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术真能补气吗?

 河畔林语图书馆 2020-01-08

白术真能补气吗?

白术是临床使用频率极其高的一味药物,首先我们要明白它是菊科的植物,入药的部位是根茎,以浙江于潜的为道地药材,所以又叫于术,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知道了产地,我们还要明白,还有一种叫做苍术,这在张仲景的时代都叫术,不分家,所以看伤寒论时,我们看见“术”这味药时,心中要嘀咕一下,到底是白术还是苍术,到了陶弘景时才分开,苍术主要参与江苏茅山(茅山道士很熟吧),所以又叫茅术,作为一个中医大夫,我们要懂这两个名词,不至于被人忽悠了。

一、质疑后世关于白术补气只说

上面的是开篇词,下面开始说正经的事,白术在国家正规的教材或者一些药物书中,大多归为补气或者补虚的药物,那到底对不对呢?中医有个传统,叫做尊古,只要是有名的医家说的话,后世一般很少敢提出异议,我们要搞懂一个药物,我觉得从三个途径,第一神农本草经,以及后世一些著名医家的药物著作中去看他的论述;第二个途径,从张仲景的书中,从张仲景的组方配伍中去体会;第三从临床中去实践。读书一定要读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大家都在读的书,这些书是经过时间验证的东西,用现在的流行话叫做询证,那我们不妨也询证一把。

白术到底是不是补气药物?很肯定,不是,一个以驱邪为主的药物,不能能还出现补益的功效。

首先从神农本草经看,白术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处热,消食。这里有补气或者补虚的功效吗?没有,很明显是一味去邪的药物,丝毫没有说是补益的功效,那从什么时候出现补气的功效呢?从《珍珠囊》开始有“除湿益气,补中补阳,消痰···生津止渴”,看明白了吗?那珍珠囊是谁编写的呢?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元素,他最早创立了药物归经理论,而谁对张元素编写的珍珠囊很推崇呢?李东垣,那李东垣和张元素是什么关系呢?师徒,徒弟不吹捧师傅,谁吹捧,到时候明朝李时珍,进一步把张元素的珍珠囊拔高,认为张元素是“大扬医理,灵枢《黄帝内经》之下,一人而已,换句话,除了写作《黄帝内经》的圣人之下,只有张元素一个人,看看,这评价多高,但诸位,换个角度,张仲景呢?孙思邈呢?张元素再牛,也不过后世所说的金元四大家之一,也不敢再拔高吧?所以补气这个功效,从张元素的珍珠囊开始出现了,那到底对不对,我们再看张仲景的方子,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方子,流传了2000多年,错过没?没有,翻遍伤寒论能找出张仲景用白术补气的方子吗?没有,反正我是没有;第三种,临床验证,如果你从事临床时间长,你发现白术会耗气,加重气虚,如果不加补气的药物的情况下,加重耗气,至于为什么我们后面会说。

二、白术燥湿、止汗、治肌肉寒湿的原委

言归正传,讨论白术的功效及应用,当然还是老习惯,从神农本草经开始讨论。

白术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这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话。

第一,白术苦,苦入心,苦者,能泻,能燥,能坚,那到底是哪一种作用呢,苦入心,能心火下至中焦,结合温性,苦温结合便会燥湿,这是白术的性味。明白这一点,我们就好理解白术的作用靶点了,作用于中焦,脾胃,那到底是脾还是胃,应该入脾,脾失运化,水湿不化,这时候就是用白术的时候,这时候应该用炒白术,而且量比较小,如6-12g,这方面,可以看看李东垣的脾胃论,从他的方子的组方和量中,就可以看出,作用点在脾胃,苦温燥湿,燥多余的水湿;

第二,看神农本草经,风寒湿、三个字,都说明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湿,而且这个湿是寒湿性质,既然是风寒湿痹,那就是外来的,而不是内生的风寒湿邪,那痹阻在什么部位呢?外来的一般痹阻在皮肤、经络,肌肉这一层,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出是苍术的功效,还记得开篇的时候讲的汉代张仲景时代苍术、白术不分吗?

