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解过剩产能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wupin 2020-01-0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所谓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产能过剩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与政府对资源配置干预过多、干预不当、市场功能发挥不够有密切关系。

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核心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关键是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两只手”的作用,最终目的是让市场、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各归其位。

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既积极主动放掉该放的权,又认真负责管好该管的事,从“越位点”退出,把“缺位点”补上。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市场则充分发挥自身规律,主导投资方向,向微观主体释放灵敏的信号;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监督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体系建设。

采取强化新建项目审批、提高准入标准、严格准入管理、强制淘汰等方式,短期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能过剩。但是建立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在未来35年内还需培育形成这个机制所需要的条件,否则,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愈演愈烈。

避免政府职能越位、错位

不该管的坚决退出,应该管的必须管好。在化解产能过剩这一系统工程中,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

一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市场微观主体的干预。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干预。禁止通过税收减免、土地优惠、财政补贴、降低能源资源价格的方式干预项目投资。

二是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将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产能利用程度、全国产业布局等信息及时、定期发布,让企业和投资者及时准确地了解行业产能及相关信息,理智决策进入或退出市场,防止因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企业投资过度和项目重复建设,规避产能过剩风险,发挥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引导作用。

三是提高规划水平、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强化准入标准。中央政府做好区域规划和产业政策的衔接工作,提高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水平,避免工业投资中的重复建设。对产业政策、区域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管,落实监管责任,有效遏制新增过剩产能。强化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

四是创新管理模式。将主要精力放在为过剩产能的退出和整合创造优良的外部条件上,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开辟再就业门路、组织职业培训、为兼并重组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等。

真正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一方面,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下,平等竞争,理性投资。

另一方面,发挥优胜劣汰的积极作用。哪些企业胜出,哪些企业出局,要通过企业平等竞争作出选择,而不能由政府说了算。特别是在企业的兼并重组问题上,坚持企业自主原则,防止“拉郎配”,防止地方保护。

最后是切实用好“负面清单”制度。善于运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只告诉企业不能做什么,至于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由企业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判断。

切实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

一是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担负着实施行业自律的重要职责,要围绕规范市场秩序,健全各项自律性管理制度,制订并组织实施行业职业道德准则,大力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规范会员行为,协调会员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是发挥纽带作用。在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上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听取企业意见,组织会员统一对产能过剩危害的认识,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正确表达行业利益,真正起到上下合力共同化解产能过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