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绍不成衙”:绍兴为何盛产师爷?从中国人重面子好关系来聊聊

 光辉rlbr1vjwmb 2020-01-02

“无绍不成衙”:绍兴为何盛产师爷?从中国人重面子好关系来聊聊

古代有一句老话“无绍不成衙,无湘不成军,无徽不成镇”,古代的衙门是地方县令办公处理管辖区内日常事务的地方,县令是其中的领导者。而一县之地的事务繁杂,只靠一个县令难以处理完所有的政事,因此很多县令往往会招募自己的幕友,也就是谋士,类似于三国时期的谋士幕僚。

对于县令来说,他们的幕友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称呼,“师爷”。师爷这个名字在当今很多古装电视剧中都可以见到,所代表的角色往往也都是县令大人身边的狗腿子,小人物,而他们性格特点在电视剧中往往也是奸诈狡猾的小人。

但其实并不然,在明清时期,师爷这个群体很庞大,是很多读书人的科举无路时候的一个选择。而师爷也辅佐县令对整个县日常管理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刑名、钱谷等较为专业的事务上,这也是师爷这个职位应运而生的原因所在。

绍兴如此盛产师爷的原因

按理来讲师爷一职应该在全国各地广泛招募,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历史上有一地师爷遍地成群,以此为基础的书吏行业更是当地几乎所有读书人的选择。这个地方就是绍兴,以至于等到清朝后期,绍兴师爷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专指出身绍兴的师爷,同样绍兴师爷也成了一个专业性极高的幕友群体。

这也是那句“无绍不成衙”的来源,尽管有些夸大,但却实实在在的反应着绍兴师爷的广泛影响力。那么为何绍兴师爷这么出名?他们又是怎么来的呢?

“无绍不成衙”:绍兴为何盛产师爷?从中国人重面子好关系来聊聊

1、绍兴是个钟灵毓秀之地

那个时候的绍兴并非是如今的绍兴市而是清朝时范围更大的绍兴府,里面包含着会稽、山阴等八大县区。绍兴自古以来便存在着,自越国建城以来已经有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同时这里也是个人才辈出,崇尚文人雅士的地方。

对于会稽山阴这两座县区最有名的记载无疑是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从这上面也可以看出绍兴在当时已经是一个“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程度了。

绍兴之所以会汇聚这么多的文人墨客,更多的原因在于绍兴地区本身就“俗好吟诵而多风骚之才”,人人求学,人人爱学,拥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而这也是绍兴师爷之所以这么受官场欢迎的原因所在,他们自小便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长大,文化水平和个人能力就地区而言要远胜其它地区。也因此很多即使出自绍兴的县令往往也会选择绍兴人来做自己的幕僚师爷,甚至有的时候有官员专门去找人帮忙去寻找绍兴的师爷,因为他们能够帮助自己处理很多的政事。

2、幕府制度

师爷被称为县令的幕友,这离不开一项独特的政治制度――幕府制度

“无绍不成衙”:绍兴为何盛产师爷?从中国人重面子好关系来聊聊

这种制度自秦汉时期便开始拥有雏形,东汉末年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各个王公贵族都招募自己的智囊团为自己出谋划策,一直到宋朝出现“入幕之宾”这个词语使得这一职业有了专门的称呼“幕僚”或者“慕客”,等到明清时期的时候这县令的幕僚便就是我们俗称的“师爷”。

无论是以往的幕僚还是明清的师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替出谋划策,协调帮助主人家处理一切事务,同时这种制度也是“师爷”这个职位产生的基础。

有了幕府制度,等到了清朝,由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有些民族的差异,在清朝前期,统治矛盾频繁发生,满族统治者不清楚汉族的文化传统和管理方式,再加上一些满族人只会骑马打仗不懂得如何管理政事。

因此,为了缓解民族矛盾和更好的治理国家,在国家的基层管理上,幕府制度便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而这份帮助就是把“入幕之宾”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师爷”正式的官方化,将他们正式的列为国家官员,享有着国家俸禄。这一政策的出现使得大批师爷走向权力舞台中央,对这个行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科举维艰

绍兴的文人墨客有才之人众多,考中科举前往他乡为官的人众多,但是相比与绍兴庞大的考生数量,还有大批科举数次依旧没有办法中举的秀才文人。

古代读书需要优渥的家境,只有这样才可以供得起一个读书人一年不劳作不干活,而当科举失败家庭无力供养考生再战一年的时候,生存压力便成了他们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无绍不成衙”:绍兴为何盛产师爷?从中国人重面子好关系来聊聊

