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璇琮坑 2021-12-05
昨晚在"信念与情境"群听了阳新老师(佛教造像艺术研究者)的讲座,几个环节顿解,完整理清南北派佛教造像艺术的来龙去脉~根子都在古埃及
       北传,古埃及-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希腊-亚历山大马其顿帝国-键佗罗-中国北方。
       南传埃及-印度-东南亚-中国南方西南方至北方山东青州(可能跳过东南亚)。
        ……源头都在古埃及。
     《信念与情境-中国古代佛像雕塑中的几个重要视角》是近年来阳新老师的一些研究的归纳和总结,昨晚的讲座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传统造物工作室组织的读书会活动。
       受益匪浅作文以记。
     
~~~~~~~~~~~~~~~~~~~~~~~~~~

“犍陀罗”

    直到公元一世纪中期,贵霜君王成为犍陀罗的统治者之前,犍陀罗Gandhara的艺术中才第一次出现了真正的佛像。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红圈中今白沙瓦即是
犍陀罗中心
    
    之前的几个世纪,虽然佛教盛行,大量的寺院、窣堵坡(佛塔)已经建造起来,佛教艺术还停留在对印度巴尔胡特、桑奇大塔等处的早期佛教雕刻的尊崇上,从未出现人形的佛像,仅以菩提树、台座、法轮、足迹等象征物暗示佛陀的存在。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佛塔崇拜   巴尔胡特佛塔栏杆浮雕    巽迦王朝(前185-73年)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桑奇大塔( The Great Stupa at Sanchi)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代的窣堵波 stupa(佛塔)   未见有佛的雕塑像和绘画像出现


      佛陀本身是反对偶像崇拜的,涅槃之后500年间,他的弟子和信众们主要尊崇了他追求自我解脱的教法,以静修和冥想为主,并不热衷于佛教的传播。对佛陀的纪念和缅怀也以修筑佛塔和雕刻与佛陀生平相关的象征物来实现,比如菩提树代表初次说法,宝座代表得道,莲花和石阶上的脚印代表降诞,佛塔代表涅槃。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吉美博物馆    巴基斯坦犍陀罗
佛教造像

    后来,在贵霜国第三代国王迦腻色迦时代,发展起来一种独特的雕塑艺术风格,被称为犍陀罗风格。 犍陀罗艺术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希腊化风格的犍陀罗佛像。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犍陀罗风格的佛头,4-5世纪,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这是一件犍陀罗风格的雕像,表现悉达多出家之前还是太子时的形象,因此称为菩萨像,这类形象也是犍陀罗艺术中最爱表现的雕像之一。雕像眉毛下垂,眼睛大睁,薄唇紧闭,唇上有胡髭。头上缠印度王子攒花头巾,佩戴项圈、臂钏、手镯、戒指。袒露肩膀,左手叉腰,右手施无畏印。下身着衣裙,质地厚重,似罗马长袍。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弥勒菩萨立像,约3世纪,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可以看到每一绺头发呈波浪状,而非盘旋带尖的螺发

     佛像的出现与公元1世纪以后佛教的传播和印度大乘佛教的兴起有关。佛教传播到远方,那里的人们说不同的语言,无法读懂佛经,有什么方法能比形象的佛陀生平故事雕塑和佛陀塑像更理想呢!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犍陀罗佛像,3世纪,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最早的犍陀罗佛像出现在公元一世纪,先是描述佛陀生平的佛传故事浮雕,是在建造佛塔时围绕塔基的装饰。故事浮雕多达一百多个场面,从前世佛本生故事、释迦牟尼的诞生、上学、宫廷生活、出城见历生老病死、树下观耕思惟、决意出家,到出家后的苦修、成道、说法、神变、涅槃、荼毗、分发舍利和建塔,几乎表现了马鸣的长诗《佛所行赞》中的全部情节,而佛传主人公佛陀的形象完全以写实的人形刻画,从中能看到初期佛陀与众人同等高度,到后期佛陀形象远远众人高大而突出的过渡。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云岗石窟(北魏)  典型的
犍陀罗风格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鲜为人知的中国佛窟鼻祖--天梯山石窟(北朝)   犍陀罗风格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请忽视上图惨不忍睹的佛脸(现代修复之前历代亦多次修改),原版参见天梯山石窟听法菩萨头像(上北周、下北凉)



“马图拉”

    与此同时,古印度的另一地区马图拉Mathura(又译秣菟罗、马土腊等)也产生了一种佛像雕刻艺术,与犍陀罗艺术不同,马图拉佛像雕刻艺术更多地表现出印度本土的特点,如圆脸大眼,螺状肉髻;薄衣贴体,凹刻衣纹,袒右肩袈裟;裸露而充满力量的肌肉等。如下图。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公元320年,笈多王朝建立,古印度进入空前繁荣时期,佛像雕刻发展到了顶峰,被称为“笈多艺术”。
    笈多艺术脱离犍陀罗等艺术的影响,创造了印度本土化的造像艺术。由于古印度这一时期由许多小国所组成,各地区的佛像雕塑也就有所不同,并产生了以马图拉和萨尔纳特为代表的多个艺术中心,这些艺术中心有共同的风格,同时也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印度有不同样式的笈多艺术,但没有统一的笈多艺术。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早期的马图拉佛像   公元2世纪  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藏  这肉体相当明显了

    马图拉造像样式的特点首先是佛的圆形头光由犍陀罗艺术中平板的圆片发展成装饰着繁复图案的圆形浮雕。袈裟薄衣贴体,衣服呈透明状,突出饱满而有力的肌肉。此外,衣纹呈凸起的条棱状,佛像身材颀长匀称,神情内敛,有宁静禅定的气质。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公元5世纪的马图拉风格佛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另一尊几近的《马土腊佛陀立像》  约公元五世纪   收藏于印度新德里国立博物馆。

     继承于古埃及“正面律”雕塑风格,丰满端庄,轮廓鲜明。
