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个以食品作主药的经方!

 当归与地黄 2020-01-05

甜味是每个人一出生就喜欢的味道——母乳有一股甜香。

慢慢长大,难免生病喝药,不少人会嫌苦,想加糖进去,但医生却不提倡,说加糖会改变药品的性味,比如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药剂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剂中,都会减弱药性,影响疗效。

但有一种糖,医生却会在开方的时候,主动加上。当然,医生的目的,肯定不是让你甜,而是,少了此糖,就不成方了。

比如来自《伤寒论》的小健中汤,此糖是主药:

桂枝9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个(掰开)、饴糖30克。

对,这个面子大的糖就是饴糖!

是以米、大麦、小麦、粟米或玉米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有软、硬两种,软者称胶饴,为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硬者称白饴糖,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

入药用软的胶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麦芽糖。

南北朝陶弘景曰∶方家用饴糖,乃云胶饴,皆是湿糖如厚蜜者,建中汤中多用之。其凝强及牵白者不入药。糖与酒皆用米,而糖居上品,酒居中品。是糖以和润为优,酒以醺乱为劣也。

这句话,将硬饴糖排除在了入药之外,并写清了入药饴糖的形状,还并通过糖和酒的对比,指出饴糖的滋养功效。

大宋国医成无己说∶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胶饴之甘以缓中。

金元医家王好古说∶饴乃脾经气分药也。甘能补脾之不足。

成无己和王好古的两句话,点明了饴糖味甘,甘入脾,而米麦皆养脾胃之物,故主补虚乏,是和中健脾的好药材。

若脾胃不舒服,食欲不振,或是脾胃虚寒导致腹痛腹泻,可以吃点饴糖,胃部的能量上来,有助不适症状缓解。

所以小建中汤用各中健脾的饴糖补脾胃,正是建中之名的来历。饴糖加上桂枝疏肝之郁,白芍柔肝,将肝胆之气和脾胃均安抚。

可治疗虚劳里急,腹中时常痛,喜欢用手温按,按之则痛减,舌淡苔白,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的症状。

后世人脑洞大开,将小建中汤中的姜枣和饴糖独立出来,用于日常调理养脾胃。

姜枣在养生界早已成了CP组合,用它们冲泡的姜枣茶具有温中散寒、止呕、回阳通脉、补血正气、燥湿消炎的功效。

饮用后能促使血管扩张,全身有温热感,具有强心作用。促进消化,增加肠蠕动,保护胃粘膜,对胃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也有较好的效果。

姜枣茶加上饴糖这个谷类食品补中益气,功能便升了级,能健脾,又能去掉胃里边的寒气,还能补气血。对挑食,胃口不好,有时喊肚子疼,但是又查不出什么病的孩子有益。孩子喝了这个汤以后,胃口就容易开,吃得比较多。

或者大人常常感到脾胃虚寒,有时候肚子痛,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也可以用这个姜枣饴糖来熬水喝,让症状得到缓解。

姜枣饴糖水做法:

6个大枣、3片带皮生姜,适量冷水下锅,水开后煮10分钟,加两勺饴糖。

每天煮一次,一般喝两周左右,每天在中午前喝完。

另外,秋冬,空气干燥,不少人肺部与咽部易生不适。而中医认为,饴糖除了补脾胃,还具有润肺作用,抓水能力很强,很滋养,与当季食材萝卜配合,就是一道“萝卜蒸饴糖”药膳。这个配方出自《本草汇言》。

萝卜蒸饴糖做法:

萝卜500g,捣烂,绞取汁液,盛碗中,加饴糖15~30g,蒸化,乘热徐徐饮用。

本方取萝卜清热化痰,饴糖润肺止咳。用于痰热咳嗽,咽干口渴。是缓解秋冬干燥的极好养生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