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二)

 知足常乐lthdcv 2020-01-07

上一篇: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

制约灸法发展的关键问题

5.1 艾蒿及其生成物的效应机制及安全性艾绒作为灸疗的常规材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灸法的材料和方法在历代临床不断地发展和丰富,但始终没有脱离艾绒。作为艾灸疗法,艾绒的燃烧不是简单的等同于艾叶的植物理化特性及中药学药性,需分析艾绒的整个燃烧过程。现代艾灸效应机制研究多从温热作用出发,对艾灸生成物的研究相对较少。上一篇文章的链接大唐艾神放在了文章的的前面,大家想了解的,可以点击去看看。

虽然日本学者对艾灸后施灸部位的沉积物进行了研究,认为具有一定的治疗效应;国内学者亦在艾烟能够抑制空气中的微生物方面有不少研究报道,但艾烟在艾灸作用中的效应机制很少涉及。由于目前艾灸生成物的效应机制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艾烟安全性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艾灸生成物效应机制及安全性评价的研究已成为灸法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二)

5.2 艾灸起效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艾灸作用环节中存在着温热刺激、光辐射、艾灸生成物三个主要因素。以往的研究多显示温热刺激在艾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燃烧的艾绒对穴位产生的温热刺激是其获得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艾绒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如何传递给皮肤穴位以发挥治疗作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在艾灸红外辐射光谱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对隔物灸施灸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红外辐射光谱进行检测和分析,确认隔物灸与穴位的归一化红外辐射光谱的这种相似性是否为施灸时隔物灸的共同特征。除了研究穴位的红外辐射光谱匹配吸收外,艾灸的温热刺激是如何启动穴位局部感受器调节靶器官发挥治疗作用,以及靶器官调节的神经通路、信号转导通路等效应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对艾灸诱导穴位局部产生生物有效信息的始动过程进行研究,探索穴位局部组织变化在艾灸有效信号产生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艾灸穴区“气至”的科学内涵,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5.3 灸法的量效关系

灸法和药物、针法一样存在着量与效的关系。因此临床上掌握灸量是灸法取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灸疗法的特殊性,灸量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针灸界的难题之一。目前关于灸量的界定标准尚无应有的规范可循。多数报道均认为艾灸的疗效与灸量有关,即与艾炷的大小、壮数、灸治时间、频率、疗程及病人的耐受度等有关。但目前尚未有界定灸法治疗有效病症的最佳灸量标准,造成灸法疗效的不确定。艾灸灸量的积累,是灸法起效的基本前提。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艾灸量效关系的研究,探索界定艾灸最佳刺激量的壮数、灸治时间、频率、疗程等灸量相关问题。

5.4 方法学的应用

目前国内有关灸法的临床文献虽然非常丰富,但大多为小规模病例叙述性报道。灸法临床研究普遍存在着对方法学重视不够,缺乏严格的按照随机对照试验标准的科研设计和系统的临床观察,尚未形成规范的研究体系。一般均存在纳入标准不明确、诊断标准不规范、对照组设计不合理或缺乏随机对照以及统计学方法不科学等,在观察指标的选择上,效果评价的主观性较强,而客观指标相对较少;对一些慢性易复发性疾病在远期疗效上未进行长期的随访,难以让人信服等。

灸法今后的研究趋势

综合灸法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灸法研究。

6.1 灸材研究

历代典籍记载了丰富的灸疗经验,其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目前艾蒿是临床应用的主要材料,运用现代技术研究其理化特点是目前工作的重点。但应用其他材料的历史经验也不应忽视,通过研究不同灸材的应用特点,归纳总结其共性特征,尤其是其燃烧过程的温度及红外辐射光谱变化动态特征,也可能是进一步认识灸疗规律的重要途径。

