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谁,在控制着你的生命?

 助阳桂付与细辛 2020-01-04

生命生存在地球上,是在地球与太阳相互作用形成的能量环境 - 域中,形成并繁衍发展的。生命在地球的能量场中形成的相应的结构DNA,是按照这个能量场的规律形成的,是地球对生命体打下的烙印。地球就是通过这些烙印,对生命进行控制和保护,并调控生命的繁衍和进化。人类把这个力量称之为自然。

医学是生命健康的存在于自然、种族得以繁衍的有力保障。医学理论则是人类在生存过程中,对自然和生命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总结。从远古到现在,能够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民族,都是经过了自然对他们的严格考验,和天地环境自然的融为一个整体。而作为保护他们的医学理论,也就得到了自然的认可。

地域的差别导致了地球上同种生命之间的个体差异,环境的不同使每个民族对自然的认识就有了差别。这就形成了民族医学的多样性。但是,他们都在接受同一个太阳形成的能量周期规律调控。

科技的飞速发展,逐渐的主宰了人类的生活。人类因为过度的依赖科技,逐渐的从利用科技的主导者转变成了被科技引领的跟随者。在生命研究方面表现尤为显著。走入实验室的思维,忽略了天地自然规律对生命的作用,迷失在被科技手段检测出一大堆的数据中。忘却了生命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及其体内被现代科技手段所测知的微观分子-生理数据,都是在天地自然规律的调控下,有序的维持着生命体的正常运转。自然与生命有着密切而又无法割裂的关系。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的进步,但科技不是评判医学的准绳。能够检验医学理论的正确与否,唯有自然。生命作为天地环境能量场中的一个能量体,有自己感受天地能量周期形成的生命规律。无论哪种民族的医疗理论体系,都是对这个规律的认识和纪录,并根据这个规律,利用外界的能量来纠正生命失常的状态。

1、自然本源医学的基础-能量

生命是一个能量体,是在天地环境能量的自然周期中形成的。体外任何的能量波动,都会引起生命这个能量体的相应变化。短暂的能量变化只会引起生命表象的变化,如天气突然变冷或变热,人类通过增减衣物来对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动物则以毛发的薄厚或藏匿来应对。但若长时间持续的能量变化,则会引起生命体内的质能转化,并形成相应的防御机制,如生存在赤道附近的生命体内形成了耐热机制,而生存于南北极附近的寒冷地带的生命体内则形成了抗寒机制。

天地有稳衡、持续而又周期的能量变化。如温带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周而复始,华夏民族将这个规律称之为“道”。这个周期性的能量变化,起初影响生命跟随这个周期变化,后来体内也形成了一种惯性,即在相应的时间内会有相应的形态结构(质)和能量相互转化。而这个被物理界称作质能转化的过程,在生命体内被现代医学称之为生理反应;而把生命随着能量运动形成的惯性,则命名为“非条件反射”

而能长远持久的影响生命这个能量体的能量环境 - 域,并且对不同地域的所有的生命都有相同的力量的,只有“天”形成的能量。

太阳直射形成的阴影,长短代表着阴 - 寒,阳 - 热,一年或一日的阴影周期图代表了地球的能量(太阳)周期

1.1生命的共性和相异性形成的原因

地球围绕着太阳进行自转和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围绕赤道两侧南北回归线来回做规律的周期移动,在地球的大气层内形成了稳衡而有规律的能量周期变化。这种周而复始的能量变化,为生命的形成和进化打下了基础。它不但是生命生成的根源,而且还是检验生命能否存在的准则和执行者。地球之上的大气层称之为“天”(太阳及其他星球的能量在大气层内形成了复合的能量,但本章为了说明能量的周期,只以太阳的能量周期为主),它形成的能量规律,大气层内所有事物必须遵从。

在相似能量态下形成的同种结构,共同经历了“天”相同能量改造,就形成了地球上某种生命具有一定的共性。时态形成能量结构,就是种族的核心;而规律却让所有生命具有一定的共性,构成所有生命的基础单位-DNA,都有高度的相同性。

地球作为一个天体,是由外界环绕的大气层和球形实体构成。生命就生存在大气层之下,核星球体表面的大地上。在大气层与大地之间形成的能量规律作用下,生成的了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与包裹着大气层的地球极度相似,形成这种形态统一的原因,是万有引力所决定的。

由于地球地域的广袤和生命个体的微小,生命分布的区域之间就有了遥远的距离。地域环境和太阳在地球上直射点的差异,导致了各地域之间的能量有了偏差。地域独特的能量虽然不能改变“天”的能量的周期,但对“天”的周期中的能量做了改变。这种能量的变化引起了地球上的同种生命之间有了细微的差别,如地球上的人类,同为人,基本结构相同,但肤色、语言、饮食及风俗习惯却有很大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种族。如白人生活在寒冷的地域,寒冷的地域白雪皑皑,因此生命白色的居多,如北极的北极熊、北极狐、及寒冷欧洲的白色的人种等等。而寒冷让生命体的能量向体内运送,即血液在生命体的内里,人体皮肤缺少血量,而变成了白色,天长日久,寒冷地域就变成了白色的人种;黑人生活在热带地域、印度人,及中国的南方沿海本地人……

寒冷与肤色

炎热的环境,肤色黧黑的人

生命作为一种能量体,是在天的能量作用下形成并进化的。这个过程,“天”好像是一把被设置了程序的刻刀,在能量的周期作用下,同种生命就是同一种模式进行生产;而地域则像在遵循这个程序的规律运行中,将供给的能量进行了轻微的改变,就生产出了一致而又有差异的个体。

