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肇庆市福州商会迎来了大家期盼已久的释印恒法师为大家授课解惑,针对佛教造像艺术,法师将其分为《印度佛教造像艺术浅析》、《中国魏晋时期佛教造像艺术浅析》和《佛教造像服饰装饰艺术》三部分内容进行讲解。 下午两点半,会所会议室已经准备着绪,玉雕师们陆续到位,虽时间紧急但仍吸引了40余位玉雕从业者前来听课。课上雅雀无声,学员们认真聆听,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气围。 ▲课堂小段视频 佛教造像艺术浅析 一、 印度佛教造像艺术 第一节课释印恒法师从公元前565年释迦牟尼佛的诞生讲起,从历史的角度分别介绍了佛教南传线路——小乘佛教、中传线路——藏传佛教、东传线路——大乘佛教 ,再而引出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 犍陀罗佛陀坐像 头发从水波纹转变为螺纹,身体构造由写实转变为写意造像 秣菟罗造像:有衣纹,衣纹线条雕刻呈现出细腻的线条美 萨尔纳特造像:无衣纹,注重肩部线条,坐像的构造比例由头、肩、膝三点连成三角形 1、魏晋风骨:秀骨清风、神秘的微笑 说到魏晋时期佛教造像时,释印恒法师分别从龟兹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河北响堂山石窟以及北齐造像佳作、青州隆兴寺造像展开介绍,与历史人物相结合,深入浅出,结合每一幅自己亲临拍摄的照片,将这个时期的佛教造像特点分析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从中感叹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人的伟大。 2、龟兹克孜尔石窟 ![]() 艺术特点:泥塑——木骨泥胎 敦煌壁画 既保留印度特色,又有东方特色 彩色衣纹极为精美,笑容甜美 4、大同云冈石窟——皇家气派,艺术造像极其完美 云冈石窟巨大的主佛像是从岩石上直接雕出来的,这种手法完全是印度式的,衣饰的旋状纹和巴米扬佛像有一致之处,且带有犍陀罗风格的刚硬。 6、洛阳龙门石窟
响堂山石窟造像是在中国魏晋造像风格转向隋唐造像风格起到承前启后的一个阶段的突出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以上三张照片摄于响唐山石窟。特点:造像头部饱满,身材瘦长,衣服繁复 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汉白玉北齐菩萨造像。北齐时期的造像特点:整体身体偏瘦扁,衣裙下摆内收不外展。 菩萨像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北齐 ![]() 山东青州北齐特殊的造像风格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独权一帜,非常精美,只有了解青州造像我们才真正知道魏晋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美妙所在,才知道北齐佛教造像艺术的真正高度。 青州造像之开脸变化:佛头表现都是螺旋发髻 ![]() 青州佛身造像衣纹特点:均匀细腻,排列有序的衣纹线条,如曹衣出水,追求视觉美,注重对造像意境表现。 ![]() ![]() ![]() 裸体雕刻出菩萨故事图案,彩绘和雕刻相结合 ![]() ![]() 青州佛菩萨的笑,是在魏晋南北朝造像风格中佛笑最甜美庄严的,可谓眉开眼笑,极为生活化,十分感人。 1、佛菩萨服饰撘衣款式 佛像撘衣类型:
2、佛造像发式:
![]() ![]() ![]() 在佛教造像中,菩萨是有头冠的,主要是菩萨多以世俗像示现众生,因此戴头冠璎珞珠宝装饰身体。 3、造像配饰 ![]() 在造像艺术上,最常用的主要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释迦五印:禅定印、说法印、降魔印、无畏印、与愿印。 禅定印:是佛陀最长结的手印。化表着冥想入定的禅修状态。是超脱生死,涅盘寂静的一种体现。 说法印:佛陀的伟大在于度化众生的宏愿。说法印充分展现了佛陀的这一伟大的愿力。 降魔印:象征佛陀另一种重要的弘法行为。降魔除恶,为众生除去外部的干扰,净心修行佛法,悟证佛道。 无畏印:除外部的干扰,挑战来自人的内心,因此佛陀通过他的智慧为众生消除内心的恐惧。 与愿印:为满足众生种种祈愿,慈悲的佛陀愿竭尽全力去实现众生的愿望,令法益恩泽众生。 在佛教绘画和造像中,佛陀、菩萨、圣者的头项和身后都会笼罩着一道灵光圈,这就是头光和背光,是用以表现佛教果位的,只有佛才有头光和背光,菩萨只有头光。 ![]() 释印恒法师除了给我们剖析各个时期佛教造像艺术外,对于玉雕中的佛教造像,还提出了以下几个要点: 1、佛陀造像四要素的先后排序分别为:①开脸;②身体结构;③手印;④服饰佩饰,其中头部和手印是佛的造像中最重要的两个部位,手印则是佛在表法最核心的地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对于佛坐像而言,身体结构上头、肩、膝三点连线应做到呈等边三角形结构,这样才显得最庄严端庄。 2、玉雕佛像创作要呈现出自己内在的思想世界,而不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在不失庄严的情况下行为造像可以加以艺术的“变”,但是特定的东西不能随意改变。 3、玉雕造像时脖子一定要做出来,庄严像就容易塑造出来。 4、玉雕造像中如果对开脸有自信,则把头冠做得小而精简一点,如果对开脸没自信,则可以把头冠做得精美一些。 5、想要将佛教造像做得好,应该学习心经佛法,创作时可以听听佛曲之类的音乐,只有悟得佛法,做到心中有佛,才能创作出真正的慈悲庄严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