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的六株古红豆树

 苏迷 2020-01-04
《姑苏晚报》
2019-12-29 

  蔡曾煜

  红豆古称相思木、相思子。其种子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经久不褪色,古常用以镶嵌作为饰物。唐代诗人王维有《相思》咏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安史之乱后,又经著名歌者李龟年在江南传唱,听者无不动容,红豆亦成为表达感情思念的象征。

  苏州的红豆树从品种上来说,又名何氏红豆、鄂西红豆、江阴红豆,是红豆属中较耐寒的一个种。苏州是红豆种植的北缘,冬季落叶。红豆在苏南常数年或相隔一二十年才开一次花,因而更显珍稀。

  早在西晋时,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吴都赋》中,就记有“相思之树”。唐代陆龟蒙诗《和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写了虎丘的相思树:树号相思枝“拂地,鸟语提壶声满溪。”陆龟蒙在诗《齐梁怨别》中亦有记述:“不知兰棹到何山,应倚相思树边泊。”清代陆肇域的《虎阜志》记虎丘物产相思子时谓:相思子,即《吴都赋》所注‘实如珊瑚,经年不“变’的红豆。唐陆龟蒙诗中的‘树号相思枝拂地’的相思木。”

  宋代苏州的红豆树,见载于清康熙年间吴江人钮秀的《觚剩》,钮秀讲了北宋时异僧遇贤在苏州相门内东禅寺种红豆的故事。遇贤因为喜欢豢养白鸽,人称“白鸽禅师”。《觚剩》记载:吴门东禅“寺白鸽禅师,偶拾红豆,种之寺内,指而嘱曰:汝‘宜速长,但他日不许无故开花。世变有大小,则花开有疏密。’今其树已数围。”这株宋代的红豆,至清康熙时生长还十分茂盛,钮秀称“树已数围”,后来大概到乾隆、嘉庆年间渐枯衰。

  苏州现在还保存有六株明清时期的古红豆树,其中五株为明红豆,一株为清红豆。

  最著名的一株苏州古红豆树,是在常熟白茆镇芙蓉村,明钱谦益故居遗址上的“白茆红豆”。据史料记载,这株树种植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至今已有480多年历史。

  钱谦益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诗坛盟主。晚年与一代才女柳如是结合,成为一时佳话。钱谦益在白茆的别业,因有百年红豆,时人称红豆山庄。清顺治十八年(1661)钱谦益寿八十,适红豆花开,距前次花开,时隔二十年,逐与邑中诸名士赋诗,以志其瑞。钱谦益著诗十首,诗前谓:红豆“树二十年复花,九日贱降时结子才一颗,河东君遣人探枝得之,老夫欲不夸为已瑞,其可得乎?重赋十绝句,更乞同人和之。”诗第一至第三首曰:院“落秋风正飒然,一枝红豆报鲜妍。夏梨弱枣寻常果,此物真堪荐寿筵。春深红豆数花开,结子经秋只一枚。王母仙桃余七颗,争教曼倩不偷来。二十年来绽一枝,人间都道子生迟。可应沧海扬尘日,还记仙家下种时。”

  红豆山庄原为钱谦益外公顾玉柱(1522年进士)的祖宅,钱谦益幼年曾在此读书,清顺治六年(1649)与柳如是移居红豆山庄。此处原名芙蓉庄、碧梧红豆庄,始建于宋末元初。明正德年间(1506-1521)顾玉柱祖父顾松庵(顾立)建别墅,周边近里绕堤种木芙蓉数百,翠叶红葩,掩映水际,故取名芙蓉庄。明嘉靖年间,顾玉柱又增植梧桐于庄中。关于山庄红豆树的来源,有两种记载。一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顾镇在《支溪小志》中谓:红豆树在芙蓉庄,嘉靖中顾曲江耿光“(顾玉柱次子)从海南移植,大可合抱。花开时雪英烂熳,奇香郁烈,结子名相思,殷红如火齐,子美所夸鹦鹉粒也。”近年有关白茆红豆来源地,多采用此“海南说”。史料的另一种记载是称此红豆树来自湖北襄樊,清道光五年(1825)举人赵允怀编纂的《支溪诗录》辑录顾茂位诗《次邓丹丘芙蓉庄午日韵》,在这首诗的“记得当年风雨夜,相思花发满南楼”句后,自注:红豆即相思子也,先伯祖曲“江公移自樊城,栽于南楼之佛阁,顺治已丑岁(1649)其花盛开,予曾为之一宿。”顾茂位是顾玉柱的曾孙,早于顾镇近百年,应见到伯祖父顾耿光,其说较为可信。再从现代生物学角度研讨这株红豆树来历,顾茂位的说法也可信。因为“江阴红豆”是红豆属中最耐寒的一个种,湖北是其主要分布地区,植物学上称“鄂西红豆”。因此来自湖北襄樊之说应为靠谱。

  清道光四年(1824)白茆红豆树开花,常熟著名藏书家瞿绍基、瞿镛父子,邀请数十好友造访红豆山庄,并折得红豆花一枝。回瞿氏藏书楼后,瞿绍基请画家杨旭画《红豆花图》,瞿麟画《红豆村庄图》,毕琛画《柳如是儒服小像》,孙原湘题十首《红豆诗绝句》,装成册页,现存常熟博物馆。

  常熟的古红豆另外还有三株。一株在现常熟的曾园,一株在常熟美术馆,此两处均处于明代万历年间监察御史钱岱(1541-1622)第宅“小辋川”的遗址上,据传红豆树为钱岱时的遗物。曾园是清刑部郎中曾之撰(1842-1897)在小辋川遗址上建宅园“虚廓村居”,一名虚廓园,俗称曾园。曾园红豆现在寿而康室(曾朴纪念馆)前庭园中。常熟美术馆为原钱岱小辋川临水居的遗址,故这株红豆被称为“临水居红豆”。另一株在常熟北门外报慈桥半亩园赵氏旧山楼遗址内,据《虞山镇志》载,旧山楼红豆树“系清乾隆年间,赵同汇自江阴老宅中,分植于所辟的总宜山房园中,树龄约200余年。”旧山楼在1998年自然坍塌,红豆树依然存活。

  苏州古城区保存的一株明代古红豆树在城东,葑门内吴衙场吴之佳宅内。吴之佳,字公美,世居苏州,明万历八年(1580)进士。初为襄阳知县,后授刑部给事中,天启(1621-1627)初,赠太仆寺少卿。以“敢谏”著称,时与昆山人张栋、吴县人叶初春,被称为“吴中三谏”。吴衙场红豆树自明代吴之佳至今,树龄应有400多年,现位于吴衙场37号民宅内,因栽培环境比较郁闭,生长明显衰老。近年苏州绿化管理部门采取措施后,已有新枝萌发。

  张家港现存明代的凤凰山红豆树,位于张家港市凤凰山(河阳山)与鸷山(支山)之间的邓家宕香花浜。据《沙洲县志》载:传南北朝时梁昭明太子箫统(501-531)在河阳山永庆寺读书时常去鸷山,在山坡种过两株红豆。至明代御史徐恪在邓家宕建私宅,移红豆分蘖于此,老树早枯,后发萌蘖新株,保存至今。

  苏南最古老的一株红豆在江阴顾山,传为昭明太子手植,在元代曾遭雷击,主干枯萎,后长出两株蘖苗,现主干直径已分别达78cm、57cm。21世纪无锡东港、昆山张浦先后建红豆园,大多是从湖北、江西引进数十株200至300年树龄的鄂西红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