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郑板桥画竹--象征意义的自画象

 雷家林书画 2023-11-13 发布于湖南

郑板桥致力于兰竹的写意,全部的身心浸润其中,不为自然之兰竹画象而是画苍茫天地中立的一人,或者是一个族群总体心象节操的自写象,七杆竹题为七贤,晋代衣冠虽成古丘,精神气节成为永恒,不断地附着在后来者身上,西人常画肉身之象,中原士人则是折射在世间英物中,清瘦萧疏的风范与板桥兰竹相印证。

竹子坚韧和未出世先有节,是自然中良好的形象不如说是古高尚者心理特质相融,与儒家传统思想合拍,肉身总是要坏而精神总是长在,画竹时所想的是风声来自幽篁中却是人间疾苦的回响,画者所画其实是他淡淡的忧愁,非关个人而在天下,在涂雅的快乐过后同样有沉郁的思绪无法排遣,画出人生的欢少苦多。

正气与节操确实是郑氏画中核心意味,却总要有技的高超来铸成完美的画面,古人常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板桥画材少便可用心如一,致力于兰竹石三者的刻画外加一个“我”,精力集中而深入技的完善,六分半书的创造同样引进其中,画的力道得力于书道,当然还有诗文学养,但书法是直接的,八法与六法交融如一。

赵佶之流亦会写竹,但心象与物象总有不一的,赵子昂亦赋竹,同样不和谐,人品总是要如一才会在画中心手相畅,如无间的状态,心清雅净洁时成竹如胸的那个意象才会美妙,心画是难容于半点不谐,书如其人画亦然,观画者需要明察秋毫的辨别,故画画难,品画亦难,品画其实是创造性的动作,同样要有训练的。

郑板桥对联欣赏:竹疏烟补密,梅瘦雪添肥。这句意思对深入读懂其萧萧风竹有不凡的意义,想来文人竹画得虽疏,若云水情怀浓郁时,满纸烟云足可补空白处的不足,真境逼而神境生,无画处皆生妙境。

长于兰竹的郑板桥在书法的造诣上是诸体融合,姿态多变,技术的含量是呈现多元,中有丰富的内含底蕴,这同其画兰竹的题材单调正好相反,正因为画材不广,可以专心致力于兰竹,另一方面显示郑氏非专门画者而为纯粹文人圣手,书画同源的艺术实践在其作品中获得积极的印证。画材的纯粹,脑海充斥的兰竹意象,不仅是其思绪上的清气四溢,亦使如兰如竹的意象移植在其所谓“六分半”的书法中,文字的约束使其在艺术的实践上有某种限制,高明的作者则在限制中发挥自己的天赋,让单纯呈现丰富,让抽象呈现绚烂的形象,让笔画生动活泼,带给观者艺术的感染力。郑氏书法如其绘画,是心之力的展示与流露,呵神骂鬼,当然得不拘常法,不是众星列汉,便是乱石铺街,一会儿一笔似兰叶云卷,一会儿笔如剑竹出锋,一会儿似楷体方方正正,一会儿如草体卷曲倾斜,字体的运行随心起舞,个性的独特造就艺术风格的不常,奇奇怪怪,先是人出奇笔才怪之,纯粹的文人画引申出纯粹的文人书法,以怪之姿呈现在观者面前,却在艺术的气象上异常的纯粹。

更多原创文字:

读郑板桥画竹--象征意义的自画象

读石涛画--莲花心,苦瓜味

读徐渭画--长歌当哭的水墨英雄

读八大山人画--孤寂悲怆的心灵展示

读恽南田画--重新发现

读梅清画--梦绕黄山

读渐江画--雪色江山

读石谿画--自在的桃源仙境

读金农画--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原创文字作者系网络艺评家,诗人,书画家)

主要文章:《宋画哲学》、《家林论唐宋艺术》、《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完美的女神--品读安格尔的《泉》》等,作品有《雷家林彩墨人体作品》

  • 微信公共号:雷家林书画

  • 后援单位:北京黄楷夫工作室 黄海威、 王黎莺

  • 广州梁慧强公共建筑美学工作室.马勇、梁慧强

  • 新文艺群体《出湖入湘》画册:冯放、闵丝、张方白,陈宝琴、李创

  • 《常德日报》王 敏、王其林

  • 艺术家、画家:刘建威、岳建洪

  • (欢迎更多资助者加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