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给人稳重、深沉、阴暗的视觉感受,在青瓷、白瓷盛行于世的当儿,黑釉在高温下析出神秘的油滴、毫毛的现象,白地黑彩強烈对比的风格,也让黑釉瓷、黑绘瓷占有一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磁州窑白地黑花把莲纹枕 北宋 (公元960-1127) 枕作如意头形。枕面胎上先敷一层白色化妆土,再上黑色化妆土,然后用锐器划出束莲纹,剔去花纹轮廓线以外的黑色化妆土,露出底层的洁白化妆土,黑白对比强烈。
磁州窑彩色釉划花花鸟纹枕 北宋 (公元960-1127) 除了以白地釉下绘黑彩之外,磁州窑瓷也有白地釉下彩绘的作品,如这件枕头,以彩色釉划花、叶、鸟纹,用绿、红、白三色,犹如一幅彩色的花鸟画。 扒村窑黑地白龙纹'正八'瓶 宋 (公元960-1279) 这只瓷瓶是宋金时代标准的梅瓶式样:小口外翻,丰肩、长腹,圈足。胎灰色,施黑釉,绘画处施化妆土。两边以留白填黑的方法分绘竖龙各一。此瓶白龙白,釉地 黑如铁,釉调黑白鲜明,施釉或绘图虽不如官窑精美规整,但却生动地反映了民间百姓的审美和民间瓷匠的技艺,显示了浓郁的民窑艺术特色。 有趣的是瓷瓶的一面白龙下方有楷书“正八”两字。“正八”即指佛教中的“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业、正念、正定。 由此而见,该瓷瓶当为佛教庙宇中的供器。 扒村窑白地黑花题诗孩儿枕 金 (公元1115-1234) 金代扒村窑生产的孩儿枕,以横卧的女娃娃为座,上罩枕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女娃枕始于金代,元、明时均有制作。 枕面上有两句诗:'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父对愁眠'。与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相差三个字。有学者称:或许原诗如枕上所题,后**传到今,改成今日的诗句。 扒村窑彩绘女坐像 金 (公元1115-1234) 高32.9厘米 。胎呈灰色,属扒村窑作品。装饰风格主要受磁州窑的影响而又具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釉上施彩的工艺,是扒村窑的新作。 ![]() 磁州窑白地黑花山水图枕 元 (公元1271-1368) 此是元代流行的一种枕式。纹样均在白色化妆土上以黑彩绘成,构图以开光的形式来表现。主题纹饰是山水图,辅之以竹鸟、朵花、卷枝等,颇具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 二、叶纹剪纸黑釉瓷:吉州窑(江西吉安永和镇) 位于江西吉安永和镇的吉州窑,为宋代南方重要的瓷窑。所烧产品有青白瓷、黑釉瓷、彩绘瓷等,尤以后二者最为著名。 黑釉瓷采用贴花、刻花、彩绘、洒釉等方法,创作出许多別致而又自然的纹饰,特別是木叶纹和剪纸贴花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朮风格。彩绘瓷基本仿效磁州窑,但器身不施化妆土,外观效果也与之不尽相同。 ![]() 吉州窑剪纸贴花三凤纹碗 宋 (公元960-1279) 碗撇口,弧腹,瘦底,圈足。通体施黑釉,外壁施釉不到底,且用黄褐色釉随意点洒成大小不一的斑点。碗心微凸,饰梅花一朵,内壁上饰三只凤凰,似在相逐飞舞。 宋代饮茶、斗茶之风盛行,黑色茶盏受到斗茶者的喜爱,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故全国兴起了不少烧黑瓷的瓷窑,其中以福建的建窑和江西的吉州窑最为著名。 吉州窑工匠运用民间剪纸的手法,把凤凰灵动飘逸的形象生动传神地展现在这件瓷碗上,新颖别致,极具图案装饰效果。 ![]() 吉州窑白地褐花叶纹三足炉 南宋-元 (公元1127-1368) 平沿,肩、颈部各饰凸弦纹一道,附三足。平沿处饰褐彩回纹。肩、颈部以褐彩作地留出白色回纹。器腹饰主题纹样,是在白地上绘褐色叶纹,花纹规整、细腻,色彩对比鲜明。 ![]() 吉州窑白地褐花叶纹盖罐 南宋-元 (公元1127-1368) 白釉地上绘上褐色的花叶纹是吉州窑瓷的一大特色。花叶纹工整有序的舖满盖罐,纹理粗中有细,对比鲜明,形成朴实有趣的装饰。 ![]() 吉州窑玳瑁釉执壶 南宋-元 (公元1127-1368) 所谓玳瑁斑就是在黑色釉面上点染黄色釉斑,烧成后呈现如海龟背壳样的漂亮斑纹。 玳瑁釉是吉州窑的产品,釉面黑、黄等色交织混合,色调滋润。玳瑁釉器的坯体,系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做成生坯挂铀,入窑焙烧后挂一次膨胀系数不同的釉,并重烧一次,由于釉层的龟裂、流动、密集、填缝,便在黑色中形成玳瑁状的斑纹,故称玳瑁釉。 ![]() 吉州窑白釉刻花梅枝纹盖罐 南宋-元 (公元1127-1368) 除了善用黑色装饰器身,吉州窑也在白釉上施刻、划、剔花等装饰手法,像这件盖罐,器身上刻剔梅枝、梅叶、梅花,一气呵成,露胎成画,手法自然天成。 三、油滴兔毫黑釉瓷 宋、金、元时期,南北方黑釉瓷烧造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 鹧鸪银星兔毫盏:建窑(福建建阳县水吉镇) 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窑址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 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也有烧成“鹧鸪斑”和“银星斑”的,别致美观。釉下毫纹,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因建窑瓷皆仰烧,釉水下垂,成品口缘釉色浅。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进”琖等字样,为贡瓷。 ![]() 建窑[進琖]款茶盞 宋 (公元960-1279) 宋时盛行“斗茶”,黑瓷因为能清楚地观察茶面上白沫的变化情況,故黑瓷的代表—建盏大受欢迎。黑瓷中又以兔毫斑最受人们钟爱。这种瓷器的釉面颜色绀黑如漆,溫润晶莹,釉面上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白色、褐色纹,犹如兔身上之毫毛,所以称“兔毫盏”。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器物底足刻有'進琖 '、'供御'铭文,为朝廷贡品。 这种瓷器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日本和韩国的茶道都非常重视此物。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 2. 黑釉剔划花填白:当阳峪窑(河南焦作市当阳峪村) 当阳峪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南距焦作市区3公里。为宋代北方著名民间瓷窑之一。所烧器物以剔花品种最富盛名,纹饰流利洒脱,又以黑白、褐白对比强烈的色彩独具一格,其艺术感染力远在磁州窑系瓷窑同类装饰之上;绞胎也属成功品种之一,用白褐两种色料绞在一起, 组成与羽毛相似的纹理,制作技巧高超。 ![]() 当阳峪窑黑釉划花罐 宋 (公元960-1279) 当阳峪窑剔划花技法娴熟,纹饰繁复华丽,在施白色化妆土的坯体上再施黑色料浆,刻画出花纹,剔除掉花纹内(或外)不需要部分,并在适当部位篦划出花蕊、叶脉,再在剔除及刻画部位填入白色料浆,最后施透明釉烧成,这是当阳峪窑的高级制品。 此罐身划剔整齐排列的简单细微斜纹,內外施黑釉,釉不及底、口。简单一致的划花构造出強烈黑白对比,配以温润晶莹的釉色,稳重大气中不失细腻典雅的美感。 怀仁窑黑釉油滴碗 金 (公元1115-1234) 黑釉油滴又称“雨点”或“滴珠”,黑釉中的名贵结晶釉之一。特点是黑色釉面上散布着许多具有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大小不一,形似油滴。 油滴的形成是由于烧成时铁的氧化物富集,冷却时这些局部形成过饱和状态,并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从中析出晶体,这些晶体即我们见到的有金属光泽的油滴状圆点。 黑釉油滴碗,敛口,弧壁,圈足,造型沉稳大气。碗内外通施黑釉,器足内亦满釉,工艺讲究。内面油滴银光闪耀,宛如满天星斗,令观者遐想无限,极具装饰效果。整件作品尺寸硕大,形制端正,颇为难得。 淄博窑黑釉凸线纹双耳罐 金 (公元1115-1234) 黑釉凸白线双耳罐是金代淄博窑的典型器物。产品多直口、鼓腹、平底、在黑色的釉面上,装饰成瓜棱样的白线纹饰,线条匀称,别具风格。与河南汤阴窑、密县窑、登封窑同类产品相比,釉色更加光亮,白线纹色白而粗,器内满釉,是同时期同类产品的佼佼者。 上一篇:春游上海杭州 84 - 上海博物馆 - 中国古代陶瓷馆 9. 宋金元的耀州窑及龙泉窑 下一篇:春游上海杭州 86. 上海博物馆 - 中国古代陶瓷馆 11. 辽代西夏陶瓷 总目录:春游上海杭州 99 - 史上最长篇上海、西湖、西塘游记 |
|
来自: 李平东方明珠 >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