同一地域的相同个体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群体。人类的群体演变成后来的民族。地域使人类的种族有了区别。伴随他们的医学也就形成了多杂不一的医学理论。这些理论的共同点就是对天的能量周期规律-地球之外、能对大地起作用的诸星球能量形成的复合场的认识;不同点就是在自己民族生存环境中观察天的能量周期规律对生命的作用。无论对这个规律认识多少,但对本地域的环境、生命的理解和掌握,是其他医学不能比拟的。

1.2民族医学融合的基础-能量

1.2.1民族医学理论体系展现和解读

交通的限制将不同的民族控制在自己生活的地域中,地域虽然对天的能量做了改变,形成了独特的能量场,影响着其中的生命,但这个能量场也必须跟随着天的能量规律做周期运行。

现存的民族医学理论,好多并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那么这个民族的医学就不发达?这种思想是不了解生命的证明。前面说过,能存在于现在的生命和民族,都是经过了自然的严格考验,它们的存在是得到了自然的许可。生命本身就是一部医学巨著,观察他们的饮食习惯和药物使用,就能将这个地域的能量规律展示出来。考古学者可以根据地下化石推测几亿年前的气候状况,医学也可以做到。

生命自身的能量随着天道做规律的变化,从生命之外摄取能量有两种作用:1、补充生命的能量,使生命这个能量体得以随着天的能量周期做规律的运行;2、纠正生命偏离天的规律的能量。

食物就是前一种作用,这种能量是比较平和、并与天的能量规律一致变化的物质。中医理论是通过食物性味“甘、淡”来定位补充生命的能量性质和食物的范畴。甘淡之味的能量平和,和人体基本能量相同,在一定程度上以补充为主,很少引起生命体内的能量波动。食物的选取是每个生命在随着自然变化而形成的本能,并形成经验。人类民族将食物的总结称之为食谱。华夏民族将这种自然进化中形成选取食物的经验并形成了理论。选取与天能量规律一致的物质,这是因为食物匮乏促使生命对食物种类的延伸,但也是自然形成的。

生命在接受天道(就是“天的能量规律”,二者等同)的宏观调控时,同时就是通过与季节同在的食物的能量来调整,形成较为稳定、且与天地能量变化规律保持一致的形态结构。

纠正生命偏离天的能量规律的能量,就是药物。生命在天的能量规律作用下下形成并跟随天的能量变化。当生命体内能量异常时,就会表现出不同于在正常天的能量规律下形成的生命现象,生命自身出现病态。生命就是服用能纠正这种能量的异于食物的物质,使体内的能量与天的能量规律变化达到一致而痊愈。医学把这类物质称作药物。

1.2.2药物所引起医学理论矛盾的统一

现存于世界的医学有民族医学和现代西方医学。民族医学因为受地域的限制,对天的能量规律-自然变化规律的理解就有了局限性;而西方医学则进入了实验室,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割裂开来。但无论医学怎样的分类,都是对生命的解读。都要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利用这些能量来改变生命异常的能量状态,使其处腋温36~37℃的能量状态中。 这个能量状态是地球上人类的共性,这种共性就决定了不同环境的人类都要围绕这个能量态进行调整。

赤道附近的温度较高,而靠近南北两极的气温较低。从衣物的多少就可以明显的看出生命应对环境、调整自身能量的方法的差异。北方以保暖来防止人体能量的流失,南方的则是防止能量在体内蓄积。生命自身稳定的能量状态范围,决定了在所处地域环境中能量的应对方法。如华夏地域纬度跨度较大,以长江为界,江南地方气候温热,用寒凉中草药消除体内多余的热量;而江北则多用温热性的中草药来增加体内的热量。这也是中医为什么治疗寒病的理论建立在长江以北,而温热病理论建立在长江以南的原因。地域虽然决定了医学理论独特的发展方向,但仍要遵循人体腋温波动在36~37摄氏度。生命体能量或增或减,都在围绕着这个范围进行。这个范围是人类在天地进化过程中,自身的能量结构所决定的。任何生命都喜欢把环境控制在适宜自己生存的范围内,在不能改变环境能量的时候,它就通过调整自身内部的能量,来适应外界的规律。

不但地球上的各地域的医学,都以这个能量范围作为标准,也表现在单个人类身上,有两个方面的表现:1、当能量不及这个范围时,人体会怕冷、寒战,头疼及肌肉疼痛。这种状态表示了生命体能量不足,西医用阿斯匹林类发汗的药物;中医则用寒冷地带形成的医理-用温热的药物补充人体不足的能量。当人体内部能量高于平常时,则用汗出的方式来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人体自身在能量充足后自我的这种调节,会使生命体内达到正常的范围。服用阿斯匹林类药物的发汗现象,现代西方医学认为其作用是发汗;中医用麻黄类的药物也可以引起汗出现象。二者虽然不相同,其实作用是一致的:那就是这类药物进入人体后,其本身能量高于体内,故释放能量,才引起了生命体内的能量的升高,形成了汗出的现象。

