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师帖与师承回帖

 中医夏青海 2020-01-07

拜师帖与师承回帖

杨叔父万刚师尊道鉴:
  弟子郑行春,生于丙寅年三月十九,福建永泰人氏。
  弟子幼年丧父,发奋自立,青年多疾,志于学医,徘徊医门多年,不能登堂入室。
  古人云: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岐黄之学,博大精深,若无明师指路,譬如夜行无灯。
  杨叔父早年慕道,中年学医,历经坎坷,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学究天人。
  行春久慕叔父医道精诚,盼收纳门下,渡我迷津,愿事师如父,趋庭鲤对,刻苦钻研,传承医道。
  诚具名帖,恭行拜师大礼!
                                 弟子:郑行春
                                 癸巳年二月廿五于洛阳

 

高足蒙启:
    行春学子,家境贫微,盈立于世,志向高远,深山僻壤,脱颖而出。
    吾平生所学,乃人生砺练之精,集细微观察之明。与医结缘,不枉此生。汝为门徒,欣感荣幸,身感策砺,学无止境。
    夫医者,意也。所学精良,临症审确,受命重托,决于安危。我所见者,病之疾苦;我所忧者,祛病之法。且不可希媚谄容,不邀而赴,取悦于人;更不可嫌贫趋富,婢视下人,乃医者之品行也。医术之道,所系非偶,疾痛攸关,代而忧之。寄人生死,深谋远虑,药救显迟,心救恒速。临症之际,盛于临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察色贵精,审声贵详,切脉贵静,辨症贵细。知常达变,济既无损,有利无害,慊于己而不怨于人。
  夫医者,仁术也。然有不忍之心而后方言其仁,有不忍之心而能忍之心,方可言其明。洞察毫厘,不失铢分,受托于人而其鸣世,然也!

                           岁在癸巳七月初五杨万刚书于洛阳寿春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