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文中常考常见的8大意象,弄懂的孩子文言文阅读常拿满分

 wenxuefeng360 2020-01-05

春咏清风夏赏花,秋品红叶冬看雪。中华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中孕育了无数华美精彩的诗篇,这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初中的孩子们必学的重要知识点。

古诗文中常考常见的8大意象,弄懂的孩子文言文阅读常拿满分

但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很多初中的同学却陷入了不解其意,只知机械的背诵的窠臼中。背诗本应是愉悦的,欢喜的,是积极主动的,现在却成了苦涩的,机械的,被动接受的。怎么办?今天《青云阅读宝典》的这篇推文帮你解决这个难题。

一、诗词之难与学习之法

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要是不能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便只能理解诗词表面。但若是不能理解诗文内包含的各种意象之美,也只是略通皮毛罢了。

诗词中的一草一木,一动一静都有其涵义,这也是作者运笔之妙,只是这些精妙之处却很难被孩子所了解,而在语文课堂中有极少有老师会特意将这些方面点出来,造成了孩子们阅读之难。

不解其意,不了解其时代背景共同造成了孩子们抵触古诗词,觉得学起来没有意思的局面,但是这两者未必无解。

在学习过程中由家长和老师督促孩子,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平,了解诗词是作者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所作,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另一个方面,品味诗词意象,学习和了解诗词中那些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的特定事物景物通用的指代,更进一步了解古诗文的深层含义。

古诗文中常考常见的8大意象,弄懂的孩子文言文阅读常拿满分

二、意象之美

宋代周敦颐名篇《爱莲说》入选初一语文课本,其中提到了三种花,“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面是似乎只是描写人们对于花卉的喜爱不同,但从更深层次来说这些“花”正是“人”的象征。

换言之,古诗词中出现的意象中,极少有单纯写景或写人的诗篇,更多情况下,写诗诵词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所谓“寄情予物”便是如此。

古诗文中常考常见的8大意象,弄懂的孩子文言文阅读常拿满分

因此要学好古诗文,必须了解诗词的意象。下面我们总结了一些古诗文中常考或常见的古诗文意象,各位小伙伴们快来一起看看吧:

1.月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中,写明月的诗词不可谓不多。如我们熟知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明月通常用来渲染清幽的气氛,体现出作者的思乡怀人之情。

2.杨柳

“柳”与“留”字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或“柳枝”便具有了惜别怀远的感情。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另外因柳树常见于屋舍前后,在古代常被视作是故乡的象征。

古诗文中常考常见的8大意象,弄懂的孩子文言文阅读常拿满分

3.杜鹃(子规、望帝)

古代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有位明君,退位后归隐山林。之后不幸身死,魂灵化作鸟类便是杜鹃,因杜鹃叫声凄厉,声声泣血,仿佛是在鸣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因此被视作思念故国,故土之兆。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另外,也有诗人用杜鹃的意象来表现只是内容的愁苦,如“杜鹃啼血猿哀鸣”等句。

4.鸿雁

体现在外游子思乡之情,或借代书信。

古诗文中常考常见的8大意象,弄懂的孩子文言文阅读常拿满分

5.燕

用来体现世事变迁,常见于抒发国破家亡或昔盛今衰的诗句。如“到国依栖应有梦,巢空月落旧楼台”

也用来表现春光美好,体现惜春之意。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

6.莲花

用来表现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

7.菊花

用来形容高洁、脱俗的隐逸之士。

8.猿

常以猿叫声来烘托悲凉,凄凉的气氛。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以上就是古诗文中常考常见的8大意象。中国诗词博大精深,体会诗词之美,了解其丰富内涵。不仅是课本的要求,也是培养孩子语文功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古人写诗“字不虚设”,更要求孩子们在理解,阅读和背诵诗词的时候能够用心揣摩。

此外,意象只是诗词中的一个小的分支,但在学习过程中也是重要的,极有可能成为考点的一部分。因此,希望之后的小伙伴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留心诗词中的意象并结合整首诗词理解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