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景德镇窑,这两个窑口在瓷器领域有非常非常着重要的地位。在南宋时期,龙泉窑和景德镇窑是南方窑口的两大巨头。而到了元代,在宋代大部分主流窑口开始衰弱甚至消亡的时候,又是龙泉窑和景德镇窑这两个幸运儿存活了下来,并且开始了激烈的正面交锋。但是到了明早期的生死PK中,龙泉窑却败给景德镇,最终成就了明清时期景德镇窑一家独大的天下格局。那么曾经称霸一方龙泉窑为什么会输给景德镇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这两个窑口发展的大致历程。 龙泉窑的发展历程 龙泉窑的生产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叫龙泉窑的山寨时代,主要时间点是北宋早期,这个时候的龙泉窑并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的东西,主要生产一些与当时的老大哥越窑风格接近的器物。 J.J.Lally旧藏 第二个阶段我们叫龙泉窑自成一派阶段,北宋中晚期的龙泉窑逐渐开始有一些自己风格的器物,比如像那种流畅的刻划花,是现在市场上的硬通货。 丽水市博物馆藏 松阳县博物馆藏 而到了南宋时期,龙泉窑通过调整釉料的配方,控制釉的流动性,掌握了多次上釉的技巧,生产出那种釉质感如玉一般的南宋龙泉,干掉老大哥越窑,占据南方青瓷的市场。 上:南宋龙泉断面 下:北宋龙泉断面 纽约大都会博物藏 第三个阶段是龙泉窑的全球化时代,时间点是元明时期,南宋到元代,政权发生了巨变,同时也打开了国际市场,龙泉窑就率先抢占了这部分的市场份额,出口了很多符合伊斯兰国家审美风格的器物。 2017香港佳士得拍品 大肉庄藏 “发卡弯”收录 最后到了明代,龙泉窑还有过一段烧造“处州官窑”的历史。《大明会典》中记载: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 饶就是饶州窑也就是景德镇窑,而处就是处州龙泉窑的,这里就是龙泉窑最后的绝唱,之后就逐渐没落,不再是主流窑口,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了。 2011年纽约苏富比戴润斋专场拍品 景德镇窑的发展历程 再来看景德镇,一开始它们是竞争白瓷市场的,五代的景德镇窑是生产白釉的。 五代景德镇生产的白釉品种 到了宋代,景德镇窑创新出了一种白中泛青,犹如清澈湖水一样的青白釉瓷器,人见人爱,就迅速打通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典型的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产品 到了元代,在同样的时代巨变下,景德镇窑竟然决定放弃生产那种通透的青白釉,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变得更白,开始生产符合元人审美的卵白釉产品。 广东省博物馆藏 卵白釉“枢府” 铭印花盘 另一方面变得更青,在影青的基础上更青,就是元代偏青釉影青。 大肉庄藏 发卡弯收录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很多新的品种,比如元青花的出现,一开始是用含铁的元素进行釉下彩绘,后来演变到了以钴料和其他着色剂绘画的成熟青花和釉里红。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 Eskenazi收藏 元釉里红盖罐 1974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郊后至元四年(1338)凌氏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另外元代的景德镇还有满蓝釉的和沥粉金彩的等等多样化的产品。这些品种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造就了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一家独大。 元蓝地白龙纹盘(明清颜色釉鼻祖)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沥粉金彩高足杯(明清彩瓷鼻祖) 内蒙古西白音窖藏出土 看到这我们已经能够发现问题所在了,进入元代的景德镇窑,就像开了挂一样,跳脱开了对于青白釉的依赖,老模式的成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思维上的固化,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总是能推出合适的品种,有单色釉的,有青花的,甚至连彩瓷也开始出现。 甚至在明早期的时候景德镇窑还开始生产豆青的品种来和龙泉窑正面竞争。 明宣德景德镇窑豆青釉花口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而反观龙泉窑,它的迭代只是在原有的跑道上进行演变,从比拼釉色到做一些纹饰来迎合市场需求,比如做一点露胎火石红很浓重的器物,或者是飞青瓷这类点彩。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他们依旧生产青釉。 元代龙泉在点彩和露胎方面的尝试 显然到了元明时期的时候,龙泉窑生产的很多品种景德镇都能生产,而景德镇生产的产品龙泉窑却怎么也做不出来。那么造成这个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小总结 龙泉窑之所以最后败给景德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品的原材料导致的,胎土的差异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项,景德镇的优质瓷土矿它能够生产出洁白细腻的白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发展成更多多元化的产品,而龙泉窑的胎土可塑性就没那么好了,不得不加上紫金土来提高强度,但是胎土的白度就完全不是景德镇的对手了。宋代的瓷器追求玉质感,这点正好是龙泉窑所擅长的,所以在宋代龙泉有很强得竞争力,而明清时期市场进入多样化的竞争,明清官窑产品中大量精致的器物龙泉窑是做不到的,虽然龙泉窑做了很多努力,尝试不同的路线,但是这败局已经是命中注定,无法挽回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