2、当人体能量超过正常范围时,人体表现发热、汗出、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变粗等症状,生命体以汗出的方式不能完全消耗体内多余能量时,就要借助外界的能量。而这时擅长利用寒凉药物的、生活在温热地带民族,在处理生命体多余能量的这个方面,是其他医学不能比拟的。他们治病的机理就是选取寒凉性味的药物,说这些药物寒凉,是以人体体内能量作为参照的,被称作寒凉药物,是因为这些药物的能量低于生命体内的能量状态。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吸收体内的能量,降低生命体内的能量,达到汗止热退的效果;作为现代医学的西医,则是以补水为主,通过水分的蒸发消耗体内多余能量,或运用低于生命体内部能量的药物 - 抗生素,如最先发现的青霉素类,这些抗生素进入体内吸收了生命体多余的能量,变成了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而被吸收了多余能量的生命体内部的能量也随之降低。生命体内的微生物在降低的能量场中,由于这种低场能不适宜它们生存并繁殖,被环境淘汰。现代医学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一直在用显微镜观察药物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上。不知道生命和自然界一样,控制生命体内生态的盛衰也是依靠能量消长(有些抗生素蕴含的能量高于生命体,抗生素详细机理不在本篇论述范畴)。

从上面论述中知道:无论哪个民族,那种医学,都在自己生活的地域内,以生命正常的能量状态为标准,以增减的方式来应对环境的特定能量,调整生命体内的能量,以达到正常的状态,在这个方面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是其他地域不能超越的。对于同类病症,运用的药物和方法虽然不同,但所选药物形成的能量态都是一致的。这就是为什么同种疾病,民族医学和现代医学所用的药物和手法不同,但都能达到改变疾病的发展,向好的方向转变的根本原因。

地域导致生命体能量偏差虽然出现几率特别多,但生命也偶尔会发生异于地域能量导致的疾病出现。如寒冷地域在夏天,也会有温热病发生。在调整这个能量状态时,就相应的运用到了南方地域的医学理论,人体将各个地域民族医学自然的统一起来。虽然各个医学都有调整异于地域能量的方法和手段,但对于异于自己生活环境能量的认识和调整的经验上,远远不及相应地域生命的所掌握的。所有的医学都围绕着生命正常能量状态做调整,而能量的调整则用到了所有的医学理论。

1.2.3生命对能量状态的控制-微观生命

前面说过,任何生命都喜欢把环境控制在自己合适的生存范围内。人类改造自然,就是为了把环境改造成自己适宜生存的场所。微观生命也是一样。

人类腋温36~37摄氏度,是人类体内生命正常生存的能量范围。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微观世界,构成这个世界中的生命不只是细胞,还有其他如细菌、病毒、脂肪、蛋白等物种。和人类世界相似,除了人类,还有其他野兽、植物等。主宰人类世界是人类,而主宰细胞构成人体世界的是细胞。人类通过撷取自然界中的能量物质,调整环境能量,以达到人类合适生存的能量范围;与人类一样,细胞也以利用体内的能量物质,用自我的生成和代谢控制着这个世界的能量,在适合自己生存的范围内波动。

当能量变异时,人类世界中的生命种群个体,或变异,或种群内部个体数量就会发生变化。适宜这种能量状态生存的则会繁殖,不适宜的则逐渐被淘汰。像大地以水裂解蒸发来降低温度一样,生命亦以裂解的方式来降低天地能量;生命体内的微观生命也是如此,当生命体内的能量升高,体内的水分不足以消除这个能量时,细胞的活性被抑制,或出现细胞以异变的方式来顺应场能的异变,或适宜这种能量状态的微生物则会大量的繁殖,与细胞争夺生命体内能量的控制权。它们通过裂解增殖来控制生命体内场能的升高,以新陈代谢-释放能量来升高场能,竭力将这个场能的范畴控制在自己能生存的范畴内。

只要改变这种异变的场能,则变异的细胞、或大量繁殖微生物被生命体内的环境所淘汰。微生物能在生命体内繁衍,不是因为这种微生物的存在,而是生命体内的能量环境形成了适宜生存的场所。

能量,是生命的本源;认识能量规律,是医学理论的根本。

2.天道与生命体构成了一个整体 - 天人合一

2.1稳态和生命种群的关系

天地规律在周期运行中,逐渐产生了跟随天的能量周期运行的小分子结构。而这个结构的存在,有一定的能量范围。在天形成的能量域中,能量规律较为稳定,而域中的变化的结构以裂解或合成小分子的方式转化着天地能量的周期运动。这些结构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使结构有相应的外在征象,这些征象被定义为生命现象。这种结构则被称之为生命。它们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一致的,都是天地间的基本微粒在一定的能量范围内组合在一起。但由于大地的特殊能量和形成时的能量态的不同,决定了基本单位组合的方式差异。这种差异也就决定了自身能量稳态的差异,这个结构的能量稳态决定了自己生存能量范畴。不同的稳态就是一种生命的种属,不同的稳态的结构构成了世界生命的多样性。生命的稳态决定了每种生命体内的体温常态各不相同,也是自然界内一种生命种群被抑制时,另外一些种群就会繁衍的原因。这也是生命体内细胞和微生物相互之间种群波动的机理。人类面对体外世界生物种群因能量波动,引起的繁衍似乎习以为常,并把目光聚集在形成相应学科的种群上。对自身体内微生物种群变化引起的不适,引起了人类的注意的是异常繁衍的微生物种群。认为种群的异常才是打破自然规律的根本。从来没有去思考导致种群紊乱背后的始作俑者-能量。能态范围的变化才是引起生命种群变化的主要作用。

