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只为一事来

 蒲公英读书 2020-01-05

   1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名气实在太大,你没读过也一定听过它的名字,它的标题几乎成了梦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的代名词。

这个书的版本很多,我在豆瓣上搜了一下,全部版本有68个。我手上的纸书是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年4月1版2019年1月第2次印刷的,译者李嘉,豆瓣上看到一个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版的,译者为李妍。在藏书馆看到的电子版译者则是刘永权,2015年版,喜马拉雅上听的又是另个人译的。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刘瑜《另一个高度》中的这句话几乎成了《月亮与六便士》的宣传语,我也是多年前从刘瑜这句话这篇文章中知道了毛姆这部的小说。

不顾一切追逐梦想,追求精神价值,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激动人心,让我心向往之。前不久,我终于开始阅读这本《月亮与六便士》。

2

阅读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顺畅。

小说没有正面描写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而通过青年作家“我”的所见所闻来讲述故事,表现人物,而且评论很多,有的几乎整章都是这个讲述者“我”的议论,这在一般的叙述描写中是忌讳的。

而且开头大篇幅地评论斯特里克兰德,开始叙述后又大段描写”我“和文友们的交往,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如何热情又如何整洁能干优雅得体,虽然知道这是为引出斯特里克兰德,但情节推进得有点慢,因此开始我读得有些慢。

但是读下去以后,就感觉毛姆的议论很自然,有深度且生动活泼,幽默,直指人性深处。

有一个版本的译者就说自己年轻时不喜欢毛姆的作品,感觉太啰嗦,远不如海明威,但如今翻译作品时,有了一些阅历,才发现这些评论很有意味,真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

3

因为斯特里克兰德太太爱结交作家,”我“认识了斯特里克兰德,但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一个普通的证券交易所经纪人,40岁了,结婚17年,育有一女一男,沉默寡言,对文学艺术毫无兴趣,连他太太都说他是个十足的小市民。

就是这样一个人,有一天却突然留下一张纸条就离家出走了。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所有人都认为斯特里克兰德是为了一个女人,而且过着很奢华的生活,甚至还有人把那女人说得有鼻子有眼。

斯特里克兰德太太虽然很伤心,但认为可以理解,央求“我”去劝他回来,说只要他肯回心转意她是不会计较的,毕竟这种事确实很平常。

可当“我”终于找到斯特里克兰德,才发现他过得极其寒碜,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身上只有100块钱。

根本就没有什么女人,斯特里克兰德之所以要离家出走,只是因为要画画。

4

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当然无法接受,她姐夫干脆说他是神经失常了。

没法相信,但事实就是事实,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因此而感到绝望和愤怒

 “你的意思是:如果他为了一个女人离开你,你是可以宽恕他的;如果他为了一个理想离开你,你就不能了,对不对?你认为你是前者的对手,可是同后者较量起来,就无能为力了,是不是这样?”

为了理想为了梦想,这正是斯特里克兰德最激动人心的地方。

可是,他只是逃去了巴黎。

5年后也仍然只能靠着出卖体力和朋友救济勉强维持生存,一次患上重病,差点死去,幸得朋友斯特罗伊夫相救。

5

斯特罗伊夫是个平庸的画家,他的作品连“我”也觉得俗不可耐,但是他却有极高水平的鉴赏力,”我“觉得和他一块去看画展是种莫大的享受。

斯特里克兰德当时穷困潦倒,作品根本无人赏识,斯特罗伊夫却一眼看出了他作品中的非凡,看他生活穷困就不断接济他,最后还救了他性命,如果不是他,斯特里克兰德在伟大作品尚未创作出来之前就要一命呜呼了。

即使自己的好心帮助换来的是妻子的背叛和自杀,斯特罗伊夫仍然称赞他的作品。

斯特罗伊夫的画作平庸却让他有了不错的收入,让他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他的一些”艺术家“朋友一边奚落他,一边却来骗吃骗喝骗钱财,热心肠的他屡屡上当,知道上当之后也会很难过,但难过一阵子后仍然如故。

这样的人确实可悲可叹甚至可笑,但不也可敬和可爱吗?

 6

斯特里克兰德创造出真正伟大作品是在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这段经历写得并不多,在最后的几章中,但正是最后的几章中,斯特里克兰德那种对画画本身的热爱实在令人惊叹。

虽然有许多艺术家都是生前潦倒,死后出名,很多其实是出于无奈,而斯特里克兰德不只是视金钱如粪土——一个过惯优裕生活的人对饥饿线上的生活居然那么不在乎,根本没一点不习惯——而且,根本就不在乎出名不出名,甚至根本不在乎有没有人欣赏。

斯特里克兰德太太说结婚前确实看过他画画,可那画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在伦敦学画时,夜校的同学说他是闹着玩,在巴黎学画时绘画老师只把眉毛一挑就走了,他说起这些时居然咯咯地笑起来。他人的看法对他真的一点影响也没有。

我们很多人热爱某件事,也会很享受过程,但成就感中往往离不开他人的肯定,完全没有他人的肯定往往很难坚持。

青年作家“我”就表示:

