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排尿困难、滴沥不尽之尿潴留的针灸治疗

 岐黄事业图书集 2020-01-04

     排尿困难、滴沥不尽之尿潴留是指尿液充满膀胱而不能排出的病症。临床以小便不通、小腹胀满而痛为主要表现,按其致病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器质性)和动力性(功能性)两类。可急性发作,亦可缓慢进展。男性多见于中老年有前列腺增生肥大者,女性则多见于分娩之后。

     本病属于中医学“癃闭”的范畴,尤其与“闭”证相合。中医学认为本病其病位在膀胱,而与肾和三焦的气化功能关系密切。三焦为水液升降出入之通路,如三焦气化功能失常,则水液通行不畅,而发为小便癃闭。三焦的气化,又与肺、脾、肝、肾息息相关。肺为水之上源,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若肺失其职,则水道通调不利,水液不能下输膀胱;中焦之气不化责之于脾,脾主中州,运化水湿,若脾气虚弱,为湿所困,则清阳不升,浊阴难降,小便也因之不利;下焦之气不化当责之于肝、肾两脏,肝主疏泄,肾主化液,若肝气郁结,失于疏泄,则气机不畅;肾阴亏虚,则无以化生水液,输于膀胱,肾阳不足,则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膀胱,使膀胱气化无权,癃闭自然形成。

[辨证分型]

(一) 湿热蕴结

小便点滴不通,小腹胀痛,口干口苦,渴不欲饮,舌红苔腻,脉滑数。

(二) 肝郁气滞

情志抑郁,小便不通,胁肋胀痛,心烦易怒,苔薄黄,脉弦数。

(三) 尿路瘀阻

小便点滴而出,小腹及尿道刺痛并向腰部放射,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腻而根部尤厚,脉涩不利。

(四)中气不足

小腹坠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食欠佳,苔薄黄,脉沉细。

(五) 肾阳亏损

小便不通,排尿无力,面色胱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针灸治疗]

治疗原则:通利膀胱。

1  针刺疗法

取穴:膀胱俞、中极、三阴交、委阳。

辨证加减:

湿热下注者加曲池、阴陵泉;

肝郁气滞者加合谷、太冲、大敦;

尿路瘀阻者加曲骨、京门、次體;

中气不足者加气海、脾俞、足三里;

肾阳虚损者加关元、肾俞、命门。

方法:每次取4~6穴,针刺中等度或较强刺激,以针感能到达会阴并引起小腹收缩为好,但需根据膀胱膨胀程度决定针刺方向,不能直刺者,须向下或向两侧斜刺。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亦可加用温针。每日可针刺1次或2次。

2  灸法

取穴:参照针刺疗法。

方法:选用4~6穴,用艾条悬灸,每穴灸7~10分钟,每日灸1~2次。适用于虚证、寒证者。

3  皮肤针加罐疗法

取部;膀胱经背部第一、二侧线及腰骶部、小腿内侧阴陵泉至三阴交。

方法:用皮肤针以上部位局部潮红发热点后,加拔中至大号火罐10分钟左右。每日2~3次。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尿潴留主要有以下因素:

①机械性梗阻:可分为上尿路梗阻和下尿路梗阻。而以下尿路梗阻常见: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膀胱结石、膀胱憩室、膀胱颈挛缩、膀胱输尿管反流、尿道结石、异物、肿瘤、憩室等疾病是下尿道梗阻的常见病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如直肠癌等也可引起尿潴留。

②神经原性尿潴留:如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如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症、老年性痴呆等排尿的感觉消失,不能自行控制排尿;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糖尿病、脊髓痨等骶反射弧被阻断,膀胱的充盈感消失,致使逼尿肌过度伸张,肌无力,存有大量的残余尿;病变影响至膀胱的运动与感觉神经,阻断排尿中枢的反射弧也可引起急性尿潴留,如手术麻醉后膀胱的过度膨胀,会阴部手术.疼痛、炎症等所致的括约肌痉挛等。

③药物因素:如中枢神经抑制剂、抗胆碱能药物最易造成本病。抗高血压药物、抗心律不齐药物、钙通道阻断剂、抗组胺药及某些抗抑郁药也可引起尿潴留。④精神因素:多见于女性,原因大多不明,常于情绪波动或精神受刺激后突然发生尿潴留。

       本病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困难的程度可由尿流缓慢无力、尿线变细,尿线中断、尿滴沥以至尿潴留。体检常见尿潴留患者下腹部耻骨上区可扪到胀满的膀胱,膀胱张力过大时,扪之可类似肿瘤。腹部B超及CT均可协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