     最重要的是雕像的衣服上有许多条弧形的衣纹,显得衣服十分轻薄,并紧紧的贴在身上,就像衣服被打湿了一样,所以也叫“湿身佛像”。这种样式的佛像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雕塑乃至绘画影响深远。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古埃及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前1514年-前1425年)塑像

    下图这件佛陀是笈多时代马图拉造像样式头部造像的典型代表。采用红色砂岩精心雕琢,肉髻由整齐的右旋螺发覆盖,脸型椭圆,线条清晰,弓形长眉,鼻子完整,嘴唇显厚,拉长的矩形耳垂与颈部的三道褶痕符合三十二相的规定。可以看出是印度人的相貌,如壮年男子。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马图拉造像样式

  

     “萨尔纳特”
  
    笈多王朝的另一个造像中心是萨尔纳特,是释迦牟尼佛初转**的地方,汉译为“鹿野苑”。这个地方位于中印度,艺术手法和风格也深受印度传统艺术的影响。它雕造的佛像与马图拉样式几无二致,唯一不同的是佛像衣纹的表现手法别具一格。佛像身上几乎不施衣纹,仅在领口、袖口和大衣下摆处翻起一道边以表示穿有衣服。这种造像出自萨尔纳特地方,所以学术界一般称其为“萨尔纳特式造像”,其衣纹表现手法亦以“萨尔纳特式”相称。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佛立像,公元5世纪,萨尔纳特考古博物馆藏

     由于萨尔纳特仍属于印度传统艺术范畴,特别是造像身上的其它特征与马图拉地方造像一样致,所以一般将它与马图拉造像一起合并称为“笈多造像”。萨尔纳特现存最为着名的造像是五世纪的《佛陀说法像》,此像高160厘米,为米那尔出产的砂岩雕成,现珍藏于印度萨尔纳特博物馆。此像体现的整体艺术风貌与笈多时马土腊佛像几乎没有区别,只是衣纹表现手法不同而已。它同样是印度古典艺术达到高峰的伟大代表之作。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笈多王朝萨尔纳特式佛像,公元5世纪,萨尔纳特美术馆藏
这尊《鹿野苑说法的佛陀》就是萨拉纳特式佛像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笈多王朝最著名的雕塑作品之一,与上图《马土腊佛陀立像》并称为印度古典主义艺术的双璧。

    对大多数中国学者来说,谈笈多艺术一般只注重马土腊艺术形式,而很少谈及萨尔纳特形式,其中的原因应当与萨尔纳特艺术对我国佛教雕塑艺术影响甚微有关。但是,萨尔纳特作为笈多艺术的风格之一,它在历史上产生的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却不容我们忽视。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印度阿旃陀石窟

    从公元五世纪形成至今,萨尔纳特艺术不仅在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各地不断延续,而且其影响还波及到东南亚的泰国、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我国的西藏、蒙古等地区。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阿旃陀石窟  侧廊横卧着印度最大的涅槃像

    在它影响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今天都留有大量的实物,其中,比较突出的如印度阿旃陀石窟、柬埔寨吴哥窟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图中的石雕像,以及西藏、尼泊尔遗存的大量的金铜佛像。可以说,从影响的地域和时间来看,萨尔纳特艺术风格毫不逊色于笈多时期的马土腊风格。这一点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柬埔寨吴哥窟佛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笈多艺术的马图拉和萨尔纳特两种艺术形式中,萨尔纳特风格对青州佛像的影响尤为突出。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北齐立佛造像(残),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青州博物馆藏

     青州北齐单体佛像大多采取了萨尔纳特表现手法,仅在领口、袖口和衣服下摆处刻画出一道衣边来表示着衣。通过这种简洁的衣纹处理手法,佛像圆润光洁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躯体得以充分地展现出来,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效果。这种衣纹表现手法在影响青州佛像之前在我国中原地区从未出现过,也不符合当时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由此就可以断定它不是,也不可能产生于我国;而萨尔纳特式造像又是在一种具体、明确的时空背景下产生的,这些因素自然地成为了我们判定青州造像风格来源于域外——印度笈多艺术的重要依据。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

   青州佛教造像是中国北朝时期佛教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被誉为“改写东方及世界艺术史的重大发现”。目前展出的北魏晚期佛教造像数量不多,且以背屏式造像为主。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青州北齐单体佛像  大多采取了萨尔纳特表现手法

  而这些珍贵文物的发现很偶然,1996年10月,在青州的一个施工工地上,轰鸣的推土机推走一层土后露出了佛像,青州佛像窖藏也就此被意外开启。窖藏东西长8.6米,南北宽6.7米,在经过抢救性挖掘,进行了修复和拼对之后,出土佛像的总数达到400余尊,其中以北齐时期石像最多。造像有浮雕、镂雕、线刻、贴金、彩绘,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司令读史(112)-佛教雕像“犍陀罗”“马图拉”“萨尔纳特”风格
仅在领口、袖口和大衣下摆处翻起一道边以表示穿有衣服--“萨尔纳特式造像”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的窖藏佛教造像群,轰动了国内外,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后又被评为20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链接:  几张图教你看懂那些高冷难懂古印度佛像造型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