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事儿不赖我!”

 赵小册 2020-01-04

 「欢迎你来,拉开椅子,随便坐」

 “这事儿不赖我!”

一说“这事儿不赖我”,就想起曹云金的同名相声,还有《大宅门》里白敬业媳妇天天说的这句口头禅。

当然他们都是搞笑性质的,大家看了都哈哈一笑。不过有的时候在日常生活中确实需要表达这样的意思。

在《红楼梦》中,不管是丫鬟、婆子,还是管家的少奶奶都有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有时确实不是自己的问题却被误训一顿,那她们是怎么说明自己的“委屈”呢?

在荣国府元宵家宴的时候,宝玉要出去走走,于是秋纹、麝月两个大丫头,还有两个小丫头、婆子等好几个人跟着。

宝玉要小解时,两个小丫头就先去茶房预备洗手的水。谁知宝玉在路上碰到别人说了两句话,到两个小丫头这已经有一会儿了。

秋纹先过去试了试盆里的水温,嫌水凉了,就骂小丫头说:“你越大越粗心了,哪里弄的这冷水。”

这就相当于被上司训了,小丫头赶紧就笑说:“姑娘瞧瞧这个天,我怕水冷,巴巴的倒的是滚水,这还冷了。”

小丫头的意思是说,我不是不经心,而是很注意这件事;就是我这么认真,水还是冷了。潜台词表达的其实是“这事儿不赖我”。

果然秋纹听了就没再说什么,于是她们就找婆子加了些热水。瞧,就是《红楼梦》里连名字都没有提到的一个小丫头也是伶牙俐齿、很会说话的。

还有一次宝玉吃饭,刚刚在怡红院闹了一场的芳官干娘,看芳官给宝玉吹汤,也想进来献好,想帮着吹汤。

按照贾府的规矩,她只是宝玉屋里浆洗的人,是不能进到内屋的。晴雯见了忙骂她出去,又骂小丫头们:“瞎了心的,她不知道,你们也不说给她!”

又是被上司骂了,其实小丫头们已经说过了,所以忙说:“我们撵她,她不出去;说她,她又不信。”

又转头对芳官干娘说:“如今带累我们受气,你可信了?我们到的地方儿,有你到的一半,还有你一半到不去的呢。何况又跑到我们到不去的地方还不算,又去伸手动嘴的了。”一面说,一面推他出去。

小丫头们的意思是说,我们不是没说给她,是说了她不听。潜台词也是:“这事儿不赖我们。”果然晴雯听了,也就没再说什么。

还有一次袭人去看王熙凤的时候,在路上碰到老祝妈在赶葡萄上的蜜蜂,说这些小虫把好好的葡萄都弄烂了。袭人还告诉老祝妈一个很好的办法防蜜蜂。

两个人在聊天的时候谈到今年的葡萄,老祝妈就跟袭人说:“今年果子虽然糟蹋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

袭人听了正色说:“这那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你是府里的老人儿了,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

老祝妈忙笑说:“姑娘说得是。我见姑娘很喜欢,我才敢这么说,可就把规矩错了,我可是老糊涂了。”

老祝妈的意思是说,府里的规矩我是知道的,我是看到你特别喜欢,才敢这么说的,我是为你破个例。

果然袭人听了说:“这也没有什么。只是你们有年纪的老奶奶们,别先领着头儿这么着就好了。”

我们看不管是前面的两个小丫头,还是老祝妈,都很会说话,很会为自己说明情况。王熙凤也碰到过这样的事儿,她的口才就更了不得了。

邢夫人在大观园捡到了绣春囊,怀疑是王熙凤的,以为逮到了把柄,就把绣春囊封给王夫人。

在古代绣春囊可是了不得事儿,而且竟然在女孩儿们居住的大观园被发现,这可是涉及到贾府名声名誉的大事,于是王夫人怒气冲冲地找王熙凤来质问。

王夫人觉得这肯定是贾琏从外头弄来的,王熙凤不小心把它落在大观园的山石上了。王熙凤听说,又急又愧,登时紫涨了脸皮,依炕沿双膝跪下,含泪跟王夫人说道:

“太太说的当然有道理,我也不敢辩我没有这样的东西。但还请太太细细想想这个道理:

那香袋是外头雇工仿着内工绣的,带子穗子一概是市卖货。我就是年轻不尊重些,也不要这个东西,自然都是好的,这是第一。

第二,这东西也不是常带着的,我就是有,也只好在家里,怎么肯带在身上到各处去?况且又在园里去,个个姐妹我们都肯拉拉扯扯,要是露出来,不但在姐妹面前,就是奴才看见,我有什么意思?我虽然年轻不尊重,也不至于糊涂到这个地步。

第三,论主子里我是年轻媳妇,算起奴才来,比我更年轻的又不止一个人了。况且他们也常进园,晚上各人家去,又怎么知道不是她们身上的?

第四,除我常在园里之外,还有大太太常带过几个小姨娘来,像嫣红、翠云等人,都是年轻侍妾,她们更该有这个了。还有那边珍大嫂子,她不算年龄很大外,她也常带过佩凤等人来,又怎么知道不是他们的?

第五,园内丫头这么多,保的住个个都是正经的不成?也有年纪大些的知道了人事,或者一时半刻查问不到偷着出去,或借着什么事儿跟二门上小厮儿们打牙犯嘴,外头得了来的,也说不定。

如今不但我没这事,就连平儿我也可以下保的。太太请细想。”

王熙凤这一段比刚才的几个人更厉害对不对,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先是顺着王夫人的话说,说王夫人的推测有道理,可是还请王夫人仔细想想,接着说了五条原因:

前两条说明为什么不是自己的,一是从质量来看,这个太粗糙,不会是自己的;二是自己的根本不会带出去,尤其不会带到大观园去。这两条就为自己洗清了嫌疑。

接下来三条是作为当家人给王夫人分析这东西有可能是谁的:一种可能是仆人里的年轻媳妇的,一种可能是贾赦贾珍的侍妾们的,一种可能是不守规矩的丫鬟的。这其实也为王夫人解决这个事情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王熙凤最后说,不但不是自己的,连自己的贴身丫头平儿也可以下保。请王夫人细想想。

真是很完美、很有道理、很有层次的一篇话。果然王夫人听了觉得大近情理,就叹口气说:“你起来。我也知道你是大家小姐出身,怎么能轻薄至此,不过是我气急了,拿了话激你。但如今却怎么处?”

又问起王熙凤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果然就在王熙凤的这几种猜测里。

王熙凤这一席话简直是条理清楚、堪称完美,不愧是“这事儿不赖我”的典型范本。

这么看下来,在贾府中个个都是个人精儿,不管是小丫头们,还是老嬷嬷们,还是管家奶奶王熙凤,在有委屈替自己辩白的时候,都能说的合情合理、层次分明。

而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风格:小丫头们年轻心急,说的就比较直;老嬷嬷有了些阅历,说的就比较委婉;而王熙凤的口才和能力,不愧是在金字塔的顶端,方方面面都考虑的很清楚,这席话堪称完美。

我想她们做“这事儿不赖我”的代言人也是妥妥的胜任,妥妥名至实归吧。

- End -

欢迎阅读小册其他文章 

意料之外

《红楼梦》里的芒种节

赵小册

日常 / 文艺 / 红楼梦 / 生活美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