生命体是以细胞群落为主,其他各种微生物群落为辅的复杂世界。但能量波动一直围绕在细胞适于生存的能态36-37℃范围内波动。若但体温有异常,就会引起相应的微生物繁衍。这就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所在。

生命得以存在的能量范围,不但是世界人类各民族医学统一的桥梁,而且是世界所有生命得以统一的根基。用天地的能量理论解读生命体自然现象引起的生理机能,更容易让人类认识并掌握生命的实质。

2.2天的能量规律和生命的同步

2.2.1能态范围和万物关系

能态范围是研究一个世界变化必须掌握的理论,它是了解一个世界及其生命的基础。以地球为例:

地球围绕太阳做周期运转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寒热能量变化周期,形成的能量变化一直处在较为稳衡的范围内,这决定了地球上个体存在的基础。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分布规律与地球能态变化是一致的。而除去在地球环境中不能反应的惰性元素一族,则碳族元素就处在了周期表中间的位置,这个位置是地球能量范围的中间点,所有的能量都是围绕着这个能量态做上下变化。碳族元素不但是地球世界能量态中点的代表,而且自身也成了这个世界的主导。生命体作为碳物质,就是因为生命的构架就是以碳元素为主的。而地球的主要架构也是以硅元素为主的。地球也在漫长的岁月中遵循能量规律形成自己的结构,并决定了其中能够存在的元素、生命的类型。用半导体命名硅,也是对其能量二向性的描述。

碳族元素右边的元素是以吸收能量为主;而左边元素则释放能量。这种分布不仅展示了自身能量变化趋势,还代表了这种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势态。在生命体形态结构中,以碳元素为主要架构的组合中,碳族元素右边的非金属元素加入,能够吸收能量的这种特性,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而碳族元素左边的金属元素参与,则代表了这个结构的不稳定性。稳定,决定了生命以非金属作为基本结构。

天地的能态决定了构成这个世界的原始微粒的种类-元素,决定了这些微粒组合出使自己能够存在这个能态范围内的稳定结构。这些可以变化的稳定的结构,是原始的生命雏型。但随着生命的进化为复杂结构,它被深深的包裹到了深层,以自己的结构纪录了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现代医学把这个生命体埋到深处的结构称作基因或基因片段。

2.2.2基因片段的形成和意义

基因片段,是现代人类研究生命的的方向,也代表了研究的最高阶段。其实这些片段却是最原始的生命雏形,如果将生命放在在时间长河里溯流而上,看着生命一步步退化到最原始的生命结构,就会发现天地间的小分子是在天地相应的能量态作用下,碳、氮、磷这些相应的元素微粒组成的稳定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生命的雏型-基因。这些基因片段自身的稳定状态自然的具备了变化的能量范围,并以场能下降时吸收组合,场能升高时裂解释放的方式,应对着天地能量的波动,保护着这个主要架构的存在。这个过程就是最原始的生命活动,现代医学称作新陈代谢。

天地提供的能量-自然之力,将小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应的结构,分子以结构的方式,贮存了当时的天地能量。基因的进化说明:“基因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后期生成的;基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遵循天地法则,与天地能量同步变化的”。

一样的组成,一样的排列的基因片段,但空间结构的不同,就会导致这个片段自身能够存在的能量范围有所变化。生命的组成基本单位-细胞都相类似,是因为都在同一天道能量的作用下生成。但地球上不同种属生命的能态范围却有所差别,除了片段数量和个体细微差别外,就与细胞组合的空间结构有关系。组成反映了组织的大小和个体的数量,排列的次序则决定了这个组织对能量的应变能力,而空间结构则决定了组织的稳定性。如自然界中的石墨和金刚石。因此,基因片段空间结构,决定了基因稳态范围。而影响天道规律的任何能量,都将会轻微的改变这个空间结构。使相同组成的个体却有了差别。地域,是作用于生命次于“天”的第二大能量。同种生命在不同地域形成的差别,或与地域改变了基因的空间结构有关。

基因片段是天地将一些小分子自然的排列在一起,并形成了相应的空间结构。这个结构纪录了天地能量,它裂解时释放出来的能量,与当时天地能量是一致的,即复制出了当时的天地能量,形成的场为组合出更多的相同结构打下了基础。当基因片段跟随天地能量规律组合出的结构,那么它的逐一裂解,将给生命提供连续而有周期的能量补给。这个连续组合的基因片段,就是被现代医学命名为DNA。

2.2.3天的能量螺旋变化和DNA的形成

现代医学通过科技手段,知道了基因是纪录遗传信息的载体;而连续的基因片段连接形成螺旋型的DNA,则纪录了连续完整的遗传信息。但科技手段不会告诉基因结构所承载的信息就是能量,也不会告诉染色体为什么会以螺旋的形式来纪录这些信息的。

与基因片段生成一样,基因片段的连接也是在天地能量的作用之下形成的。与前者不同的是,这时的变化是:在天的能量连续周期力量的作用下,基因片段自然的连接起来。染色体中的DNA为什么会形成的螺旋结构,还要从天地自然来看:

