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海涛:从麻黄桂枝二方谈表虚表实

 鉴益堂 2020-01-06
                 对于外感病的治疗,我们一般感觉无汗的患者要容易些,而有汗者要多少费点波折。就是因为无汗者正气不虚,即使高热恶寒,也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把邪气掀掉。有汗者则是体表的正气不足,即使邪气不盛,也会因为自己的阵脚本身就不整齐而难以取胜。可见解表难易程度不至于邪气的强弱,而是在于患者自身的正气能不能顺利的供医者支配。

正气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具体到体表则一般是指营卫之气,二者相伴循行于体表起到保护作用。我们常说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这说明卫气比较活泼,行动迅速,营气比较厚重,是卫气的后盾支持。也可以说卫气是开路先锋,营气是正规的大部队。机体受到外邪以后医生就要想办法调动营卫之气对邪气进行进攻,最简单而直接的方法当然是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如果患者脏无他病又是单纯受寒,往往可以汗出而愈,见效是非常快的。既然叫麻黄汤,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当然是麻黄,麻黄辛温发散,古人说生长麻黄之地冬不积雪,是因为它能提调深部的阳气达到表层,虽然吃完麻黄以后可能出现身热汗出的表现,但它本身并不能补充阳气,它只是把已经存在的阳气调出来使用,所以中医都有一个常识,即麻黄过量使用能造成亡阳,出现身冷汗出不止等症状,就是因为它把阳气挥霍的太多了。可见麻黄作战只会三板斧,虽然勇猛而缺乏后劲,如果邪气薄弱有可能侥幸获胜,邪气若比较凶悍的话,只用麻黄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不能突破重围,二是虽然突破但也使得自身正气大伤,表现为体表有汗而表邪又不能尽去。正是由于麻黄的这个弱点,所以在麻黄汤中必须配伍桂枝,麻黄发的是卫气,桂枝有通脉的作用,它能输送营气,营气是卫气的后盾,麻黄这个先锋没有把握必胜的时候,后面必须依靠桂枝运送来强大的营气,这样有先锋有后盾,我们就可以比较有把握的击溃敌人。可以说麻黄汤中懂得配桂枝,是中医发汗和西医发汗的根本不同,西医治疗发烧也懂得用发汗的方法,但西医认为发汗退烧只是缓解症状,并不是真正治病,一些感染性疾病,光发汗退烧是不行的,必须杀灭病原体,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否则的话汗退以后体外还会复升。这样看来中医只懂得发汗似乎很愚昧,但中医的治疗实践表明,如果发汗得法,往往病人就热退而愈了,并不像用西药那样汗退复热,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值得我们思考。其实就是因为西药只能发卫气,不能发营气,水杨酸相当于麻黄的作用,作战虽然勇猛,但也只是开头能取得一些小胜利,把邪气打开一些通路,使汗能出来。由于后面没有营气对外邪形成大兵压境的态势,邪气并没有真正的溃败,或者暂时退让一下,很快又复集起来,所以病人的汗一收很短的时间内又会发烧,这时再重复发汗,逐渐地使病人天天大汗淋漓,自己都感觉着虚,而发烧还不能解决,所以用西药发汗在一开始就是战略上的错误,每次都是打的无准备之仗。

外感病在中医中是相对简单的病,每个中医都不难应付,但我们接诊病人恐怕最不愿意碰到的就是被西药发过汗的人。因为初发病的人病机比较单纯,按照正规的方法给予解表可以比较容易的痊愈,为什么用西药发过汗的病人就不好治疗了呢?我们知道机体为了防止外邪的入侵,平时体表都分布有营卫之气的,来了外邪先有这些营卫之气来阻挡,这样邪气不能进入体内,同时由于体表常驻的营卫之气不够强大,也不能把外邪驱赶出去,二者相持不下就形成了表证。医生要做的就是向体表增强兵力以期击溃敌军,比如用麻黄汤,里面的麻黄和桂枝分别把卫气和营气调集到体表,其实也相当于调集的轻骑兵和水军,麻黄行动迅疾,像是骑兵,桂枝通过经脉来输送兵力,相当于水军,这样先锋和后盾都到位以后再正式作战,可以说是从容不迫,因此胜算是比较大的。用水杨酸发汗则不同,并没有从机体内部调集兵力,直接对体表常驻的这点兵力下达作战命令,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正气被拼掉了,邪气还没有散去,所以西医认为发汗不能治病,必须杀灭病原体。其实从服用中西药后机体不同的反应,也可以推断二者调动气机的不同,服麻黄汤后会出现心跳加速,身体感到烦热等表现,这是整个机体正气被鼓动的表现,而服用水杨酸后往往没有这些感觉,不知不觉的就出汗了,所以它发汗的层次很表浅。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些人吃完水杨酸一发汗,第二天就痊愈了,这就是一个正邪实力对比的问题,这个人体质非常强壮,不用调集机体内部的正气,仅靠体表之气就能把邪气打败,这种情况当然是存在的,如果正气更强大一些,可能感受邪气也根本不发病。体表的正气就相当于我们手头的零钱,如果开始发病时就用西药发了汗,就是无谓的把这些零钱浪费掉了,下一步治疗会感到手头拮据,只能去银行取固定资产,为治疗带来的麻烦,所以中医都不愿意接被发过汗的病人。

