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节丨明月寄来一封信

 赵小册 2020-01-04

文丨赵小册  图丨网络 

亲爱的你,展信快乐:

我是我,我是明月。明月是华夏民族对我的叫法。

听说华夏民族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光是写我的诗词,随便一搜就有好几万条,不管是春花秋月、还是风花雪月,都是至美至纯、浪漫飘逸。

听说今天是我的节日,人们都叫这一天“中秋节”。在今天大家都会赏月、吃月饼、盼团圆、送祝福。

听说月饼是仿照我的样子做的,圆圆的、甜甜的,寄托了大家的美好愿望。

 

千百年来,很多的人也望着我,对我倾诉过心事。

我最喜欢的、最好玩的是很长时间以前的一个人,一个叫李白的人。他还邀请我喝过酒呢。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请我,对影成三人。

那一天,李白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有酒、有花、有好玩的朋友,真是畅快。

李白还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人生就是这样吧,和知己的人对饮、畅聊,哪怕是醉酒、起舞,也是最惬意的事了。

还有一个叫张若虚的人曾经问过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谁最先见的我,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哪一年开始“初照人”的,我也不记得了,就知道岁月悠悠长长、绵绵无期,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甚至很有可能是洪荒之前的事了。

他又问:“不知江月待何人”。我到底等待谁呢?我见过阖家团圆的欢愉,也见过分隔两地的相思,我见过人世的变迁,也见过刹那间的芳华。

要说等谁,我想是等那些有灵性、并且心地纯净的人吧。对,有灵性、并且心地纯净,我喜欢这样的人。

说到这样的人,苏东坡就得算一个了。他当初写给弟弟的那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当初听到这几句的时候,我就知道这又是一个知音了。

他跟李白一样,也喜欢“起舞弄清影”,也喜欢对月谈心事。这首词是他写给弟弟子由的,兄弟两个相隔千里,但心同此心。末尾的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传娟”不知多少人传颂过。

千百年来,一到中秋节,人们就想起这首词来。现在的你们都开始发微信、发朋友圈了,不信你看看你的微信、你的朋友圈,今天里面一定有这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传娟”。

这首词还被谱成了歌,一个叫邓丽君的歌手和一个叫王菲的歌手都唱过。她们俩唱的我都很喜欢。一个轻柔婉约、一个空灵幽远,都是很合我的性子的。

 

当然这是近些年的事了,我记得会赏月的还有一位老人,人们都说她是“红楼梦”里的贾母。

有一年中秋,贾母领着贾府的子孙晚辈过中秋。看到我,老人家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还说:“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

这边贾母带着大家赏了一回桂花,那边就有几个女孩子去准备。大家赏了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正说着闲话的时候,猛不防听那边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

衬着明月清风、天空地净,闻着桂花香、听着笛声,真让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大家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就连我也感动于其中的意境了。

比起贾府的中秋赏月,现代人赏月就简单多了。尤其是在城市里的人,霓虹灯亮的都看不见我的光芒了,而且一个个都抱着手机,手机的光芒把他们映的都很少看我了。

人们都说还是前些年的中秋更有味道。比如我们就说说一个普通人的记忆吧,就是你们关注的公众号赵小册小时候的记忆。

她说,小时候,中秋节的晚上,等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很多人家就在院子里摆好桌子,桌子上放着秋天刚下来的时令瓜果,像石榴、苹果、葡萄这些,当然还有月饼,用来贡月、也贡人。

大家灯光也不点,因为只有月光就够了。月亮升起,月光慢慢的爬上西墙,映进院子,然后院子的人身上都蒙上了一层月亮的光,就像身在仙境一样。然后一家人就在这最美的节日里,一起赏月……

感觉这才是原汁原味的中秋节吧,这才有点像古时候人们过中秋节的样子。

 

不知道今天的你是怎么过的。可能有的地方晴、有的地方阴;有的看得到我,有的看不到我。不过不管怎么样,我总是一直都在的。

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其实一直都是圆的,阴晴圆缺只是在地球上的你们的一种幻象。我其实只是一面镜子,只是照出了人们心里的阴晴圆缺和喜怒哀乐。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依照华夏民族的习俗,我也要祝你:中秋节快乐!

(明月是我的中文名字,我很喜欢,所以就用明月落款吧。) 

明月

2017年中秋佳日即笔

- End -

【点赞、留言、转发,都是赞赏哦】

点击蓝字可阅读其它文章 ↓↓

满城尽是桂花香

捡一片春光秋色带回家(私照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