“如果我置身于一个荒岛上,确切地知道除了我自己的眼睛以外再没有别人能看到我写出来的东西,我很怀疑我还能不能写作下去。”

但斯特里克兰德一听眼神里却闪现了心驰神往的奇异光芒,因为这个常人无法忍受的正是他所向往的。

因为他完全不在乎有没有他人的肯定,他只要不受干扰地画出他心中的画,他是真正纯粹享受画画的过程。

所以他要去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在患上麻风病失明之后,仍然要画画,在坚持完成那幅壁画杰作之后死去,死前嘱咐妻子把杰作烧毁。

7

当“我”受委托在巴黎找到斯特里克兰德时,知道他是为了绘画的梦想孤注一掷时,有过一番对话。

“我“说他成功的可能性只有百万分之一,问他如果知道自己最多只能做一个三流的画家,这样抛弃一切还值得吗?

斯特里克兰德的回答是“我必须画画“

他说:

如果一个人失足落水,那么他游泳技术好不好并不重要,反正他必须挣扎着游上岸,不然就会被淹死。

画画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来说,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这是什么?我觉得这已经超过一般的梦想了,这是使命,他来这世上就只为这一件事来的。

所以,他把工作把妻子把孩子以及其他的一切全都不要了,物质上只要能维持基本的生存就可以了,余下的他要全部用来画画。

一生只为一事来,斯特里克兰德真正是这样的人。据说斯特里克兰德的原型是高更,世间真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惊叹!

《月亮与六便士》里面还有个人的故事也让我印象深刻。

医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医学造诣很深,获奖无数,有着大好的前程,只因为在停靠码头时爱上了一个地方——亚历山大城,就毫不犹豫地辞去了无数人羡慕而不得的体面高薪工作。

如果说画家为了心中绘画艺术的梦想,那这位医生是为了什么呢?

只是在刹那间认定那个城就是他要生活的地方,而后他只是在亚历山大一个公立医院谋了份差事,薪水微薄,生活窘迫,也没听说他在那里医学上有更大成就或者为百姓做出更大贡献,他自己却觉得很幸福。

8

一生只为一地来。

塔希提岛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来说也是如此。

在这个南太平洋上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有着原始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热情淳朴而宽容的土著人,他们对斯特里克兰德的怪异言行和他们看不懂的画作从不品头论足,相反,对这个生活窘迫的流浪汉充满了同情,给予能够给予的帮助,但从不去干扰他。

而这些,在他出生成长的的伦敦、巴黎等地都是不曾有过的,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最好的归宿,画出了让他名垂青史的绘画杰作。

在斯特里克兰德身上,关系决定幸福完全没有作用,他的幸福只在画画中。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创造性劳动是人类战胜孤独的方式之一,人在创造性劳动中实现与世界的统一,但这种统一只是人与周围世界的物质达成一致,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统一,只有在爱中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才能真正战胜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这是人内心最强烈的追求,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但斯特里克兰德只对画画这一创造性劳动感兴趣,其他任何事物他都没有兴趣,包括爱。当然他承认自己的生理需求,甚至也恨这个让他不能全身心投入画画中。

斯特里克兰德把爱说得一文不值,极轻视女人对爱的执着,他不需要爱,他没时间爱。不过他轻视女性那段话其实诚实地说出了很多男人对女人的看法,女人只知道爱,而爱只是男人的一小部分,男人有更广阔的世界。

 

9

说实话,开始我很不理解斯特里克兰德的自私冷漠,尤其是他对斯特罗伊夫的态度。

他在巴黎时一直受到斯特罗伊夫的接济,但却始终对他不屑一顾,总是嘲讽甚至侮辱他。

在他患上重病时,斯特罗伊夫不顾他的不屑,并再三央求妻子,把他从破旧的小阁楼里抬进了自家温暖舒适的家中,悉心照料他。

对此,他不但没有一点感恩的表示,还和斯特罗伊夫的妻子勾搭在了一起,而后又冷酷地将其抛弃,导致其自杀身亡。

在”我“和斯特里克兰德谈及这一切时,他不但毫无愧疚感,居然还说

“那个可爱的小胖子天生就喜欢服务于人。那是他的生活。“

书中有大段议论文字,为斯特里克兰德的自私、傲慢、冷漠进行辩护,说他内心全部被画画占满,就没有了其他东西存在的空间,包括他人和道德意识。

我开始很难理解,读到后面慢慢有点接受了。

也许世上真有这样的人,他来到这世上就只为了画画这一件事。

有时候我想,如果他的画作在死后没有得到高度评价,我们还会不会去谈论他,甚至还会不会记得有这样一个人呢?

他的一生只为一事来,哪怕已经四十岁了,哪怕成功的可能性只有百万分之一,他也仍然要去做那件事,要去完成这项使命,即使可能穷困潦倒甚至失去生命。他感到时间紧迫,他必须挣扎,这甚至让他对死亡也很轻蔑。

他活着时就不在乎他人的意见,有生之年也没有获得所谓的成功,他的画作根本卖不出去,所以他更不会在乎死后是否成名,是否有人会记得他谈论他。他活着就要去画画,画出他所看到的东西,画出他想画的画。

这样的人,我们可能很难喜欢,但是无法不敬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