外感病治疗的大法是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汤,道理刚才已经讲过了,那么为什么有汗的用桂枝汤呢?一般的解释就是桂枝汤中的芍药能够敛汗,还有本草书说桂枝能止汗。而我们认为桂枝汤的作用其实是恢复体表的秩序,也就是对体表进行“格式化”。体表之所以出汗是因为原有的秩序被打乱了,比如原来的营卫之气为了抵抗外邪,都是有阵法排列的,至于具体是什么阵法我们当然不知道,但由于机体的灵性本能,它们肯定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排列,现在由于作战瞎指挥,各个作战单位被打得很凌乱,体表也就不固而有汗液漏出。这些作战单位混乱以后就像铁块里面的原子没有统一的极性,所以这块铁也就没有磁性,怎么能让铁原子都向一个方向排列呢,当然就是磁化,用磁铁吸引它一下,这块铁里的原子就会整齐排列而带有磁性,那么磁铁是怎么起作用的呢,是靠它的南北两极,用这两极形成一个整齐的磁场,在这个磁场中的原子就被它顺化了,那么同样我们回过头来看桂枝汤,桂枝的辛散和和芍药的酸收其实正是设立磁场的两极,在这个磁场中原来已经混乱的营卫之气被顺化过来,形成规则的阵营,这样体表就恢复的往日的宁静,也像磁带一样,磁带上记录着各种信号,如果让这个磁带在磁铁上过一遍,那原来的一切信息都被抹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消磁。

提到体表的秩序,我们说任何自然的事物都是从有序走向紊乱的,即向着熵增加的方向推进,那么要保持这种有序就必须提供能量,比如我们细胞膜平时总要保持一种电位差,维持这种电位差当然是要消耗ATP的,那么消耗这么多能量来维持这样一个东西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道理,只有保持电位差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形成动作电位,进一步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同样体表的营卫之气平时肯定也要保持一定的规律性的,绝不是杂乱无章的乌合之众,机体保持这种规律性当然也要消耗能量,其实就是体表平时就有储存一定的势能来备不时之需,来了外邪之后想办法把这个势能释放出去,以达到祛邪的目的,治疗的合理性就是掌握释放势能的时机,不能提前释放,那就像刚才说的把零钱挥霍掉了,还没有买到顶用的东西,正确的方法是把这些零钱和银行的整钱合在一块购买想要的东西,经常有消费者犯这样的错误,不舍得花一千块钱买一件像样的东西,只舍得花二百块钱买个山寨货,不顶用又花三百块钱买一个,最后实际花费不少了,还是没有达到目的,这和发汗不得法是一样的。

多米诺骨牌也是一个储存能量的游戏,需要费很大力气把它排列好,然后在娱乐时释放它,最后变得一片狼藉,可见把骨牌从杂乱无章排列到井然有序就相当于使用桂枝汤的过程,这个过程把能量蓄积起来,而把骨牌推倒就是使用麻黄汤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桂枝汤补益的意味比麻黄汤要多一些,因为蓄积的能量需要有一个来源,麻黄汤则不需要准备这么多,只是扣动扳机就行了。

