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工笔画院胡明哲教授《平面造形专题研究班》 纪实报道

 guo618 2018-08-10

课程回顾

2018年7月12日——8月2日胡明哲教授《平面造形专题研究班》于现代工笔画院创作中心如期完成。现代工笔画院暑期专题班已举办了七年,在全体老师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每一期都效果良好,收获满满。2018《平面造形》课程时间是20天,分为《经典解析》和《由此及彼》 两个课题。授课方式:讲座,辅导,汇评。本期学员23人,像以往一样,很多都是各地高校的青年教师,硕士生,本科生,也有几位是素质不错的自由画家。大家不顾北京的酷暑,凝神静气的听讲,废寝忘食的绘画,动情流泪的讲评,教室氛围始终团结,紧张,愉悦,令人十分感动。


课程综述

平面造形是一切绘画的本质属性。作为画家,不但要具备审美感知力,还要能够运用视觉方式将自己的审美感动有效地传达出来,引发观赏者的共鸣。如何运用绘画的语言要素和语法结构“有效传达”语义内涵,是《平面造形》课程所要探讨的核心内容。课程从梳理绘画造形的诸多概念开始,由浅入深,循序过渡。课程设置有效的思维路径和观察方法,并且强调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学生逐渐领悟“平面造形”的核心本质,触及“形式创造”的神秘话题,并掌握相应的创造方法。

 

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a.将平面图形作为思考和玩味对象的能力

b.培养学生反思绘画语言结构的审析能力

c.训练学生再生绘画语言结构的原创能力 

 

主讲教授:胡明哲   课程助教:陈焕雷 任晓红



课程花絮

一.授课场景

胡明哲教授讲课


二.专心作业

学生绘制过程


陈焕雷老师辅导


任晓红老师辅导


教室场景


三.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


四.课程讲评

学生自我评述


学生感言

张岩淞:当你抛开杂念,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画面的时候,图形就在画面中慢慢生长出来,并以优雅的姿态蔓延,排列,布满整个空间。此时,抽象形态是可以真切地被看出来的,这真是个不小的发现!

 

夏耘:我找到了看待抽象绘画的钥匙,不再仅仅关注绘画的表象,而是探析画面的内在形式结构。要用视直觉去感知世间图形,舍弃物体完形,再用心整合画面。

 

葛丽丽:有机形与无机形,实形与虚形,串联交织于画面,形成新的节奏韵律与新的骨架结构,课程引领我们品味抽象的视觉盛宴。

 

顾家:课程使我对画面图形和摆布关系有了新的认知,也重新认识了画面。作业中途曾经纠结、苦痛甚至绝望,咬牙坚持,直到最后,才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

 

李春苗:理性到极致或者感性到极致就如同黑白的两端,中间那层丰富的灰色地带正是我一直缺少的部分,平面造形课程正是学习让理性与感性交融并对比,使灰色地带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

 

李冰花:方寸纸片,一念之间,取舍,极简的人生智慧,彼岸,一朵花开的时间。

 

刘思思:我像做了一场大梦,割舍不得的梦。直斜曲、方圆角,穿梭梦中,我尽可能减慢步伐,舍不得迈开大步,生怕走的太急,会遗失路边风景。

 

彭丹: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由此及彼》这个课题,完全改变我之前对绘画的看法,从具象到抽象原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真是一个烧脑的过程!转变观看方式能发现生活中许多有意味图形,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唐婵:我清空满满的内存,化身成一块小海绵,用尽力气去吸取,离开徘徊多年的此岸,沉浸在图形与黑白灰的广阔境地,发觉彼岸就近在咫尺间。

 

祝海珊:视觉语言的抽象造形源于物象,又穿越物象本身,以无形之形,造无物之物,成无象之象,自然而然生发出简洁而又有意味的形式,其视觉魅力让人乐此不彼。

 

张叶莉:未知、探索、迷惑、发现、惊喜、收获,时间慢慢,静待花开。

 

王志强:上帝创造了这么多美丽的事物,以前眼里似乎只看到了一半。终于发现另外一半更美。课程使我回归一颗单纯的心,好像小时候在墙上涂鸦的那般快乐。

 

赵孟妍:我如一粒微尘,怀抱虔诚敬畏之心去发现自然万物之馈赠,去发现图形的意趣,去探索明度的序曲,串联生长,不胜欢喜。

 

乔攀求:课程教会了我如何从大师的作品、自然万物中汲取素材,解析素材、抽取元素,组织元素的方法。最后,我运用所学方法,用心剪裁出自己的“衣服”。

 

李婷婷:平面造形课程后睁开的每一眼都不同以往——世界全与图形有关。

 

吴書伃:在一次次练习中,我逐渐理解了“造型”与“造形”的区别,也重新找到自信。我没有很好的西方“具象造型”能力,但我可以构建东方“平面造形”结构。今后我会用“平面图形”的眼光去绘画,它将影响我今后的成长。

 

阮利文:利用点线面在二维平面的抽象形里冲撞取舍,这些凝固的图形静谧但不失活力、黑白灰中也自有一种诗意。

 