好了,既然知道神农本草经关于术的第一个功效说法,那在看,第二个功效,死肌,请注意,肌者,肌肉也,什么情况下成为死肌呢?气血不流通,不通的时候出现,请注意,这里的死肌不是肌肉死了,指的是寒湿阻滞之后出现的局部气血不畅,气伤痛,行伤肿,所以这个时候出现的是肌肉这一层的疼痛不适,而且这个性质是寒痛,也就是遇见变天或者寒冷之后出现局部肌肉的疼痛,那疼痛的部位呢?在腰部,我们怎么知道,是从陶弘景说的,“利腰脐间血”,也就是对死肌的另一种功效表示,那理论呢?脾主湿,湿聚多了,脾主四肢、肌肉,既然湿能随经络之气流窜到四肢,那自然能流窜到腰部肌肉,请注意,这时候的白术一定要用生的,而且剂量要大,大到什么程度?至少30g以上,只要是脾虚寒湿性质,大可放胆量去用,什么症状呢?脾虚乏力、懒言,四肢懒得动,大便稀,或者大便干结,吃的少,舌头一伸出来就是水汪汪的,或者白腻苔,腰痛,位置固定,请注意,腰痛的位置一定是固定的,而且变天就疼,女性居多,而且产后的为主,坐月子受凉后出现腰痛,可以延续几十年的这种腰痛,你放胆去用,60g白术,一剂下去,腰痛就会缓解,而且奇怪的是原先便秘的居然大便通了,什么机理呢?

三、关于后世医家关于白术通便、止汗、补气的解析

引出下一个后世医家所说的白术通便的功效,中医讲的是给邪以去路,内径讲,在高者因而越之,在表者渍以汗,这样的寒湿用苍术或者其他发汗的形式可以给寒湿解除,如麻黄加术汤,而在肌肉这一层,就不能发汗了,只能用内径上讲的在中者引而泻之,换句话,就是把水湿引下来,然后通过大小便排出,如果病人大便干,你可以用大剂量生白术把肌肉这一层的水湿引回脾,然后加厚朴、枳壳通过大便排出,或者直接用白术就可以排出,水湿回来,下到大肠,大便自然稀了,所以白术有后世医家所说的通便功效,止汗也是一样的道理,如玉屏风散,黄芪补肺气,固表,然后,白术把腠理,也就是肌肉这一层的水引回脾胃,不让他变成多余的汗排出,然后用防风之走十二经,把津液引到经络,供人体利用,这就是白术止汗的功效。

痉、疸也同样是脾虚寒湿所致的问题,用白术去解决。

至于后世为什么说白术有健脾的功效?白术炒用之后,加强的苦性和温性,这样也就加强了燥湿的功效,但请注意是燥脾湿的功效,脾运化水湿的功效正常了,脾能升清了,后天生化有源了,脾气自然就健运起来了,自然就有补气的功效了,但请注意,这里的补气只是在燥湿的基础上,间接产生的脾气升清的功效,后世粗暴的就变成了补气的药物。如果一个病人,脾虚,你不加补气的黄芪和党参真正补气的药物,你只是一味的使用白术,白术在燥湿的过程中就会加重耗气,进一步会加重气虚。

总结一下,小剂量,作用于脾,以炒白术为主,苦温燥湿,湿去,脾升清,间接补气;大剂量,量大功专,作用趋于外,这时候一定要用生白术,作用部位在肌肉,尤其腰间肌肉,寒湿腰痛,通过把多余水湿引回脾,通过配伍,让水湿通过大便或小便排出,提示下,如果病人大便稀,这时候可以加味泽泻,通过小便排出,然后大便就会变干;如果病人大便干,那就单一味白术,通过把肌肉多余的水湿引到大肠,然后通利大便,不需要多余加味,因为苦味的药,而且是植物根茎的药物,作用性质是向下的。

以上只是个人临床应用的一点体会,如有不对,请指正。分享是一种美德,希望这篇对有志于中医的人士,提供微薄的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