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强者,大多平静如水

 泰阳汉子 2020-01-09
作者:李思圆
来源:温暖的女子(ID:wennuan-312)

01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宋朝有一个叫吕文靖的人,他有四个儿子。

为了考验出哪一个儿子兼备宰相之才,他吩咐丫鬟在四个孩子的玩耍的院子里,故意摔碎一件珍贵的玉器。

目睹玉器摔碎的整个过程,四个孩子中,有三个孩子“啊呀”一声,急忙跑去报告夫人,只有二公子公著,凝然不动声色,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吕文靖见此状,就问他:“玉器摔碎了,你为什么一点也不着急?”公著平静地回答:“父亲,已经碎了,急有何用?”果不其然,后来公著做官做到了宰相。

不知你是否发现:

真正优秀的人,大多平静如水。

他们遇事从不慌张,总是可以做到镇定自若,淡然之处。反之,大多数普通人,遇事容易惊慌失措,甚至自乱阵脚。

表面上看,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于情绪的起伏,胆量的大小,心态的好坏。本质上,他们之间差的是,一个人能力,见识和格局的内在功力。

02

遇挫不慌


有两个字,危机。

其实,危和机,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有些人,遇事就乱,自然就容易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中,无法辗转。

但有些人,却可以在千钧一发之际,急中生智,让自己化险为夷,摆脱困境。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公子元,决定率兵亲征郑国。

郑国本来国力较弱,加上接连惨败,都城也变得兵力空虚,根本无法抵御楚军的进犯,一时危在旦夕。

群臣慌乱,有人主张纳款请和,有人主张拼死一战,还有人主张固守待援。但这些都并非上上策。

这时,上卿叔詹谏言到:“臣思有一计,足可退去楚军!

首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郑国有难,齐国闻讯定会出兵相助,所以臣先请大王派人赴齐国求取救兵。

 另外,臣听说公子元突然伐郑,实际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因此他必定是急于求成。

在这种情况下,咱们可以采取避实就虚策略,和他打一场心理防守战,等援兵一来,公子元自然就会退走了。” 

 郑王听了叔詹的话,非常同意。于是便在国都大作安排,下令所有士兵埋伏于城内重要位置,不许让敌人看见一兵—卒。

还令城中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流露丝毫慌乱神色,违令者斩!接着打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不久,公子元亲率大军来到城,见过此况,也觉得好生奇怪。于是率众到城外高山上向郑都城里眺望,见城中安静如常,

百姓亦是临危不乱,买卖正常,偏又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郑军的旌旗于暗中飘摆,那里估计便埋伏着人马。

公子元越想越觉得其中有诈,因此不敢贸然进攻,先按兵静观其变。后来,齐国接到郑国信使的求援,马上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昼夜赶来救郑,最终公子元下令回军。

其实,一个人遇事,最容易败在急躁和慌张上。但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就是在岌岌可危之时,保持了从容和镇定。

03

遇荣不惊


在《小窗幽记》里,有一段话:“宠辱不惊,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其实,一个人想要在“辱”,在逆境,在困难之处,定得住,不容易。

同时,还能在“宠”,在顺境,在荣耀之时,定得住,更是不易。两者兼之,必是大才。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谢安是东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素以从容不迫的风度著称。公元383年七月,前秦皇帝苻坚亲率八十万大军准备南下灭晋。消息传来,都城建康一片恐慌。

宰相谢安却镇定自若,派自己的弟弟谢石、侄子谢玄率军八万前去迎战。由于谢安的周密部署,处于弱势的晋军接连取得胜利。

十一月,秦晋两军在八公山附近的淝水一带布开阵势,遥相对峙。在瑟瑟寒风中,苻坚登上城楼远望。

当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时,一下子慌了神:八公山上的树林,也影影绰绰像是漫山遍野的晋兵啊。

这时,谢玄向苻坚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晋军连这点作战忌讳都不懂呀。”

苻坚想利用晋军渡河之际,杀他个措手不及,便爽快地答应了。谁知,刚一撤退,就有人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秦兵立刻乱作一团,自相践踏,纷纷逃命,连苻坚也中箭负伤。

疲惫的秦兵想休息一会儿,忽然又听到“呜呜”的风声和仙鹤凄厉的鸣叫声,还以为晋军追来了,吓得拔腿又跑。结果,秦军大败。

谢玄派人马不停蹄地将胜利的消息送到京城。当时,谢安正在府中与客人下棋。

他拿过捷报阅毕,便漫不经心地放在一边,一点都没有露出喜悦之色,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照旧下棋。

客人早就忍不住了,问:“前方战事怎么样啊?”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打了个胜仗罢了。” 

真正厉害的人,能做到容止若思,言辞安定。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相反,越是沉不住气的人,越容易沉溺在一时的成败中,有较大的情绪波动。


其实人这一生,本来就有浮,有沉,有起,有落。


真正聪慧的人,因无论遇到怎样的境遇,都会用从容淡定的态度,去坦然面对一切的福祸得失。

遇挫时,不慌张。因为人一旦心中定不住,不仅容易做出错误的抉择,也不利于扭转时局。

遇荣时,不亢奋。越是心中有大局的人,越能把持住自己,越能保持清醒和克制,而不是忘乎所以。

一个人要做到心情气和地,去面对所有,生活给予的刁难也好,幸运也罢。

唯有不大悲,不大喜,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人世的纷繁芜扰,才能活得更加大气,从容和开阔。

作者:李思圆,新书《生活需要孤独感》正在热销中。微信公众号:温暖的女子(ID:wennuan-312),新浪微博:@饮水-思圆,专栏作者,写安静从容,有温度,有力量的原创暖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