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对世界的所有解释,都建立在人类觉知的基础上

 丰运 2020-01-03

现在我们开始讲第四十二章的内容,这一章非常重要,我发现越到后面越是重要,大家要用心学。

“道生一”,大道的本体是无形无相的,当它出现世间的第一个显现时,就叫“道生一”。“一”接近于大道的本体,有人称之为“混元一气”。所以,中国文化有气说(注重气)、心说(注重气)、礼说(注重礼)等不同的说法。

我们在前面谈过“一”,这里也提到了“一”。究竟什么是“一”?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简单地说,它是大道的载体,它非常接近大道,是大道在人世间的第一个外在显现。当它出现的时候,人们就有可能意识到道的存在。它有点像佛家的无分别智,也有点像一味瑜伽的一味。它没有二元对立,所以超越了“二”和“三”,于是后面就有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境界,各种矛盾和谐统一在这种境界之中,有点像我们上面所说的“冬日有夏月,春暖有秋风”,因为它超越了分别和概念,看起来就像一团混沌,没办法用人类造出的概念说清它。

“一生二”,在“一”的境界和状态中,又会分化出“二”。

对“二”,人们也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它代表阴阳,也有人说它代表其他的对立概念,各有各的道理。总之,“二”的出现,意味着一味的境界被打破了,出现了二元对立。这时,冬日就是冬日,夏月就是夏月,春暖就是春暖,秋风就是秋风,各归各位。

那么“二生三”呢?“三”也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天、地、人,《周易》称之为“三才”,也有人认为不是天、地、人,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不过,天、地、人的说法非常有意思。天代表大自然中宇宙的本体,地代表承载万物众生的空间,人就是有灵性的本体。当然,老子所说的“三”其实远远不止于此,但两者有相似之处。所以,我自己非常认可这种说法。

世界的出现跟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人,世界究竟会是什么样子?不知道。我们对世界的所有解释,都建立在人类觉知的基础上,所以,佛家把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和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称为十八界。什么叫根?诸种觉知的生理基础就叫根。什么叫尘?根所感知的客观存在就叫尘。那什么叫识?根对尘的感知,就叫识。比如,眼睛就是眼根,它的功能是看,它看的对象是色,它看到诸般景象时产生的觉知是眼识;耳朵就是耳根,它的功能是听,它听的对象是声,它听到各种声音时产生的觉知叫耳识;鼻子则是鼻根,它的功能是闻气味,它闻的对象是香,它闻到诸种气味时产生的觉知是鼻识;同样道理,舌对应的是味和舌识,身对应的是触和身识,意对应的是法和意识。佛家认为,这十八界构成了法界。

现在想来,这样表述法界,还是有局限的,因为它完全建立在个体觉知的基础上。所以,佛家过去被人称为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但这种说法还是有道理的,因为,人出现之后,世间万物才慢慢出现,如果没有人,很多东西就不会存在。比如声音,前面我们说过,声音只是一种波,它之所以成为声音,是因为跟人的耳朵、大脑发生和合作用,于是形成了声音。如果没有人的耳朵和大脑,声音就不存在了。眼睛也是这样。世间万物本质上都是量子的聚合体,它们之所以呈现出我们看到的各种形态,是因为它们跟我们的眼睛、大脑发生了和合作用,于是形成了相应的形象。假如没有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它们是什么?它们只是一堆又一堆由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的量子,每个量子都在颤动。那么,人类所定义的很多物体都将不复存在,包括人类的那些发明创造。

按佛家的说法,人死之后,会进入中阴身状态,这时他既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所以既看不见形象也听不到声音,但他有意识。他可以通过阅读另外一个意识体,来感知他自己感知不到的那个世界,比如他的亲人。所以,对死去的人来说,亲人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亲人有信仰,有善心,并且诵经超度死者,中阴身就会感觉到安心,甚至能借助信仰的力量得到超度。相反,如果亲人产生恶念,想要抢夺财产,中阴身就会很不开心。当然,他看不到房子,看不到外面发生的一切,只能通过亲人的意识感知很多东西。

这看起来有点像题外话,其实不是题外话,因为,“二生三”的这个“三”中,很可能就包含了人的意识,否则万物就不存在了。所以,“三代表天、地、人”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天、地、人三者相合,就会生出万物——太阳、月亮、宇宙、空气、人类、地球、鲜花、树木、小草……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类竟有点造物主的味道了。

这就是道家对宇宙生成过程的表述——但真正的“三”,比这种说法更加模糊,也更加博大——佛家其实也是这样,但佛家的表述有点不同,它认为宇宙是一种条件聚合体,不一定是生出来的,而是内因和外缘聚到一起之后出现的。不过,今天我们重点讲老子,就以老子的这种说法为准。而且,老子的说法确实非常符合现在的科学。

我们对世界的所有解释,都建立在人类觉知的基础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