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似与不似——岩彩绘画写生思维转换的方法论(之四)

 刘晶文图书馆 2020-05-24

陈文光《 神乐月 -20 》 岩彩 金属箔 360cmx180 cm  2007年

对谈人:胡明哲、陈文光

胡明哲:您指导的每一套作业中,为什么第一步都要做线描稿?仔细看线描稿和黑白灰,我认为区别不太大,为什么非得强调这是黑白灰、这是线描。这不是一个东西吗?

陈文光:我是想尝试“形态变奏”。让“形态变奏”给作品注入新的可能,新的活力。

胡明哲:是按照我们前期的平面造形课程要求?

王盛 《喁喁》 岩彩 金属箔  76cm×56cm  2020年

陈文光:是的,很多时候是参照陈静在学习色面造形课程时的作业《衣架》作为模式。她的第一步是线描稿, 之后是黑、白、灰稿,一共四张,我觉得这是一个完整的系列。

胡明哲:可是您的学生线描作业并不是纯粹线描啊,还涂了颜色,等等。

陈文光:是的,涂了颜色的线描是为了提示,已经进入了岩彩画的实战状态啦。

胡明哲:原来如此!所以您指导的作业都使用彩色铅笔绘画,真是很有意思!那您为什么要求作业数量这么多呢?

杨荷香《五彩皖南》 岩彩 金属箔  128cm×60cm   2018年
陈文光:我总认为,在有时间和条件的情况下,每做一张,总会得到思考的深化和技巧的提升。宁肯在小稿的尝试中反反复复,也比在岩彩画制作时的磕磕碰碰要好得多。
胡明哲:看您的这么多画稿,每一版都是不一样的。我想问,当您画色彩稿的时候,是看着上一版的黑白灰画稿画还是看着原始图片画呢?
陈文光:对。都以原始照片作为参考。
胡明哲: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一张画稿都是您在原始素材中的重新发现,每一次,您都希望能发现新的形式结构。前面每一次画的图形结构只是留在了您的心里,并不是作为继续深入画面的参照? 包括您让学生画很多的细节,每一次都是回归原始图片的重新发现?
陈文光:总是希望每一次都能有新的发现啊。而且每一次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线描稿是强调线和结构多一点,色彩稿是强调色彩的变幻多一点。

周龙敏《谧》岩彩 金属箔56cm×76cm 2018年

胡明哲:我认为您最根本的心理欲求,是想从物象素材中发现不同的形式结构。回忆我的学生作业,包括我自己做的黑白灰稿和色彩稿,在黑白灰图形结构定下来之后,下面的色彩稿虽然也有发展和变异,但变动的余地不太大。细细想一下,我们之间的区别是:我的基本形式骨架确立之后,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发展和变异。可您的每一次重新画稿,却都是回到原始素材重新发现,是为了创建不同的形式骨架。所以您的画面的形式结构,其实是永远不固定的,是走着看的!正因为您画的每一步都可能成为一张作品,所以您才无休止的画很多稿子。每一次的稿子,都是新形式的萌芽.

徐瀚 《秋韵》 岩彩 金属箔 56cm×76cm   2018年

杨思瑜 《上了想象力的当 》 岩彩 金属箔  56cm×76cm  2018年

雷涛 《夜夜夜月》岩彩 金属箔 56cm×76cm   2018年
陈文光:其实这样做,每一次都有失败的可能,也会有成功的希望。等上天安排。
胡明哲:今天终于彻底明白了您为什么主张写生,为什么在写生教学中还让学生拍照,为什么已经运用岩彩材质深入画面后,还要不时地回到原始照片观看等一系列问题!因为人是想不出任何生动有趣的细节的,生动细节要靠客观素材提供。也就是说,我们的脑子可以自主编程,但是不能创造生动的细节。所谓的创造力是编程能力,而不是创造生动细节的能力,如果完全凭空创造肯定导致形式概念和枯竭。明白这点很重要!

李垚 《怒放》岩彩 金属箔 56cm×76cm   2018年

陈文光:写生是为了寻找个性化元素。不管是画面的整体,还是局部的细节,有了个性化元素无疑是能够增加作品的耐看度,可以与众不同。

胡明哲:其实,您常说的画面中的无意识和无厘头,所有画家都是向往的。然而,这些有意思有情趣的图形是怎么得来的呢?是天才头脑的创造?还是个人随性的大笔一挥?其实都不是的,没有哪一张好的作品的得来是如此简单的。或许,必须要有提供细节的创意原点,这个原点可能是一片叶子,可能是模糊不清的一些痕迹,但它们都是客观的存在,不是我们主观所能想象到的。同时,每一幅作品的生成还要有明确的生成思路才能引导视觉怎么发现,怎么选择,怎么编程。我也常常在想,怎样才能超越具象的物理逻辑进入抽象的形式逻辑呢?我费尽心机想出来的方法就是“以一变三”。“以一变三”这种方法可以强迫人按照形式逻辑来发展画面,一个线稿起码要画三个不同的黑白灰形式结构。这样做,迫使大多数学生拥有了起码的图形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就像前面说的,我的课程还只是建立了形式骨架,没有皮肉细节,因而还不完善,而您的观察方法和创作方法就是附着于这个骨架上的皮肉。

陈文光:是啊。这是一个珠联璧合的系统性的完整的课程结构。是行之有效的现代岩彩绘画教学体系。认认真真接受过这个系统训练的人会深有体会。

胡明哲:以一变三作业是很难做的,但是一定要做。平面造形课程我也强调不能闭门造车,每一个细节图形都要来自写生的观看和原始素材的提供。这样,学生既能尝到编排的乐趣,又不陷入僵化的概念。另外,我在毕业创作辅导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黑白灰图形结构编得很好看之后,再照此结构改编为色彩结构时难度很大, 有些同学难以转换;还有,如果仅仅推敲了黑白灰骨架和色彩结构,就开始放大制作,有些学生很容易简单化地处理画面,因为他的头脑空空如也,作品细节没有素材支撑,所以无从深入画面。

马楠 《萍 》岩彩 金属箔56cm×76cm 2018年

陈文光:对,这就好比跳远,跑到临跳的一刻,不是要蹬一下踏板吗?这样才能借助弹力跳得远。没有踏板,甚至如果踩到沙堆里,那是跳不远的。所以那个踏板,到底是硬踏板还是软沙堆,是很关键的。理想的状态是能够活用色面造形所学到的知识,并结合具体的创作实践。例如王盛在怀柔的岩彩写生,我觉得她是准确地找到了一块理想的“踏板”,从收集素材到构思、加工、制作,把这几年学习的积累成功地在写生作品中展现出来。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教学现场(2018年 上海)

备注:本文节选自《似与不似》岩彩绘画写生课程。点击下图链接可进行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