动能和势能是一个物理概念,前几天听到一个演讲说中国自古就缺乏科学的思想,我们有的只是技术,没有提高到科学理论的高度,确实是这样,我们古代应该是不会计算动能势能的具体转换,但不代表我们没有认识到这种现象,其实动能势能的应用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比比皆是,中医学当然也不例外,内经中有少阳多气少血,太阳多血少气的记载,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气动而血静,也就是气活泼而富含动能,血静谧而存储势能,少阳为阳气初生,没有什么资本只有闯劲,处于创业阶段,所以多气少血,即动能多势能少,这股活泼之气需要不停的跑,如果道路不畅就会发生郁滞,所以少阳主枢,出了问题以疏散为主。那么太阳多血少气就好理解了,太阳为老阳,阳气已经处于守成阶段了,不用在外面拼搏,只吃自己年轻时储存的老本就行了,所以它是势能多而动能少,正是因为它有势能,可以在体表像张开的弓弩一样守卫着,来了外邪用麻黄汤一放箭就解决了,所以太阳主开,出问题就释放能量把体表打开。可见太阳的工作以蓄能和放能为主,当然这种蓄能和放能应该是在平时不知不觉地就完成了,使用麻黄汤和桂枝汤只是发生在体表出现障碍不能独立完成时,如果是因为体表的扳机失灵导致箭放不出去,就需要麻黄汤帮助一下,如果是体表释放能量有些过度,使原来的秩序过于紊乱无法自行恢复的时候,则需要桂枝汤帮助一下。

刚才说了蓄能放能的例子其实在中国文化中到处都有,绝不仅仅限于中医,再比如我们熟悉的书法艺术,有一个故事说羲之在献之写字的时候,偷偷地在后面猛拔他的笔管结果没拔动,在小时候听到这个故事时感到献之很厉害,把笔抓得这么紧是真功夫。长大了觉得这个故事是外行杜撰出来的,因为把笔抓紧了必然僵滞,根本没法好好的写字,真正的艺术必然是放松的。但后来我又觉得这个故事有可能是真的,即正确的握笔应该是即紧又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像鹰爪子一样,老鹰的爪子在不用的时候并不是紧绷着的,但一碰到猎物马上能收缩,也和老鼠夹子一样,老鼠夹子撑开了,张的嘴很大,好像很宽松,但里面含着势能了,一旦碰它马上释放出来。所以握笔的正确方式应该是不能紧张,但是要有势能含着,否则的话虽然放松但是松懈,只有包含了势,才能把意气输送到手和笔。

起到王羲之的书法,为什么他被称为书圣呢?当然首先是笔法精到一丝不苟,即使光看线条我们也可以发现,再短的线条也绝不会直来直去,都是有弧度的,但是这个弧度又都不大,必须仔细看才能发现,只有这样才有动感和蓄势感,如果太直或太曲都显得无力,弧线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这两种弧线按照什么顺序安排才符合美感就特别重要,行草书的书写速度不会太慢,没有太多的时间思考怎么安排,但最后写出来的字又让人感觉很合理,这说明他在写字的时候应该有个一以贯之的理念在,一切都是在这个理念下自然生成的,绝不是机械设计成的,书法界还有一个传说就是,献之的母亲说过的一句名言:“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一点像羲之”小时候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觉得写字是一个量的积累,十年才学会一个点,后面还要再积累若干年才能把笔画学全,长大以后觉得这个故事也是杜撰的,太夸张了,一辈子没有那么长,如果那样的话倾其一生也学不会写字,但再后来又感到这个故事有道理了,因为一门艺术背后有一个一以贯之的规律存在,掌握这一规律就可以推演出其它,所以虽然十年只是学会了一点,如果是真学会的话,其它的笔画应该也可以了。第三个传说是羲之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书法,我觉得这里面共通的地方应该就是那种蓄而待发之势,能蓄势就能让人感到总有一种活的东西在里面。我们自古就崇尚龙,自称龙的传人,就是因为龙腰曲折盘旋,含蓄又充满活力,形意拳的四象中用龙身,要求躯干像龙一样,其实就是要取曲折含蓄之势。蛇和龙的体型有些像,但蛇只会一个圆圈型和一个正弦曲线,这种曲线用简单的方程就可以解出来,这就比龙的境界差远了。中国人崇尚的东西都是非线性的,比如音乐,西方的音乐提速或减速都是均匀进行的,他可能像抛物线一样以二次方的形式提速,并且在提速之前往往还要先减速,即欲快先慢,这样节奏就像橡皮筋一样被拉长缩短,这说明中国的节奏也是在缩放上做文章。我们简单的讨论了一下中国的书法、武术、音乐等等优秀文化都讲究缩放。

我们探讨了表虚表实的不同机理,指出表实比表虚更容易处理一些,举一反三,里气和表气是同一个道理,调理内伤病时,大便干燥的比大便稀溏更容易用药,也是一个正气虚与不虚的问题,就不展开讨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