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91期】傅山与他的艺术人生之二:断爱犹潇洒,皓首哭傅眉

 mengk4fz0yyf5h 2020-01-06

【编者按傅山是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他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傅山是著名的道家学者,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同时,他还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傅山像

(接上篇)甲申国变,带给傅山的人生转折是巨大的。1644年冬,傅山在寿阳五峰山出家,成为一名道士。道士的身份或许可以庇护其躲避灾祸,或许能够帮助其保持气节,但却并不能为傅山带来任何收入。于是,入清之后的傅山常与饥贫相伴。面对这样的窘境,傅山只能为自己打气:“六极列贫弱,救贫还得强……薄薄旧田圃,耕耘真道场。”(《耐贫》)可身为肉体凡胎,衣食住行真是一样也少不得。傅山常为下锅之米、屋上片瓦担心忧愁,不时要写信向友人戴廷栻乞米--“欲至昭馀乞米,所望不奢,三头两石即足”(《与戴枫仲书》)。至于住处,那更是居无定所四处搬家。傅山于土堂村之屋,还是顺治十年(1653)魏一鳌捐资三十两所修建。

傅山《草书七言诗册页》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中国传统读书人所具备的学问修养。学养丰富的傅山同样也顺通医理。于是,行医售药成为傅山的糊口来源。傅山于太原开了一间药铺,由儿子傅眉经营,自己则避居郊外。傅山自言:“生理何颜面,柴胡骨相寒。为人储得药,如我病差安。裹叠行云过,浮沉走水看。下帘还自笑,诗兴未须阑。”(《儿辈卖药城市诽谐社工部诗五字起得十有二章》)傅山自嘲道,虽然志向在于济世匡业,但眼下的困境只能先行医糊口傅山擅长看妇科,亦看儿科、男科等。现仍有其论述女科的《医学手稿》存世,其中详述妇女月经、生产、调养等种种病症,并注有详细药方。由于其医术高明,专程来找傅山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据戴梦熊《傅徴君传》记载,“登门求方者户常满”,而傅山无论“贵贱一视之,从不见有倦容”。

傅山《四体书册》(局部)

在家庭生活中,自其二十七岁妻张静君亡故后,傅山终身未再曾再娶。“断爱十四年,一身颇潇洒”(《见内子静君所绣大士经》)。此时儿子傅眉仅有五岁,之后的生活父子俩相依为命,共渡艰难。

傅山《寿胡母朱硕人周礼君七十小叙》

傅山对于傅眉在学问书画等方面的培养顺为重视,这也使得傅眉笔下所呈现出的艺术风貌与傅山极为相似,而在篆书上更胜一筹。成长起来的傅眉不仅成为傅山生活中的左膀右臂,更成为其艺术学问上的知己同好。傅山避世出游,傅眉打理家事;傅山看病行医,傅眉作其助手;傅山批注经文,傅眉一同圈点;傅山应酬无暇,傅眉代为书画;傅山拒不仕清,傅眉亦未曾科考;甚至傅山因祸下狱,傅眉亦牵连同坐。

傅山《秋山寒寺图》

不幸的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五十七岁的傅眉先于傅山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一打击使得傅山内心十分悲痛。傅山以行草书撰写《哭子诗》以宣泄内心哀恸。全诗分《哭忠》《哭志》《哭异才》《哭干力》《哭文哭赋》《哭诗》《哭书》《哭字》《哭画》《哭经济》《哭胆识》等篇,记述傅眉生平及其才能。傅山在书写时愈写愈草,并信手涂抹,可见其难以自已的悲恸情绪。

傅山《行草七言诗轴》

带着这样的抑郁情绪,在儿子傅眉走后不久,七十八岁的傅山也故去了,带走的是未能复国的满腔遗憾,带不走的是流传至今的诗文书画。(未完待续,本文作者赵琰哲,单位为北京画院,原载《中华书画家》第87期)

转载《天地玄黄》文章请注明出处,回复书法家名称(如“米芾”“颜真卿”“苏轼”等)可直接观看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