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通臂还是通背?——清代通背拳谱版本新考

 武谈 2021-01-21

通臂拳是中国一大拳种,流传较广,其创始人也是众说不一。民国时期,“通臂”与“通背”两词混用,故“通臂拳”也称“通背拳”。现在看来,在学术上影响比较大的通臂拳法与通背拳法,大致可归类如下:

1.清乾隆二年(1737年) 于莫古氏等著《通背拳书壹本》、山西郭锡亨《通背拳》、洪洞通背拳(通背缠拳)、无名氏《拳势总论》谱、清同治七年(1868年) 仪熤抄本《通背拳要论》、博爱《通背拳谱》等可为密切相关的一类,称“通背”。

陈家沟最初拳法也属于此类,因为其拳谱中《拳经总歌》与洪洞通背拳《拳经总论》这部分的内容相同,且两家拳谱后面的内容也基本相同。

2.黄宗羲与黄百家父子记载的《佑神通臂》、董成通臂(董成不是发明者,是传承改进者)、清光绪二十四年抄本《拳谱壹卷》、焦作猿仙通臂可为“通臂”中的一类。

3.祁家通背拳、北京白猿通背(臂) 拳等可为一类。据文献,此类古称“通臂”,属于后来通背与通臂混用的情况。有学者披露《通背拳法》作者日本武田熙的答问:“通背拳的‘通背’二字是怎么来的?关于这一点,武田熙说,醉鬼张三不用‘通背’这个名称,而用通臂门、通臂拳。贺振芳先生特别强调他的拳同醉鬼张三这一派的不同,所以称为通背或行门,以示区别。”笔者曾在北京潘家园收购到贺振芳的抄本拳谱。

4.还有一些变化的拳法,如河北广平卢氏六合通臂拳、通臂六合、沧州和东北的通背螳螂拳等。有趣的是,本溪通背拳学者韩宝轩先生提到一个文献,即清代于莫古氏等合撰的《通背拳书壹本》拳谱,与山西郭锡亨《通背拳壹本》拳谱,两者写法基本一致。笔者不禁疑惑,两者有何关联及深意?近日才知晓,按韩先生文章介绍,原来此两本是互补的一套,各缺部分内容,合起来才是比较完整的内容。

通臂拳文献中,源流清楚的拳谱,有明末清初董成传系的周全《通臂拳谱》。董成传系文献,据台湾学者介绍,上海图书馆藏有与河北鲍玉龙先生相同的版本。上海图书馆藏本共八册,前六册题署“拳谱”,第一册为张孔昭(张衡秋)传系谱,第二至第五册即为周全《通臂拳谱》,第七册为“医方”,第八册为“八段锦导引法”。此外,河南周口时晓武先生介绍河南淮阳地区有陆盘杂式捶(六盘杂式拳)。其拳出自少林,其名称虽不为通臂拳,也无涉及董成的说法,但其拳法与董成传系的周全《通臂拳谱》完全一样!笔者将时晓武先生提供的《六盘拳谱》与周全《通臂拳谱》核对,发现两者大部分内容相同,另有部分内容可以互相补充,甚至《六盘拳谱》的部分内容更为完整。令人惊奇的是,陆盘杂式捶传人认为,今焦作董成传系拳法与周全《通臂拳谱》并不能合,反而更似太极或少林。有趣的是,焦作董成传人李先生曾有文章发表,认为咸丰年间出版物《少林寺拳棍刀枪谱》与其拳法动作一样。综合两家情况,是否存在董成通臂拳被少林寺“吸收”而变化的可能?

总之,河南淮阳地区陆盘杂式捶的发现、特点与传人观点,是武学界尤其是通臂学界的一大新课题,值得武林同好重视。笔者更期望当地及全社会能对这一瑰宝进行挖掘抢救,并发扬光大,毕竟明代董成所传的通臂拳,目前已是稀有拳种。

笔者几年前,还有幸看到另一个董成传系抄本,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抄本《拳谱壹卷》,其与心意武学有关。此外,加上在“武学抄本收藏群”中,河北鲍玉龙先生披露的另一个民国时期的山西抄本,焦作许占伟先生、河南时晓武先生介绍的淮阳地区的几个抄本,董成传系《通臂拳谱》抄本已经发现的总数达到8个。

近年笔者又收集到“免张通背拳”的抄本,此本为河南黄埔军校高材生武存礼(立) 先生《通背拳谱》抄本的姊妹本,其中也出现了《姬氏枪法》,部分弥补了未能见到释永文先生藏谱全本的遗憾。以后笔者又发现的多种清代、民国时期的通背通臂拳谱中,都含有《姬氏枪法》等内容,这是姬氏武学与通臂通背门交流的历史见证。清代武林交流的情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