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人生如玩游戏 2020-01-08

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孩子,我们也不想这样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训练和培养孩子自己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家长能够给予的最好的帮助和鼓励,就是承认并相信孩子有能力应付。

“小明!小明!”妈妈站在门口,呼唤正在半条街外玩耍的儿子。小明没有反应。妈妈走到小明面前:“小明,你穿上毛衣吧,今天早上有点冷哦。”“没有,一点也不冷,妈妈。我觉得很暖和。”“我觉得你应该穿上毛衣,我去给你拿。”妈妈走回家里,拿出毛衣,走回去,给小明穿上。

这个过度保护的妈妈是在扮演高度权威的角色,她决定小明是不是热、是不是冷,小明只要接受她的决定就好了。长此以往,小明就有可能发展出让妈妈不停为自己忙碌的“技巧”。妈妈其实在提供没有必要的服务。妈妈认为小明需要穿毛衣,而小明也不抵抗,动都不用动,只需站在原地。结果是妈妈走过来,走回家,再走过来,再走回家,来回忙碌。而妈妈完全不清楚这个状况,还以为自己掌控了一切。

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孩子,我们也不想这样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训练和培养孩子自己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妈妈想要保护孩子不受到任何伤害,这个愿望却有可能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气馁和无助的感觉,觉得自己必须依靠妈妈。这样的愿望,是妈妈错误态度的线索之一。

在“为他们好”的借口下,我们这样的态度造成孩子停留在无助和依赖的状态中,在我们自己和孩子眼中,我们表现出的是,只有大人才具有权威和能力去保护孩子。我们把自己放在占有优势的支配者地位,让孩子顺从。然而事实是,在当代越发民主的社会中,孩子不会忍受这样的地位,他们迟早会反抗。

还有一个我们过度保护的原因,是我们对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自信。因此,我们对年幼孩子的能力更没有信心。

孩子对待过度保护的父母有什么态度,取决于孩子的目的。最危险的态度,是前面说过的错误目的中的第四种——自卑。孩子会对自己完全气馁、绝望放弃,期望自己一辈子被保护,无法面对任何困难。

不论对孩子还是对我们自己,被别人决定自己的生活非常让人郁闷和生气。我们不能安排命运,也不能控制命运。当我们竭尽全力去控制时,势必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困扰和痛苦。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学到的是:明知道结果是不可避免的,还是要继续斗争,不论怎样都要继续。最后当一切努力都无用,孩子会非常容易产生愤怒和怨恨——不仅对父母,也对生活本身,对生活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而愤怒和怨恨。

被宠坏的小孩就是因为生活不如意而发怒的孩子。让生活顺从自己的意愿,这是个多么可怜而注定无效的意愿!更加不幸的是,当孩子长大成人,不能再做被宠坏的小孩,这种态度却已经成为他们的基本生活观。当我们对孩子溺爱,试图保护他们一辈子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送给他们一件“性格礼物”:认为生活令人愤怒,而自己只能无助地暴躁。

为了避免给孩子带来这样可悲的错误,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不是全知全能的,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孩子用合适的方法和态度面对生活。步骤是:首先,我们要审视自己面临的情况是什么。然后,找出答案:“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即使年龄很小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引导,对让人不安的情况进行理性分析。孩子们的脑力其实非常发达,我们引导他们好好使用吧!

“妈妈,小刚把我的书撕坏了!”小强看到还是婴儿的小弟弟撕了自己的书,暴怒地尖叫。

小强已经说了自己的问题,也表现了对这个问题的反应。他想让妈妈为他解决问题,并且做点什么,最好是惩罚小刚。

“哦,亲爱的,你的书被撕坏了,我也很难过。书已经被撕坏了,但是你有什么办法让小刚不会撕坏你的另一本书吗?”“我不知道!”小强愤怒地大叫,“你应该做点什么,让他不要再这样!”小强一脸怒气,但妈妈依旧保持了平静:“你想想看,你能做什么?小强,咱们先等一等,一会儿再继续讨论这件事。我现在要先去一下卫生间。”妈妈去了卫生间。过了一会儿,小强平静了,妈妈再次把问题提出来和他讨论。小强再次声称,这样“不公平”,并且表现出对弟弟的敌意。但妈妈避开了他的敌意:“我们没有办法让小刚不撕东西,小强,这个你也知道。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让你的书不被小刚撕掉呢?”妈妈很智慧地提问,慢慢引导,最后小强想出了好主意:自己把书放到小刚拿不到的地方。

如果我们自己心里有优越感,认为自己比孩子有能力,就会认为他们太小,解决不了问题,或者承受不了挫折。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必须被信任孩子、信任孩子的能力这样的新观念取代,然后给予孩子合理的引导。当然,我们不会对孩子完全撒手不管,更不会让孩子忽然面对生活的所有打击。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不应该只是一味地保护孩子,而是让自己成为“过滤器”,过滤出孩子可以面对、应付的情况,然后有意识地退后,让孩子去经历、去成长。随时准备好,在他实在无法解决时给予帮助。从孩子出生那一天起,我们就可以开始这样的行为。慢慢地,通过观察和引导,将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困难、挑战和问题解决后的满足感、成就感,都交还给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