靖勤:让我们乘着极简极致的图形与明度的航船,奏响美妙绝伦的节奏韵律,向着秩序井然、引人入胜的彼岸航行。

 

岳松:形与形的转换,黑白灰的更迭,犹如一场风暴,吹晕了我,更吹醒了我!我是幸运的,因为能在此时醒来。

 

冯玉冰:平面造形课程让我如同站在了大师的肩上,平面造形课程激励了我,让我能超越自己。

 

王慧:运用平面造形意识解构画面图形结构,打破完形,上下左右寻找图形关系,重构画面的黑白灰图形,你会神奇地发现一种抽象的图形骨架,这是画面第二层的形式语言结构。

 

汪开国:我有一个偶然闯进平静梦乡的神奇梦想:我想探索图形的秘密,想从具象的此岸畅游到抽象的彼岸,想踏进岩彩绘画的奇幻世界。课程引导我梦想成真,我正享受美好的航程。



汇报讲评场景

 

课程总结

此次平面造形课程的设置,选取了《经典解析》与《由此及彼》两个核心课题,每个课题都有明确的知识点和有效的方法论。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视觉语言的形态体系”和“画面语言的结构体系”。通过欣赏、研读、解析、写生、解构、重构、变异等教学层次,使学员对最基本的图形语法进行练习,建立起基于绘画的结构意识、图形意识和黑白灰意识。 这些都触及平面造形的核心本质,以及形式创造的方法和路径。通过集中教学,有针对地解决学生自身痛点和创作不足。

 

课题明确要求第一阶段《经典解析》选取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两个平行体系内的绘画经典作品,通过比较研究和差异认识来获得理解,领会课题重点。“平面形”与“黑白灰”的双向解读,过滤掉其它干扰,直指造形要害。其要点在于拒绝任何概念和先入为主的固有认知,尊重视直觉,保持鲜活的视觉感受。课题强调感性与理性之间的游离互换,并且鼓励学生以解析作品为牵引,延伸扩展解析思路,最后通过课题限定和层级呈现来固化研究成果。解析研究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包括:骨架、母形、视迹、心点、态势、秩序、平衡、黑白灰、相似形、方圆角、横直斜、组织结构、疏密原则、韵律营造、节奏特征、视觉联想、对比呈现、呼应协调、图形表意等诸多方面。根据解析图所呈现出来的提示,有侧重和选择地进行解析。要求学生逻辑结构清晰,解析层次分明,图文表述准确,汇报语言简练精准等。通过研究黑白灰及其相互关系,发现视觉魅力产生的原因。通过高强度训练,学生们完成《经典解析》课题作业96套,110幅。课业质量较高。

 

第二阶段《由此及彼》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再生绘画语言结构的原创能力。具体方法是解构与重构,即解构自然物象的物理结构,重构绘画图形的语言解构。课题要求通过写生获得相应线稿素材,逐渐过度到图形表意的思维框架中,涉及形态生成和形态联想的诸多方法,将具象的物理结构转译成明确线描的图形结构。黑白灰的介入意味着图形、结构、调式的最终确立。课题要求同一草图“以一变三”,要求努力获得最大的视觉反差和不同的画面结构。使其呈现出抽象的内在特性,构建出具有完整视觉形式的画面,其特征为语言要素明确,基本结构清晰。这里要强调的是抽象与具象并非对立的两端,而是相互交织的综合体。不仅如此,还要在情趣化的图形表意上揣摩立意,通过“断”“连”“取”“舍”等造形手段,来提高图形感知力和图形决策力。其最佳状态是可以自由编织出具有不同情感指向的图形样态,使学生意识并回归到通过“视觉传达情感”的核心命题上。课题尤为神奇的一面,是当创作主体由物象观看转移到绘画语言结构观看由立体空间具象再现转换到平面空间图形表述,由具象认知跳跃到抽象思维时,无疑是创作观念的颠覆性的改变。将使学生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中获得更大的创意思维空间。第二课题共完成《由此及彼》课题作业79套,158幅。

 

限定是一切创造的起始和原动力,本课程尤其强调诸多限定的作用。课程设置是提出问题和提供方法,强调课题的动态发展。并未告知答案,也不是技法教学。课程涉及思维意识、观察方法、造形手段和形式建构。学生在课题引导下,不断激活自身,挑战认知,经历观念变化带来的视觉惊奇。在课题的起始阶段,这一过程必将纠结困惑,甚至痛苦。当学生持续投入课业,临界点被突破时,学生的欣喜也总是叫人感动。就像灵光一现,教室里盈满共鸣的合唱,互相诉说真实的体悟。正如课堂讨论是每日必修的科目,这即是彼此思想的汇集,也是灵感激活的碰撞

 

胡明哲教授严谨的治学风范,两位助教老师认真负责的身影;以及学生们深夜作业的专注,课业汇看时的真挚分享;还有现代工笔画院认真的组织协调,这些都将成为2018年暑期我们共同经历的美好故事。



师生浏览教学展览


总结发言


结课合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