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影 12月28日,以深圳画院为学术支持,由深圳市宝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宝安区女画家协会、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深圳市中国画学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岩彩艺术学会协办的《一沙一世界——岩彩绘画解析》学术讲座在深圳画院学术报告厅举办,讲座主讲人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胡明哲教授。 胡明哲教授 胡明哲,中国艺术家,中国当代岩彩艺术领军人,岩彩绘画学科建设带头人。 深圳画院院长徐章致辞 深圳市宝安区女画家协会主席、深圳画院创作部主任颜晓萍(右)主持学术讲座 胡明哲教授将其最新出版的学术著作赠予深圳画院 讲座中,胡明哲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岩彩绘画,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脉,而且链接着丰富的当代艺术语言方式,以多种可能的的艺术表现手法,传达出当代社会的生存感悟。“岩彩” 可以作为绘画颜料,但它绝不仅仅只是绘画的颜料。胡明哲教授然后对岩彩的材料和材质作出清晰区别,从而理清岩彩绘画的表现载体与其他画种的区别,而且使“岩彩材质” 具有了“当代认知”。在岩彩艺术载体的基础上,她引申出岩彩艺术的“材质语义”。正是这“材质语义”在岩彩艺术中的存在,继而产生了“材质存在”和“材质审美”,这使传统绘画在创作观念上作出了改变——进入到材质表意的当代创作方式。“材质表意”,不仅要求艺术家回归到大自然采集“岩彩材质”,运用原生态的“岩彩材质”进行创作,而且使岩彩画家自觉地追求图形和色彩之外的审美新内容:以材质语言来理解、传达、创作出新主题——这是对于“绘画颜料“的一种“质性觉悟”。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在讲解了岩彩艺术的材质、材质语义,以及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之后,胡明哲教授从龟兹石窟壁画、敦煌石窟壁画、日本浮世绘,以及印度细密画这四种绘画艺术,分别就其创作技法、艺术表现、美学思想,来阐述、衍绎出中国传统岩彩绘画的特点,以明确当代岩彩画家与一千年前的古代画师所使用的,无论在创作材质,语言要素,和语法结构上,甚至在审美取向上,亦是一脉相承。因而,学习岩彩绘画的正确方法,应当从古代壁画摹写开始。而正是基于对上述四个地区的艺术理念与技法创作的比对与研究,胡明哲教授得出了岩彩艺术独特的东方绘画语言特征:天然砂岩,有色土,矿物质,三位一体所构成的“底表关系”和“并置效果”,以及附着其上的千年时空所遗留的迹象。 胡明哲教授讲座现场 胡明哲教授因岩彩这种展现独特东方艺术魅力的绘画语言,总结出中国岩彩绘画的存在意义:岩彩绘画根植于深厚的东方传统文脉;也具备着当代时空中多向延展的可能。一方面是传承: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的语言逻辑;一方面在生长:已经置身于全新而宽广的阐释空间。 ![]() ![]() 日本绘画 ![]() 印度绘画 讲座介绍了以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主讲教授为主的老一辈岩彩画家经历20年的磨难所形成的风格鲜明的精彩作品。也介绍了青年岩彩画家生机盎然的创作案例,他们以当代艺术的创作方式所创作的形式新颖主题深刻的诸多作品。 ![]() 胡明哲作品 ![]() 陈文光作品 ![]() 朱进作品 ![]() 张新武作品 ![]() 卓民作品 ![]() 苗彤作品 ![]() 陈静作品 ![]() 金璐作品 ![]() 杨荷香作品 ![]() 鲍营作品 ![]() 陈焕雷作品 ![]() 宋丹青作品 讲座以岩彩艺术的创作为主题,从尊重传统与开拓创新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地讲述了形式审美的画面解构,色与线的相互关系,成像方式和审美价值,创作理念的拓展等岩彩艺术上的的关键问题;多维度、多角度地展现出岩彩艺术的特点,提供了崭新的艺术创作思路。为大家打开了一扇走进岩彩的艺术世界,领略大自然中物质颗粒艺术魅力的大门。现场是座无虚席,听众认真听讲,讲座后胡明哲教授回答现场听众提的问题,并将她带来的20本著作赠送与现场的幸运听众,并逐一在书上签名,最后合影留念。 现场听众提问 现场听众提问 胡明哲教授为观众签名 主讲人简介及作品欣赏 胡明哲,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 胡明哲《读之一》岩彩 145x155cm 1997年 胡明哲《读之二》岩彩 198x133cm 1999年 胡明哲《雨》岩彩 194x133cm 1999年 胡明哲《寻梦》岩彩 145x112cm 1998年 胡明哲《漂浮之二 》岩彩 120x82cm 2005年 胡明哲《都市幻影-彼岸》岩彩 箔 300x380cm 2011年 胡明哲《都市幻影-高架》岩彩 320x400cm 2011年 胡明哲《都市幻影-红尘》岩彩 320x400cm 2010年 胡明哲《都市掠影》岩彩 180x400cm 2011年 胡明哲《都市幻影-错位》岩彩 箔 350x450cm 2011年 胡明哲《都市幻影-浮光》岩彩 箔 320x400cm 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