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痛、泄泻——脾虚夹滞案

 爱中医2 2020-01-08

​胃痛、泄泻——脾虚夹滞案

​某男,2岁,1周前因受凉后发热,自服西药热退。近日大便次数偏多,每日4~5次,色黄、质稀薄、夹有不消化食物,腹胀,伴见精神萎靡,形寒肢冷,面色 白,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细,指纹淡红隐隐。

​中医诊断:泄泻。

​辨证:脾阳亏虚,脾运不济。

​治法:温阳止泻,健脾消食。

​方:淡附片,干姜,白术,太子参,甘草,炒谷芽,炒麦芽,厚朴,苍术,桔梗。

​二诊:便质已稠,每日1~2次,腹胀渐消。继服3剂,药尽后大便成形,腹胀已消,遂停药。嘱慎风寒、节饮食。

​按语: 该儿感邪后发热,服汗药后,热虽退,但正气已虚,伤及脾阳,故见妄泻无度、质稀薄、精神萎靡、形寒肢冷、面色 白、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细、指纹淡红隐隐之象。然患儿腹胀、完谷不化,此乃食积停滞之象,审其病为泄泻,证属脾阳虚夹滞。

​此时非温补不能暖其脾土,非行气不能除其胀满,故方以附子理中汤加炒谷麦芽、厚朴、苍术,取其温脾散寒、行气消食之用,切中病机,故收效颇佳。

​使用附子理中汤,其一,用淡附片取其温阳化湿之功;其二,兼顾小儿禀赋之性,将太子参易人参;其三,结合小儿脾常不足,易夹滞之特点投入健脾消食之品;其四,凡属寒湿、阳虚之泄泻,无论新久,均可配伍用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