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八旗制度是“铁杆庄稼”?为什么有旗人一生没有领到一分钱?

 思明居士 2020-01-06
清朝八旗制度是“铁杆庄稼”?为什么有旗人一生没有领到一分钱?

清代八旗士兵装备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老舍先生在《下乡简记》里曾经谈到“在辛亥革命以前,满、蒙旗人以当兵吃粮为主要出路,往往是一人当兵,全家都吃他的那一份钱粮,生活很困难。”

等等,互联网上不是一直说清朝八旗制度下旗人都有“铁杆庄稼”吗?为什么会出现“一人当兵,全家吃钱粮”的事情?不应该每人都有一份钱粮吗?

事实上,这完全是对清代八旗制度的一种误解。

清代八旗制度本身是一种军事制度,旗人是军人或者预备役军人的身份,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概念。

八旗一共是八色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

每色旗下又设三固山(三部):满洲固山、蒙古固山、汉军固山。

每一个固山设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

固山之下为甲喇,汉文称参领。

不同固山,参领数不同。满洲旗、汉军旗,都是下分5个,蒙古旗下分2个,只有镶白蒙古旗3个。每甲喇下,设参领一人,正三品。

清朝八旗制度是“铁杆庄稼”?为什么有旗人一生没有领到一分钱?

现代人扮演八旗士兵

甲喇下,是佐领,满文为牛录。每参领下佐领数多寡不已,且有变动。如因人口繁衍而分析,另外增编佐领,新入旗者编为佐领,佐领在参领之间调动,因抬旗、改旗而在旗间调动等等。

也就是说佐领已经是八旗制度下最基层的单位同时也是军事职务,本来佐领只管理军事职务就好,但是八旗制度是军民合一的制度,佐领辖下的旗丁都是预备役士兵,那么佐领自然又要管军事又要管生活。

前面说了,八旗制度是一种军事制度,尽管所有八旗子弟都是预备役,但是预备役是没有钱粮可以领的。

这里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八旗制度下最低的军事单位是佐领,而每一个佐领下面的兵员数额是固定的。

我们先假设有一个“头条佐领”,他麾下有150户,一共有75名男丁,而他这个佐领的兵额为50名。这就意味着“头条佐领”下辖75名男丁里只有50名男丁可以“当兵吃粮”,剩下15人只能作为预备役,也就是“余丁”,而“余丁”是没有收入的。

清朝八旗制度是“铁杆庄稼”?为什么有旗人一生没有领到一分钱?

颐和园公园进行的八旗表演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一切都开始制度化,包括当兵也要参加“挑缺”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是射箭和举石锁。如果考上了,那么就可以当兵吃粮了。

清朝对于八旗兵丁,待遇上还是很丰厚的。

如果被挑选进了前锋营都好的单位,一名旗丁每月月俸4两白银,每年有46斛米,即使最差的单位,旗丁每月也有1.5两白银的俸禄,和每年22斛米。

但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绝大多数八旗旗丁和八旗武官的收入已经不如绿营了,不少八旗军官都想外放到绿营担任军官,因为这样收入会高一点。

旗员每欲为绿旗官员者,盖以所得比旗员较多,是以不顾廉耻惟图外任。——《清高宗实录》

事实上清朝对于核心武力的这种优待并不是个例,汉高祖刘邦其实比多尔衮更大方,因为清朝每1旗丁赐田30亩,而刘邦则给每一个参加过垓下之战的汉军将士赐田150—200亩。

军吏卒会赦,其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故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汉书·高帝记下》

按照秦汉“二十等爵”制,大夫就要授田150—200亩,而且刘邦还免除了参加了垓下之战全部汉军士兵以及他们家人的徭役。

清朝八旗制度是“铁杆庄稼”?为什么有旗人一生没有领到一分钱?

150亩土地有多大,航拍告诉你

按照历史学家估计,垓下之战前汉军总人数在60万人左右,等于是刘邦一次性就把汉朝能掌握的40%左右的土地分封出去,并且免除了占西汉初年全国20%左右人口的徭役。

所以刘邦在临终前表示自己对得起跟随他打天下的人。

吾於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汉书·高帝记下》

以刘邦厚待六十万汉军的例子看,清帝国对于核心武装八旗士兵的优待并没有那么让人不能接受。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清朝历代皇帝都强调优待八旗,但事实上这只针对“有缺”的八旗士兵,比如清朝皇帝经常赏赐八旗士兵一个月的钱粮:

上圣祖仁皇帝尊谥,并升祔太庙,遍赏京城兵丁给一月钱粮。——《清世宗实录》

赏八旗兵丁一月钱粮。——《清仁宗实录》

每年冬间直隶解到旗租银两。分赏八旗兵丁一月钱粮。——《清宣宗实录》

甚至就连红白喜事,朝廷都不忘记对这些八旗士兵进行赏赐:

八旗护军、校骁、骑校、前锋、护军、领催等,喜事拟给银十两,丧事二十两。马甲等喜事拟六两,丧事十二两。步兵及食一两钱粮之执事人等,喜事拟四两丧事八两。——《钦定八旗则例》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条件都是:必须是八旗旗丁,如果没能考上,对不起,这一切优惠与余丁无关。

清朝八旗制度是“铁杆庄稼”?为什么有旗人一生没有领到一分钱?

旗丁

那么,有清一代,究竟有多少旗丁,多少余丁呢?

笼统估算,清宣统元年,京旗兵缺大概是12万,当时京旗旗丁大概是60万。也就是只有1/5的旗人能够享受“终生制工资”,剩下的旗人,很大可能终生没有薪水。

既然八旗制度下大多数旗人其实是当不了“旗兵”从而没有收入的“余丁”,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认为八旗制度下旗人就是“铁杆庄稼”呢?

这主要因为在清帝国取代明帝国时,不少旗丁因为战功都获得了各类爵位,而按照清朝制度,不同爵位都可以领取俸禄。

以和珅为例,他的家族就拥有世袭三等轻车都尉爵位,这个爵位每年俸禄为160两银子,可以说和珅这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俸禄银就足够和珅一辈子不当差了。

虽然拥有爵位的八旗子弟总数并不多,但是这些可以依靠祖上爵位而优哉游哉生活的八旗子弟确实给了旁观者非常不好的观感,进而认为八旗制度下旗人都是“铁杆庄稼”。

但事实正如杨学琛教授所主张的那样,八旗制度下绝大多数 “旗兵和余丁生业凋零,负债累累,困苦至极。”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