阐释艾蒿及艾灸生成物的物质基础与效应机制,客观评价艾灸安全性是灸法研究的关键问题。以艾灸生成物研究为切入点,系统研究艾蒿成分并比较分析新、陈艾的异同;利用光谱仪研究艾在不同燃烧条件下的热辐射光谱特性;测定艾灸生成物的浓度,并研究不同浓度条件下对机体的影响,阐释艾灸生成物在艾灸疗法中的效应及其机制;进一步明确艾蒿烟气效应的物质基础、形成机制、动态变化以及与艾灸生物效应的关联。在艾灸安全性研究方面,应大规模开展艾灸安全性的流行病学调查;进行艾灸生成物的毒理学实验研究;分析艾灸场所中的烟气成分,对艾灸生成物的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为艾灸场所的安全监控提供科学依据。此外,通过建立艾绒的质量加工及质量标准,搭建艾灸临床和科研的技术平台,建立艾灸操作规范,提供艾绒的加工、储藏、流通的质量控制科学数据以及艾灸场所安全性监控的科学数据,为艾灸的整体作用原理及艾灸疗法的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在掌握艾灸作用材料的理化特性及主要起效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开发艾灸替代物或相关仪器,促进灸法的临床应用与发展。

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二)

6.2 灸疗特色的研究

灸疗作为运用特定材料或其燃烧生成物刺激体表特定部位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与针刺、药物不同的作用途径和效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思路阐明灸疗的特殊性质,对于促进灸法临床应用,发展基于现代技术的“新灸法”具有重大意义。以艾灸的红外物理特性研究为切入点,从红外物理角度分析探索艾灸起效的关键因素是今后灸法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研究艾灸的红外光谱特性及其效应的生物物理学机制,探讨经穴与艾灸的红外共振辐射、经穴对艾灸红外辐射的匹配吸收与艾灸发挥疗效的关系。阐释温热刺激、红外辐射光谱等在艾灸疗法中所起的作用。

同时应该重视化脓灸的研究,化脓灸可能是最能体现灸疗特色的一种灸法,对这一方法特征及机理的研究可能是阐明灸法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针灸资生经》:“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差,若不发,其病不愈。”说明古代医家重视灸即达到化脓,并把灸疮的发与不发看作是取效与否之关键。现代研究表明化脓灸能显著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应用于肿瘤、哮喘等难治性疾病颇有效验。在此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然而因其施灸过程中产生疼痛、灸后留有疤痕等诸多因素,使其临床应用与推广受到一定限制。今后的研究应着重改善或减轻患者疼痛及施灸后反应,如应用局麻等技术,取穴力求少而精,使患者易于接受。同时加强化脓灸的基础研究,深入探讨化脓灸的作用机制,阐释化脓灸取效的关键因素。

6.3 影响灸效的关键因素研究

良好的临床疗效是灸法临床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基于影响临床灸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是提高灸疗临床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创新灸法的必然之路。定性定量研究灸材、施灸方法、灸量、施灸部位,阐释灸材、施灸方法、灸量、施灸部位与灸效的关系,提炼影响灸效的关键要素。探索产生效应的灸量和产生耐受的灸量,提炼灸量技术要素,明确量效关系,制定灸量客观标准,揭示灸、量、效关系与应用规律,建立灸、量、效关系与应用规律的技术平台,形成灸、量、效理论体系。为灸法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6.4 灸效科学原理的研究

由于灸疗使用材料和方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启动机体调节功能和疾病康复过程途径的特异性,研究灸疗效应的始动环节、信号传导过程、靶点调节的途径是阐明灸法科学原理的关键。以艾灸诱导穴位生物有效信息的始动过程为研究的切入点,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研究艾灸穴位局部组织肥大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分布与排列的变化,以及辣椒素受体、热休克蛋白、胶原纤维、富集元素(如Ca2+)等的变化,对艾灸诱导穴位局部产生生物有效信息的始动过程进行研究,阐释艾灸穴位有效信号启动转导的作用机制及对靶器官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灸法诱导穴位局部免疫分子等效应物质的异同,探讨穴位局部产生灸效的物质基础。阐述机体对艾灸温热刺激的反应性特点,初步揭示穴区影响艾灸起效的关键信息分子及艾灸对靶器官的调节机制。

6.5 加强灸法文献研究,拓宽灸法优势病种灸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典医籍文献中,有着丰富的灸法文献。历代医家对灸法均有独到的见解和学术思想,故加强灸法的文献整理,系统总结历代医家的灸法理论和临床经验,归纳和提炼古代、现代医家的灸疗学术观点,建立灸法数据库,对于灸法的继承和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灸法的适应病种进行规范化研究,筛选灸法的有效病症,规范灸法的临床应用。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研究, 确立规范、合理、科学、客观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及评价系统,从循证医学角度探寻临床证据,增加临床灸法疗效的可信度和方法的科学性, 不断拓宽灸法优势病种,为促进灸法的推广与应用奠定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