿检、名籍、现有人员、疾病、日迹、作簿、举书、备品、俸钱、卒衣粮、卒家属食粮、盐、驿马、茭、谷搬运;后者包括书檄、封检、发信记录、递传、通关、除任、秋射、刑讼、贳卖、负债、爰书、书简等;此外还有卒名、候燧名、器物札及其他。薛英群则运用现代考古学理论,在对大量汉简资料进行排比、归纳后,将简牍文书分作中央文书、地方文书、律令与规章制度、经史子及集四类。应该说,他们都是在继承了王国维、劳干分类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科学化的结果。"简牍文书分类,既要依据其出土地点、形制和书式,也要分析考辨其内容、题楬,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才有可能在全面的多因素考虑下,优选出合理的、科学的分类法。"[6]

劳干居延汉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将汉简资料与汉代历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在以简证史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徐苹芳评价道:"他(劳干)在《流沙坠简》的基础上使简的分类更加详密,大体上概括了居延简的类别。他研究的范围广泛,研究的方法基本上是在王国维所创立的方法上更加完善,通过对居延汉简的研究来恢复汉代历史。在居延汉简的研究上,劳干先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前夕,有人在甘肃额济纳河发现了近万根木简,其文字潇洒、书法讲究、波磔奇古、风韵飘逸。那里古名居延海,所以也称"居延汉简",它同晋朝出土的"汲冢汉简"一样是举世瞩目的珍宝,后存放在北京大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进占北大校园,将许多古书、碑帖拓片一焚了之,"居延汉简"也面临灭顶之灾,很多学者忧心如焚。

一天深夜,助教沈仲章约了语言学副研究员周殿福及一个工友,来到一间房前,他们熟悉地撬开窗子,悄悄爬进室内,递出几捆东西。午夜的北平街头,巡逻的日本兵来回游荡。沈仲章三人边探路边行进,东绕西拐,躲躲藏藏,好不容易把东西运到工友家。

几天后,一辆日本轿车把日本特工处的三村大佐送到北大,这家伙指名要看"居延汉简"。谁知房门开后,室内空空如也。三村暴跳如雷,下令全城搜查。沈仲章闻讯后连夜扮成难民逃往天津。正待找店住下时,一个日本兵用刺刀把他的草帽挑落,嘴里不停地叽哩咕噜。沈助教心里一惊,草帽里藏着"居延汉简"的清理清单。他竭力镇静下来,假装听不懂日本话的憨厚模样,混过检查,住进了意大利租界。他想把这批国宝运至上海。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沈仲章去沪的念头落空。正当他束手无策之际,蓦然想到了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徐森玉,便设法与他取得了联系。此时,徐森玉虽已南迁,但爱国激情促使他冒险来津。经仔细磋商后,徐要沈单人秘密将木简由北平运往天津,再转运香港,由他另外安排人接货。沈欣然受命。

"居延汉简"的失落,早已引起日方注意。交通要道上的检查极为严密,运走国宝谈何容易!经反复筹划之后,沈仲章佯装逃难,将国宝交给中立国瑞士的伯利洋行代办托运,"居延汉简"终于顺利到达天津。

木简到津后,一晃半年,无法启运香港。1937年12月底,日本特工人员注意到了沈仲章。一天,乘他不在之际,与意大利警察到旅店查询沈仲章。此后,他三天两头在租界内调换住处,苦捱时光。然而,最使他放心不下的还是寄存在伯利洋行的两箱国宝。沈仲章心急如焚,只得冒险买票,以图迅速离津去港。

眼看开船日期逼近,沈仲章还是没有想出上船的好办法。他只好事前买通检查员和搬运工,终于躲过了日本兵的检查,将国宝运上轮船。趁轮船在青岛装货之机,沈仲章上岸向港发电。不料,11条日舰向青岛港开来,船长唯恐有变,急令轮船迅速起锚离去。沈仲章站在岸上望着远去的轮船,不禁痛哭失声……岸上的几位漏乘旅客,相互磋商,决定和轮船公司交涉。几经周折后,沈仲章才和他们一道乘坐另一条船到达上海。

"居延汉简"到达香港后,由蒋梦麟先生存放到香港大学图书馆。沈仲章在港期间,废寝忘食地将木简拍照、剪贴、编号、排列、编写索引。蒋先生非常钦佩这位年轻人的赤子之心。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眼看香港也将沦陷,"居延汉简"只得第二次逃难。经众多学者商量后,由胡适之先生设法运到美国华盛顿。时至今日,这批中华瑰宝仍放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出版了《居延汉简图版之部》,使人得以重见居延汉简大部分图片。1973年甘肃东部又发现了"甘谷汉简"。中国甘肃、新疆为古代屯兵之域,地下埋藏着很多中华文化瑰宝,发掘这些人类文明的宝藏,将会为中国古代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居延汉简,1913年出土于居延地区的古代简牍。以简证史,居延汉简为居延翰简

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被誉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同时,出土的古代汉简中的书法墨迹,极大程度的丰富了汉代隶书的研究内容,为中国书法史填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3年,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书法》特为居延汉简出版专刊《汉简百年》。值此百年之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理事刘学谦先生,以家乡阿拉善特色文化为内容,以古代简牍为形式,精心选材创作了"居延翰简"。居延翰简弘扬了额济纳地区优秀的民族历史,展示了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彰显了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胡杨精神,重现了丰富多彩的古代居延文化,将距今约两千多年的居延人民的智慧结晶传承发扬,为阿拉善旅游文化的发展增添了丰富多彩的一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