地球围绕着太阳做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形成了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太阳直射点就是这个周期能量的提供者(为了说明问题,忽略了其他星球对地球的作用力)。地球自转形成的周期,不是一个封闭的圆圈,而是起点与终点是不能重合的螺旋。跟时间一样,它不是我们眼中看到的钟表指针所画圆圈的叠加,而是秒针与分针之间有60进位制,秒针从起始到完成59次跳动回到起点时,这时已不是我们眼中的重合,其实这时的终点是下一分钟的起点。秒针以60进位在做螺旋,分针也在以60进位为周期做螺旋……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形成的天道也是如此。太阳直射点在地球的自转形成的圆周,在起始位置被公转撬开了一条裂缝,使二者错开了位置。当用太阳直射点形成的能量来画这个周期线,就会发现:最低的能量从0点开始,中午的时候能量高于起始点,当回到0点时,这时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是由太阳直射点来决定的,如果观察的位置在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正往北移动,则起点位置会高于终点;否则则相反。从这个现象就可以看出,天的能量规律形成的螺旋性,与DNA螺旋结构的相似性。

地球上能够运动的分子,本身就是一个能量体。它受控于任何能够影响它的能量的支配。而天地的能态决定了地球上能够存在的分子种类-元素,理所当然的可以支配所有能运动的小分子,使其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天道螺旋的能量周期,使这些生命形成了相应结构的组合。

基因片段记录了天的能量周期中某一时态的能量状态,而在完整的天的能量周期的作用下,这些相应时态的能量按照顺序、自然的在天道连续的螺旋能量作用下,用螺旋的结构完整的记录了天的能量周期运行的轨迹。当这些螺旋组合-DNA在按顺序崩解时释放出模仿天地连续规律的能量,使体内生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DNA数量,为下一代的生命能够遵循自然能量规律打下了基础,以达到新生命出生后能够顺利得到天地自然能量规律的认可。也可以这样说,DNA是地球的天的能量给地球生命打下的许可生存的烙印,任何不具备此烙印的生命,终将被天地所排斥而夭折,这是地球天的能量规律对地球生命的保护和控制。

2.2.4 DNA的双螺旋的形成原因

1、DNA螺旋方向

地球的逆时针自转,使太阳的直射点形成了顺时针转动的照射轨迹。这个特点决定了地球能量的顺时针升降,也就决定了DNA结构在随着能量升高时,沿顺时针方向能量轨迹形成上升的螺旋结构;而当太阳直射点形成下降的轨迹时,DNA结构则形成了顺时针下降的螺旋结构。

DNA的两条链,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公转时在地球上的留下痕迹重合,一条是上升,一条是下降

2、DNA双螺旋的形成

在现代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发现生命的遗传物质DNA是以双螺旋的结构存在的。而从本论中可以知道DNA的螺旋形成的原因,要解决DNA双螺旋的问题,就必须知道,地球能量变化的的两个极点 - 寒热。地球的能量变化是在寒热之间做连续不断的螺旋周期变化,所以形成的DNA必须是螺旋的链状结构。但在天的能量到达寒热的某一个极点时,能量就有了折转。以天的能量由寒变热为例,DNA的螺旋在能量螺旋升高的过程中也随之螺旋组合上升。当能量达到顶点 - 夏天时,太阳直射点的回移会使能量规律性的下降。上升和下降的方向改变,而使能量的运动出现了相反的轨迹。

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形成能量螺旋式下降,而形成基因片段也会跟随下降的螺旋向下组合成螺旋结构,形成了在相互平行的平面而走向相反的双螺旋模式。如果在同一端看DNA的螺旋方向,就会发现一个顺时针旋转,一个逆时针方向旋转,但这都在能量顺时针的旋转中形成的,只不过是能量的上升和下降的方向变化所致。

根据这个理论,形成的双螺旋结构片段之间应该不会有链接,但事实上双螺旋结构片段之间相互链接,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

要明白这个问题,就得知道基因片段和生成的环境能量稳衡变化的关系。在热性环境中,形成的基因片段需要吸收环境的能量;而在寒冷的环境中,形成的基因片段则需要释放能量。由于地球一年的季节变化中,能量的升高与降低基本是等同的,如果以夏至和冬至为中界线分一年周期,就会发现在对称的时间内能量基本等同,但能量的转化方向截然相反。那么在等同位置的场能中,形成的结构所需的能量刚好相反,能量的大小也几乎等同,即同一位置中,转热环境中生成的结构需要吸收的能量刚好等同于在变凉环境中生成结构要释放的能量。所以链状的DNA中的基因片段就会自然的链接在一起。

2.2.5同种基因结构的改变-生命自身能量的作用

前面论述基因片段和基因架构的形成,都是在天的能量规律的控制下形成,唯有地域能量引起了些许差异。从这个过程可以知道:同种生命的基因就应该是一模一样的,不应该出现差异。但同种生命、生活在同一地域,它们个体之间却存在了差异。是什么力量导致了这种差别呢?这是忽略了生命个体自身的能量影响。

如果用盖房子来比喻基因架构的形成,则天的能量规律就像是设计师和施工者,利用本地域环境中的物质,建成了功能一致的结构。而住在里面的人,则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了对房子的布置和装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喜好就是人类的情感、思维…… 它们都属于能量外在表现形式的一种。所有的外表现和运动形式都有相应的能量范畴,它们是人类辨别和定位能量的外在依据。

生命自己的喜恶就是一种能量,它填补了天地能量形成的生命架构。它就像人类没有改变房子的架构,却对进行了装饰一样,使基因之间有了个体的差异。

无论大的生命,还是基因架构、亦或基因片段,它们自身的能量对天地能量下形成的结构进行了补充,形成了相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3地域环境对生命的保护和控制

