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谈谈万经之首:《易经》

 老沔城人 2020-01-06


【传统文化】

谈谈万经之首:《易经》


    《易经》创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伏羲画卦,这一时期称之为远古;第二阶段,周文王姬昌将八卦演算为六十四卦,这一时期称之为中古;第三阶段,孔子提出太极之说。可谓:“易中有太极,太极生两仪。”这一时期称之为近古。

    刚开始的时候,伏羲就可以预知未来,当时的人没有天气预报,无法预知明天天气,常常有人被雷劈死,但伏羲却能躲过风雨,时间久了,很多人就觉得很奇怪,于是便求助伏羲。后来,伏羲想了一个办法,以后要是下雨,便在高的地方做一个标记,晴天作另一个不同标记,这样,人们就可以知道明天的天气了。到时间久了,人们觉得去看这个标记还不如学习这个技能。于是,伏羲答应了,为了让人们更好学加上自己对自然的了解,发现阳是奇数,比如1、3、5,阴是偶数,比如2、4、6。那么自然主要是由天地组成的,那么,怎么区分天地哪个是阳哪个是阴呢?为了方便记忆,伏羲想到,太阳在天上,所以天便是阳,将“”记为天,这便是一画开头的由来,将“--”记为地。

    可是,我们生活的自然不只是天和地,还有其他的东西,于是,伏羲便观察得到了答案,当然,时间万物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所以,还是用奇偶数表示,于是,伏羲将不同情况进行了排列,伏羲认为三生万物,他便画了三笔。他画的第一个是天,于是三个“”就表示天。按照他的思路地也便出来了,画三个“--”就表示地。

    他又在想,万物都有阴阳两面,阳不可能都是阳,于是他便思考天的中间应该有一个阴“--”,那这个“--”代表什么呢?他这是看到傍晚天被烧了一样很红,所以天的里面便是火,这样就确认了天中是火。同样地也不可能只有阴,那么地中应该有一个阳“”,这是他看到了一处泉水不断地从地里冒出来,于是,他就想到地里应该有水,这样地中是水就确认了,其实这个符号和现在的“水”差不多。
 
    按照这样的思路考虑,天下面是什么,刚开始,伏羲看了天上有鸟,但是他有看到有树,这样,他就有点烦恼了,这时来了一阵风,树动了,树上的鸟也飞起来了,于是,他马上决定天的下面是风。天下确定了,便来思考地下是什么?这个问题很难,一时伏羲想不到,有一天,伏羲上山发现山上好多贝壳,伏羲这时就在思考,山上贝壳哪里来的,伏羲很有智慧,他想到了,山是在海里的地下冒出来的,于是,伏羲决定地的下面用山表示。

    这时,他想了一下,他居然忘了天上,天的上面是什么呢?他又开始思考了,那时候没有火箭,自然不知道,地球外是宇宙。伏羲便边走边认真思考,天的上面是什么呢?走着走着走到很远的地方去了,这时候,他有点了渴了,刚刚旁边有一个湖,突然他看到天的影子在水里,于是天上的东西便被确认为“泽”,水泽的“泽”。最后一个思考地的上面是什么,地上面的东西那么多,一时很难确认,在他陷入沉思时变天了,一不注意,天雷就将劈到了远处的地面。灵感一来,伏羲变确认地上是雷。这样八卦图就画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