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夷三族”和“诛九族”哪种刑罚更残酷,为何亲属不逃跑

 思明居士 2020-01-08

纵观华夏历史,以法家思想为根本的的律法成为封建君主们维系江山统治的根本方式,在众多的古代法律处罚名目之中,”夷三诛”和“诛九族”是最让囚犯及其族亲胆战心惊的判罚。这两种处罚多对谋反及弑君罪名的重犯叛罚,都是以“斩草除根”的方式彻底消除被处死囚犯后代及亲属复仇的实力和社会关系。这也是封建专制从历代前朝得出的教训,比如,吴国的大将伍子胥为报家仇率吴伐楚掘坟鞭打楚平王尸体,就是灭族不彻底的后果。所以,后来的皇帝为了防止复仇,诛族从夷三族到诛七族,在残暴的隋炀帝杨广手里演变成了“诛九族”的刑法。那么这两种刑罚哪一种更残酷呢?

古代“夷三族”和“诛九族”哪种刑罚更残酷,为何亲属不逃跑

判诛九族官员被抄家及族属株连被诛杀

诛族刑法最早起源于夏朝,椐《尚书》记载,被后人称颂为贤君的夏启和商汤在每次出征之前的都会警告士兵,如果战斗中逃跑,就会将他及他的父亲、儿子及孙子一同处死。《史记》记载: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为防原诸候国造反,正式把“夷三族”列入法典,所以,夷三族只是把主犯这一直系血脉的男丁斩尽杀绝,并不牵连外房族人。

古代“夷三族”和“诛九族”哪种刑罚更残酷,为何亲属不逃跑

被夷三族的官员

现代人常常把诛九族和株连九族混为一谈,其实两者的严重程度完全不同,历史剧中的株连九族其意思就是一人犯法,九族五服内的人均要受牵连,多不至死,常为刺配充军服官役之类。比如上官婉儿就是株连入宫为奴。诛九族就要命的多,“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自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身、子、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曾孙、玄孙整整九代人五服内的所有亲属。相当于整个姓氏分支家族全部处死。血脉相传就此彻底断绝,这对于注重家族延续传承的封建礼教古人来说,无疑是最残酷的惩罚。这么严厉的刑罚,那些即将受牵连被处死的亲属为什么不逃跑呢!分析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古代“夷三族”和“诛九族”哪种刑罚更残酷,为何亲属不逃跑

九族五服关系

一是消息知道得太晚,古代既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消息传递只能靠官方邮差。都城发生的事,常常数月甚至数年才能传到地方。象这种诛九族的刑罚,一旦定罪判处,官差会第一时间拿着户籍上门抓捕,往往在亲属完全不知的情况下就被逮捕了。

古代“夷三族”和“诛九族”哪种刑罚更残酷,为何亲属不逃跑

诛九族整个家族诛杀无存

二是古代的人丁管理制度使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古代交通不便利,地广人稀,即使跑到再偏僻的村落,很快就会被当地人发现,那时候人们出行需要有官方开具的路引,类似于现在的身份证明,如果没有路引,每个城镇入口的守卫就会直接把你拿下。往深山老林跑吧,那更麻烦,古代的山林里可真是啥猛兽都有,咱又没有武松那一身本事。

古代“夷三族”和“诛九族”哪种刑罚更残酷,为何亲属不逃跑

被株连发配的少年

三是想跑也跑不了,古代的姻亲关系错综复杂,一旦受株连的人跑了,等于成了正式犯人,这一族的人又会受到株连,而且那时同族的人都为聚集居住,官府实行保甲连坐制,一旦逃跑其它家同罪,因此不等官兵到来你已经被族亲控制住了。

古代“夷三族”和“诛九族”哪种刑罚更残酷,为何亲属不逃跑

被朱棣诛十族的方教孺

诛九族虽然残酷,但封建皇朝的君主为了统治的稳定,也不是滥用的,秦朝末年祸乱朝纲的李斯,西汉大将韩信,英布等,都只是夷三族,荆轲刺秦王如此严重的罪行,始皇诛其七族。造隋炀帝杨广老儿反的杨素成了诛九族刑罚第一人,明朝的方孝孺,拒绝为明成祖朱棣起草诏书,被威胁诛九族,他厉声回答:要杀便杀,诛我十族又如何!最终朱棣将其学生算为第十族,连同其它九族一并诛杀,共计诛杀八百七十三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