3.1地域和生命的统一

地域环境的能量悄悄的改变了天的周期中的能量,使地球上不同地域的同种生命之间有了细微的差异。生命遵循地域环境的改变,则被地域能量场接纳;若不接受地域环境的改变,则被环境无情的抹杀。环境独特的能量特性,既是地域对本地生命的保护,也是对本地生命的控制。地域对生命的选择最明显的就是环境独特的能量,其次就是改善生命本质和地域特殊能量的供给,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就是土壤、水源和食物。

3.1.1地域环境气候对生命的选择和改造

生命要在一个环境中生存,必须要适应这里的气候。这句话其实就是地域对外来生命的排斥和本地生命的控制。地域之间能量的差别就是最明显的标志。地域以自身跟随天的能量规律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结构,显示了自己的特殊能量。所发生的地震、海啸、火山等自然现象,是地球根据天的能量规律对各地域能量结构调整,形成符合自己能存在于天的能量规律中相应的形态结构。

一种生命,长期生活在一定的能量环境中,生命就会形成自身顺应环境的一系列改变,并产生相应的防御机制。和如在热带生活的生命,生命体以散热为主,同时体内形成了消耗环境热量来完成生命体的生理活动的机制;而寒冷地带则恰恰相反,生命体不但要防止体内能量的丢失,并且形成了要靠自我体内的能量来完成生理活动的机制。当二者互换生存环境的时候,不但要面对突变的气候,而且要改变生命体长年形成的生理机制。而这点正是生命在应对环境气候之后,需要缓慢服从地域的潜移默化。而空气、水、食物就是对生命的进一步的检验和改造,以得到这块土地的认可。

3.1.2地域生命的四大的基础-空气、水源、土壤和食物

能够单独存在于天地间的生命,都要依赖空气、水源、土壤和食物来维持自身的能量。但地域环境特殊的能量,使生命依赖的这四大能量物质与其他地域有了很大的差别。维持生命的基础能量的差异,决定了同种生命之间出现了分歧。地域除了用环境的能量来排除外来生命,同时用这种手段来改造进入自己范围内的生命。

1、天的能态范围决定着空气的成分

与生命一样,空气的成分也是地球的能态决定的。地球的能态范围决定了只有能存在于该范围的稳态气体分子存在。如有些特殊条件下生成的分子如雷电天气生成的NO,它的结构不被这个能态所接受,很快被改造成能够被接受的NO2的形式。但这种形式仍不能存在于空中,被再次改造,与空气中的H2O发生反应,生成HNO3随着雨水被天从自己的空间中排泄出去。空气分子利用自己的聚散离合 - 裂解合成,以吸收和释放能量的方法阻逆着周围空间的能量变化。

天的空间有一定的能量层次,空气分子自身的能量决定着的它在这个空间中排列的位置。所有能影响到空间能量的,都会改变空气分子的数目。环境是其中的之一。如青藏高原因为高度,使空气中的O2分子数量少于平原。虽然地球上的空气组成基本一致,但在有生命存在地域环境里,地域还是影响了组成空气分子之间的比例。这个比例的空气分子形成了相应稳定的能量结构,影响着其中生存的生命。

2、空气和土壤是地域水源独特的原因

大地上的水分被热量蒸腾到空中,水用自己结构的变化,消除了大地内部的多余能量。水作为天地能量的中间态,以平衡天地能量的左右波动。这就决定了地球上的生命都拥有需要水的共同要求,这个相同性也决定了生命基本功能的一致性。由于水本身也是一种能量,但这种能量却是地球平衡能量的基准线。不但生命调整自身能量时,最先用到的就是水,就连地球自身也是先用水的变化调整内部的能量平衡。当水的变化无法完全消除这种异变的能量时,内部的结构就会发生调整。天地与生命在能量的变化极为统一。水作为调衡地球及其生命内部能量的重要物质,它的变化所引起的能量升降,就会直接影响周围的场能。因此作为调衡变异能量主要结构。

前以言之,水蒸气都是一样的,但在独特的地域空间中的空气组成比例却不同,此其一;其二,落在地面后,除受到地面的能量外,就是土壤的成分溶入水源,对水的能量进行了改变。长时间的饮用这种水质,体内就会形成独有的、不同于其他地域生命的能量变化 - 生理机制。现代用科技手段发现了水质的差异,但不能知道仪器看不到的水自身的不同结构。比如同一种水,外界和冰箱内的两种环境形成的水的结构-密度就有差异。有些外地人进入一个新的地域,饮用本地水有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这就是本地水形成的能量,不能被外来生命在自己生活地域内已经形成的生理机制认可,也可以说是本地地域不认可外来生命的生理机制。华夏有句谚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对地域保护该地生命的认识和概括。

地域力量通过对水的控制,对土壤进行了疏通、调理,使其形成了符合本地域能量的结构,为生命能量的来源做好了奠基。

3、土壤能量结构的稳定决定了生命体的稳定

土壤是构成地球表面的基本结构。土壤之中存在的元素是地球能态范围允许存在的元素,但地域能量是决定它们的存在与否的关键。

地域的基础-土壤是地球缓解内部(大气层之下)能量的第三道防线。地球对内部能量的调整在水分不能转化时,就以土壤中的结构的变化来缓解,土壤中的元素首当其冲。土壤存在于地球,首先要受地域力量的限制,地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土壤的特殊性,如土壤颗粒的结构和其内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在遵循天道规律的能量调整过程中,形成了土壤分子和元素的比较稳定结构,并形成了自身的生命的规律。在温度升高时,土壤裂解变成松散的颗粒,并释放出相应的元素组合物,如水、氧、氮等分子,而钾、铁、钙等离子则保留在土壤中。在随着气温降低时,雨水下落,这些分子回归,与金属离子、土壤颗粒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循环。并以自身的结构纪录了环境的能量状态,自身也形成了符合环境的能量态。

