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们谈中医时,我们都在谈些什么?| 仁爱为本,自然为尚,慈悲为怀

 书语人间 2020-01-03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322本书

《中医的文化底色》


大家好~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中医的文化底色》。


中医到底是什么?

是言之有物的医学,还是感觉至上的忽悠?
是中药,是针灸,是推拿,还是拔火罐?
是发人深省人生哲理,还是换汤不换药的「心灵鸡汤」?

古来众说纷纭,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中,中国的中医更像是一枚硬币。

它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如对病因、病理、经络、药理的理解也有人文科学属性,即渗透到中医里的哲学、伦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也是华夏祖先留给世界的礼物。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文化才是中医文化呢?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和外来的佛学思想,又是如何影响中医的呢

来和灵遥一起读读这本《中医的文化底色》,了解中医,亲近中医,爱上中医吧~


01.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便备受哲学家,思想家和帝王们推崇。

无论是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还是在道教经典《道德经》,与儒家经典《易经》里,我们都能够看到「天人合一」的影子。


尤其是对中医来说,这个思想更是中医理论的支柱,和中医病因学、诊断学、治疗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比如,「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气,以从其根」的观点,便是与「天人合一」息息相关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天人合一」呢?

这个理念,我们在高中的哲学课本上便读到过了,简单来说,便是顺其自然,该做什么的时候,便做什么。

我举个例子,春天和夏天两个季节,是阳气生发,达到最旺盛的季节因此,人也要顺应它,保护好阳气。

其中,肝又是阴中之阳,心又是阳中之阳,因此,春夏两个季节,你一定要多养肝,养心,护肝、护心。

而,到了秋冬两季,阳退,阴生,阴气达到最旺盛的阶段,人便要顺应自然,保护好阴气,养好肺和肾,出汗也不宜过多。


你顺应了自然规律去生活后,大自然也不会亏待你,也会赐予你一个健康的身体了,达到把疾病扼杀在萌芽里的疗效了~

因此,无论你以后是否会系统地学习中医,也要时刻牢记「道法自然」这四个字,顺应自然规律,敬畏自然,而不是,与大自然对着干,每天想着「逆天改命」。



02.

「中庸」的医学

与其它民族相比,我们华夏民族也许是最温和的一个民族了,既不会主动发动侵略战争,对外来的文化,也能够很好地去吸收与包容。

这种理念,也是我个人认为的,华夏文明会源源不断,流传长达5000余年的根源。


在中国人思想里,这套为人处世的理念,便可以用「中庸」二字来形容,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以和为贵。

那么,中医又是如何吸收儒家思想里的「中庸」思想呢?

如果你有读过《黄帝内经》,便会读到一句话,叫做「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意思是阴阳平衡了,身体才会处于健康正常的状态。


而同样,「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说的便是,无论是饮食、情志、劳作,还是服用药物,一旦过量,都容易导致疾病。

比如,你很喜欢吃一种食物,结果达到了挑食的地步,每天只吃这种食物,不肯尝试其它别的食物,那么,你的营养便无法达到均衡,生病也在意料之中了。


另外,有些朋友能够躺着,便不肯坐着,能够坐着,便绝不站着,这样的做法同样也是有问题的。

因为《黄帝内经》里便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的说法,说的便是,经常躺着,会伤到肺部,经常坐着,会伤到脾,经常站着,会伤到肾脏,都要不得。


因此,你若是想要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命的质量,一定不可以常常保持一个姿势,过度劳损到某块肌肉或是筋骨。

由此可见,中医追求的也是一个平衡的,不偏不倚的状态,这样才能够把疾病防范于未然,达到「治未病」的奇效。


03.

渗透儒释道的中医


在中国先人的哲学思想里,儒和道一直是两大主流思想。

其中,以孔子为主的儒家思想,主要教会你如何与别人相处,借由修炼自身,来实现家和万事兴,安邦定国的人生理想。

至于,以老庄为主的道家,主要告诉你在与自己相处时,如何做到接纳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

图 | 三教九流碑,这是灵遥在少林寺看到的一个石碑,

从正面看,是一位僧人,佛家的代表,

单看左边那张脸,是一位导师,

单看后边那张脸,则是一位头戴纶巾的儒生,

这个碑说的便是儒、释、道在嵩山结合


那么,儒家和道家都分别对中医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儒学经典里的阴阳、五行、中和、太极、运气等思想,一直都备受中医的推崇,成为了中医理论建构的基石。

比如,儒学经典「四书五经」里的五行、太极、伦理等理论,一直都在被中医所吸收,成为了日后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来源。

图 | 易经

其次,儒学是一门做人的学问,主要教会你的是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

这样的人,一旦选择了从医,那么一定会是一个严谨看病,不为迷信和愚昧干扰的好大夫。


最后,在中医的发展史上,佛教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会通儒释道三教的大医生孙思邈便在他的《千金翼方》里,把当佛教的境界、体验、方法和生活方式,融入到了中医里,提出了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普同一等」「不得起一念芥蒂之心」等观念,使得中医从一门问诊开药的谋生手艺,变成了一个救苦救难,行善积德的无量功德。


由此可见,正是儒家的以仁爱为本,道家的以自然为尚,佛家的以慈悲为怀,这三种核心价值观,构成了整个中医的基石,让它与西医一道成为了人类最伟大的学科。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这篇文章的最后,我们聊到了佛教的传入对中医的影响。

其实,除了佛教里的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中国的伦理学同样在中医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给了中医不朽的生命力。

明天的内容里,我们将来聊聊,何谓伦理,以及,中医里的伦理都有哪些。

敬请期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