而幕府制度一出,绍兴的大批读书人无不欢喜,因为考中科举之后最多也就前往一地做知府县令,但师爷一职缺不需要中举的文凭,不需要中举却可以做官,而且难度还相比中举大大降低,满腹经纶富有才华的绍兴人自然趋之若附,因此大批绍兴读书人选择不再科举而转身投入到师爷这一行业中,毕竟科举维艰,佐而治之未尝不是一条适合大部分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选择成为师爷的方式不仅没有遭到绍兴读书人的嫌弃,反而成为了一种社会潮流,甚至形成了一种专业化的培养模式,直接培养读书人如何做好书吏“师爷”这一行业,从这一方面来看,绍兴师爷不火不行。

乡缘血缘师缘,相互提携

现代很多人都说中国人重面子好关系,我想这种现象和我国古代社会现象的遗传不无关系。绍兴人很重视乡缘血缘师缘,因为这再当时那个社会条件下更有助于他们谋出路。

古代要想成为一名师爷并不需要通过考试,因为师爷虽然是领取国家俸禄的官员,但却不算在正式的国家体制之内,因此怎么去选师爷全靠一个县令自己说的算。而我们前面又说到绍兴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每年科举成功的人数占到整个浙江省的将近四分之一。

“无绍不成衙”:绍兴为何盛产师爷?从中国人重面子好关系来聊聊

大批的绍兴人外出做官,因为乡缘血缘师缘的关系,他们在选择自己的师爷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自己本乡的亲朋好友或者同窗师兄师弟。而且成为一名师爷之后不代表不可以考科举,一样可以考取,这些考中的师爷再延续以前的做法,将更多没有考中的绍兴人召来当自己的师爷。

如此一来年复一年,绍兴师爷怎么能够不遍布全国?

“无绍不成衙”这句话不是白说的,虽然不至于每个县衙里都有一位绍兴师爷,但绍兴人的师爷也是遍布极其广泛。

绍兴师爷曾经兴盛到连乾隆皇帝都曾下令不再聘用绍兴人做师爷,但是流传百年千年的对于乡缘血缘师缘的重视又怎么可能仅凭一纸命令就轻易消除,因此乾隆皇帝的命令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这也从侧面反应出来绍兴师爷遍天下的影响力。

绍兴师爷遍天下

随着明清时期,地方县令对于师爷的愈加需要,师爷对地方管理的作用也愈加重要,特别是一个能力出众,管理水平高超的师爷就更是得到了各地县令的推崇和喜爱,这种现象在民间就催生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对于大量从绍兴出来的师爷来说。

师爷的选择和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做官出仕的县令不同,他们属于县令的募友,对于如何招收自己的师爷国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考试制度,而是允许县令自己去各地慕招,而一名优秀的师爷对于县令来说也是帮助巨大,县令对于他们也是招贤若渴。

“无绍不成衙”:绍兴为何盛产师爷?从中国人重面子好关系来聊聊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来绍兴师爷作为一个团体性的好处了,在没有对师爷进行选拔考试的情况下,以师爷来推荐师爷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式,特别是在任期内对地方管理做出重要贡献的师爷的推荐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说在云南有一名德高望重的师爷,帮助县令做出过很多成就,同时也推荐出来了很多优秀的师爷人才,名声在整个云南境内传播,很多新上任的县令都会写信给他让他来帮忙选几名师爷到自己的帐下辅佐自己。

还有很多希望某得师爷一职的读书人投奔于他,让他帮忙选一县令投奔,而在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绍兴的师爷。这一现象的产生也可以从侧面看的出来,师爷这一职位对于整个官场的巨大影响。

对于来自绍兴的师爷来说,很多类似由绍兴人组建的组织对于绍兴师爷的传播更是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绍兴师爷从此以后传遍天下的原因所在。

结语:

“绍兴的师爷湖南的将”这句流传甚广的话也许只是一个好事者偶尔的言论,但却在历史的驱使下流传开来。无论是绍兴的师爷还是湖南的将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绚丽多彩的一笔,都在某一阶段中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润涛,试论绍兴师爷的区域社会基础〔M〕,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4):53-56

〔2〕鲍永军,绍兴师爷汪辉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

〔3〕郭润涛,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J〕,中国史研究,199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