土壤在规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命,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结构和系统。水分和元素、及其土壤颗粒的变化体现了其生命。它用自己的生命孕育了其上的生命,也可以这样说,地上的生命是土壤随天的能量规律变化时,能量的外展形成的结构。也可以看成土壤把自己的生命经验以结构的方式遗传给了生存在其上的生命。结构必须是分子在一定的力量的组合下形成的,而土壤中包含的分子在环境规律的作用下,将自身的组成以植物的形态表现在人类的视线中。这些植物继承了土壤的物质基础和生命规律,才得到了环境的认可。

土壤稳定的能量结构开启了人类世界生命的能量之源。若人为的改变这个能量结构,除了会引起地域生命结构的异变外,还会引起地域能量的排异。人类在大量运用化学肥料改变了土壤结构,也改变了食物的能量结构,使食用的生命体内的能量发生了变异,不但生命不被天道规律认可,就连土壤也被天的能量规律所不容。长期使用化肥的结果就是土壤板结,无法存活生命的土壤就是一片死土。

4、食物-植物和动物

生命在生活地域内,在自然能量的规律严格控制下,吸收经过地域筛选出的空气、水分及土壤中的能量分子,从低级生命一步一步的进化,形成了现在所具有的相应的形体。不但生命体内形成了严密有序的能量规律,而且体外各个生命种族之间也建立了有序的能量传递系统。现代人类把体内的能量规律称之为“生理反应”,把体外生命能量之间的传递称作“食物链”。

1)地域能量和生命不可分割

一个地域的生命,相同的能量决定了身体具备地域的共性,这种共性允许生命之间的能量融合。严格的地域力量和相应时态形成的食物所携带的能量,前者稳定相同的能量结构为生命的能量供给打下了基础,而后者则可以帮助生命体内对天地规律这一时态能量的转化,如夏天服用西瓜,可以消除人体内的多余能量。人类恣意享受交通带来的各地食品,但没有想想:食物只是补充生命体能量这么简单吗?

生命体能量依次经过了天的能量规律 - 地域 - 土壤的依次定位传递,已经形成了能量规律。人类可以改变地域,可以改变土壤、空气和水源,但无法改变地球围绕太阳自转的这个能量规律。这个能量规律始终在检验其中生命合乎其道,并将不合乎规律且不能改变的生命从自己的世界中抹去。如用过化学肥料改变土壤结构后生成的果实不容易储存,极易腐烂。被认为生命杀手的癌症,和以前人类疾病死亡率比较来看,癌症患者广泛的迅猛的发展,与人类广泛运用化学肥料,私自改变了土壤能量,形成了新的结构有极大关系。但这个结构因为无法适应天道规律而被抹杀。

如果说地域的土壤成分决定了生命存活的细节,那么本地气候 - 特殊环境的结构是形成生命结构次于天的能量的主要力量。以人类自己的想象恣意改变人类生态环境结构,改变了地域能量状态。天的能量规律既然能够抹杀超出自己规律的生命,它也能够调整不适合自己能量结构的地域环境。几千万年来的地震、海啸、火山形成的灾难,那不是地球随意形成的,而是在天的能量规律下,使地球跟随能量调整时形成的。

(2)天地控制着食物链种群的数量

天地能量对于地球生命的调控,从食物链也可以表现出来。食物链作为天地中的结构,也必须遵循:越是低等的能量,最容易作为调整能量的基础物质,最容易受到天地能量的支配。低等生命为什么繁殖速度是最快的?就是用裂解来抵消天地间的多余能量。而高等生命结构比较稳定,并且自己也可以利用周围一切缓解天的能量,如动物的迁徙。但这种转化虽然降低了场能对自身的裂解,却也让繁殖数量的减少。天地间的一切万物,变化规律都是一致的,因为能是在能量的支配下运行。这个能量有一定的规律,它有迹可循,也可以为人类掌握。

3.2地域规则与现代的器官移植理论

现代医学的器官移植,器官的配型和器官的排异反应,与地域对其内的生命的保护和控制是一样的。前面提及,生命要进入陌生地域,首先要适应环境的能量 - 气候。如果不能适应,要么离去,要不就被环境抹杀。但若有相应的群体在这个环境,则代表环境对自身的排斥没有陌生生命那么强烈,在解决了环境的能量排斥的问题,就完成了现代医学的配型。但存活还要看环境通过水、空气和食物这些能量对他的改变,这个过程就是排异反应,不过是在天地生命之间。而生命体对移植的器官的排异,也是通过体液、能量物质来表现的。虽然其中的机理比较复杂,但二者的基础理论都是一致的。

值得一提的一种生命现象,就是种群生命在自己的生活地域地域受限制,当它进入自己合适的地域时,则会迅猛繁衍扩张,甚至威胁到当地生命种群。人类在无意间引进的生命个体打破本地生态的例子不少。这种现象与生命体内微生物受能量波动引起的繁衍是一致的。这里要说的是,器官移植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生命自己的体内也有这样的现象,如脏器的癌细胞,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合适的场能使自己肆意裂解繁殖,最后控制了生命体,但却不容于天的能量范畴,被天的能量规律抹杀,自己错误的发展引来了整体生命的殒灭……

4.重新认识生命理论

4.1、对生命控制的是重力吗?

现代科技认为:人类认为脱离了地球引力,跨入太空,就摆脱了地球的束缚。从现代的太空生命试验,人类移民外星的计划等,都表现了人类对生命认识的幼稚。

近百年来,人类逐渐通过交通的发展打破地域对生命的控制,但把地域对生命的控制却忽略了过去。在科技帮助下,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的生命,但生命不能抹掉地球的能量规律打下的烙印 - DNA,生命内部的结构顺序仍旧在按照地球能量形成的规律运行。

在没有引力的范围内,说明了不属于任何星球范围,一旦进入了星球引力范围(大气层)内,星球自身的能量规律就会作用于其中的物体。特别是星球的表面,星球的防御系统对外来物种的排斥性就会表现出来,它用自身的能量规律来检验进入自己范围内生命的能量秩序。首先是用能量的大小进行验证,其次则是能量规律进行鉴别并改造。任何高于或低于本星球能量规律范畴的生命,将被星球定位为异种生命将会被抹去;如果生命自身能够抵消这种异于自己生存星球的能量范畴,则还需要经受该星球能量规律的检验。若但没有被能量的差异抹去的生命,并能跟随这个规律的生命,将会改变被原住星球打下的烙印,形成新的跟随这个星球规律的生命结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代人称这个过程为进化。一旦改变完成,适应了这个星球的法则,体内形成的形态结构就是该星球打下了生命烙印,再次回到地球时,地球就不会再次认同这种生命!

能量规律,不但地球的地域在遵循这个规律,而且星球间的生命也严格遵循着这个生命规律。人类经常担心外来生命的入侵,但星外文明除非掌握了改变这种星球的排斥力量,否则会被地球的能量规律抹杀或被转化成地球人。机器人除外,因只受组成元素能态范围的限制,生命法则不会波及。

知道这个规律,就可以知道人类进行种子太空培育的试验可行性。脱离了能量场约束的生命,还将继续按照自己的能量规则运行,但缺少了引力的限制,会形成更大的形态,前提是一直处在太空中。但太空中没有地球能量规律的供给和引导,发生变化不能测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生命要被地球规律排斥,不过排斥的力度会小于外来生命。毕竟它体内结构还有地球生命的影子,在改造后可以成为地球的一员。但这种能量过程中,在太空中健康的生命,在地球上则表现出病态。所出现的症状和不适,都是地球上天的能量规律和体内能量冲突造成的,这也是天的能量规律对外来生命的惩戒和警告。所以疾病产生的原因不是现代医学定义这样。

4.2现代科技发展在生命学上运用和导致的结果

科技的飞速发展,开拓了人类微观世界的视野,虽然触及到了生命的本质结构,但对这些结构形成的原因却没有引起人类的思考。反而被这些发现的结构所引诱、包围,缺失理论指导的人类,已经习惯在摸索中前进,没有方向的指引,冒失的前进会将人类引入灭亡的途径。人类缺乏的不是发现,而是缺乏发现后对这种现象背后本质的的思考。

当人类发现植物主要结构以碳、氮、磷等为主时,用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学结构改变了土壤结构,土壤的能量结构的改变,使作为食物的植物体内能量结构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使植物结构被天的能量规律所不容,用过化学肥料的果实,容易腐烂,不易储存;生命长时间食用这种能量结构的食物,使体内能量结构改变,不能存在于自然界的能量场内,如癌细胞。这是化学物质改变了生命结构稳定性。虽然机理复杂,但根源就在此处。土壤的死亡,水源的污染,一步一步的破坏了生命的生活环境。但天的能量规律依旧,依然用自己的规则衡量着其中的生命,抹杀超常的生命。人类利用机械力大面积的造楼、截断河流,改变地貌,使环境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当地域环境和天的能量规律不能统一时,天的能量就对地域结构进行调整,结果就出现了人类所最不愿意见到的水灾、干旱、高温、海啸、地震和火山。

到这一步,在现代科技的引领下的人类仍不满足于此。他们在科技下合成了含有这些元素的能量物质,如糖、脂、蛋白类物质,使生命脱离自然走上了第一步。即使是形成实验室生命,这种生命被一辈子关在实验室中,或如电影中的带着头盔行走在外的外星人。否则,外界的空气、水、土壤及环境的能量,都将会作为检测这种生命的标尺,只有经历了这些基本考验,才不被大地的规则抹杀。这种生命之所以能生存在实验室中,是因为它虽然在实验室,生命却跟随者地球的能量规律生成,因此被地球的的能量规律所允许。

没有地球能量规律指导的科技,肆意的改变着地球上的规律和结构。转基因运用,改变了生态之间食物链-能量传递,使数百亿年来生态之间形成的稳定的能量结构紊乱。利用科技的人类,在用自己不足百年光阴,用实验室转化的基因挑战地球的能量规律。结果只会是自己制造出来的转基因食品改变了自己的生命结构,被地球能量规律排异并抹杀。

看着科学家在实验室用仪器比对一个一个的基因,组合着自己认为完美的基因,但他们似乎忘记了,这个决定权似乎不在自己的手中……

科技的速度太快,以致于人类的思维都无法跟上它的步伐。科技引领了人类的思维。人类在科技的指导下肆意的改变着生命的结构,却无法阻止天的能量规律对这些生命的改变和抹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