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朱文印创作名家谈

 昵称5444064 2020-01-10
风 翰
规 墨
雅 清
正 风
聚 饶
高 逸
贤 兴


本期摘录印象杂志第27期,特邀名家对元朱文印创作进行创作分享,并邀请一些篆刻同道进行竞刻,以期共勉。



一、创作手记及作品

【1】


冯宝麟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理论部主任、研究员
西泠印社社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河北省书画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日整理印稿发现,最近几年的创作,跟当年收入《鉴斋印存》的作品,还是有了一些变化的。虽然变化不够明显,缺少那种疾风骤雨、摧枯拉朽式的风格再造,但不容置疑的是,对金石气息的强调、对书写意蕴的表达,在这几年的作品中则表现得更为明确。在经典、诗意、唯美的前提下,对篆书结体、篆书气韵的把握,令印面的结构方式更为轻松自然,整体气息更为圆融,也真正地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到古人倡导『印从书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其次是对刀法的强调,对篆书意蕴的强调,非但没有弱化印的本体意识,反而强化了对金石气息的彰显。过去创作中一直守护的『诗意、唯美』,在蜕变后,成为更具金石意味的『诗意、唯美』……

在当代这样一个大的文化氛围中,变,成为艺术家们的自觉追求,而变的路径,变的手段则各有千秋。而在这样一个求变的大氛围中,『坚守』则显得难能可贵,有着一种孑然独立的悲壮感。虽然这种悲壮是隐藏在一种经典儒雅的表象之下。我自己是主张『变』的,无论是在学术主张上,还是在艺术实践中,都是旗帜鲜明的求变者。然而我追求的变,是我自己理想的『变』,这与时下流行之『变』,有着很大的区别。我的苦苦求变,其本质是一种『坚守』,是对这一艺术形式古典美的坚守,是对这一艺术形式纯粹本质的坚守,更是对于内心深处那份挚爱的坚守……然而时代大潮中的巨变是具有颠覆性、革命性的,这让极力主张『变法』的我,自惭形秽于变得不够大胆、不够彻底。

更具有时代特征的是,艺术作品追求凝炼、典雅、含蓄的传统,逐渐让位于对丰富、怪异、张扬等审美特质的追求,这是与我们这个时代的整体精神面貌相吻合的,也成为当代印人的必然选择。这是大的时代背景,每一个人的艺术形象(或曰个性风貌)都要投放到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上才能凸显出来,很显然,不与时代背景相融合,或曰融合度不高的作品,是难以成为主色调的。不过正因如此,可以静享一份『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安逸和超脱。

坚守中的求变,显得有些迂腐,好像一个苦行僧艰难地蹀躞在深巷之中,被这深巷中谙熟的一切蛊惑,心甘情愿地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修炼,享受着深巷中的那份静谧、深邃,全然不知深巷外的四季轮回、花开花谢,任巷外龙吟虎啸,任天际霞诡云谲……这或许也是一种境界吧,一种孤高傲世的境界。

  
【2】

高申杰

西泠印社社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
上海海上印社社员
上海浦东篆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浦东书法家协会理事

对于圆朱文印,被赵叔孺先生誉为“近代第一”的陈巨来有着深刻的认识,其所撰《安持精舍印话》中有一段文字是对圆朱文印的描述:“宋元圆朱文印,创自吾、赵,其篆法、章法,上与古玺汉印,下及浙皖等派相较,当另一番境界,学之最为不易。要之元朱文篆法纯宗《说文》,笔画不尚增减,宜细宜工,细则易弱,致柔软无力,气魄毫无;工则易板,犹如剞劂中之宋体书,生硬无韵。必也使布置匀整,雅致秀润,人所有,不必有,人所无,不必无,则一印既成,自然神情轩朗”。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是对圆朱文印的高度概括总结,也可以被看作是陈巨来的心得,值得每一位喜好圆朱文印风的印人仔细领悟。但是,仔细研究陈巨来的圆朱印作,却可以发现其篆法并不是完全墨守《说文》。而且,陈巨来所作圆朱文印,可谓精工秀美绝伦,但圆朱文印又是否就只有这一种面目呢?每每看到各种展事、出版物间的当代圆朱印,耳边便又响起另一位大师的感叹:“小技拾人者易,创造者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拾者至多半年可得皮毛矣……”



【3】

张哲

西安书学院专业书法篆刻家

国家二级美术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

西泠印社社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终南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当代印坛虽然风格纷呈,个性突现,但大致上仍可勾勒出三大体系,即汉印形式、古玺形式和细朱文形式。其中,细朱文以其娴静秀丽、婉转流畅的艺术特色,成为篆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风格。

细朱文印的创作,犹如绘画中的工笔画,最须认真的态度,因此更具有理性化的创作特征。布篆停匀精准,绵密中见灵动。刻制时须用薄刀利刃,兼冲带切,下刀须准确,否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力求处处透现出一派静穆儒雅风范。

前人论及篆刻,有先篆后刻之说,由于细朱文印以小篆书法为基础,因此,在篆法的研习和篆书的书写方面,对于细朱文的创作更是至关重要的。



【4】

萧汉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委员
二级美术师

圆朱文印风格静雅秀逸、工致隽美是工稳一路的代表形式之一。

我被唯美的圆朱文所打动,从而取法近代圆朱文大家陈巨来先生。工稳、典雅、平和、秀润是陈巨来先生篆刻艺术的具体形式和基本特征,“工”是圆朱文印实践的技术准则及基本的技术手段,“雅”则是追求理想境界上和形式上的表达方式。他的圆朱文印也是最能体现这种审美追求的。正如他在《安持精舍印话〉中写道:“宋元圆朱文创自吾(吾丘行)赵(赵孟頫),其篆法、章法上与古玺汉印,下及浙皖等派相较,当是另一番境界。学之亦最为不易。要之,圆朱文篆法纯宗《说文》,笔划不尚增减,宜细宜工,细则易弱至柔软无力,气魄毫无;工则易板,犹如剞劂中之宋体书,生硬无韵。必也使布置匀整,雅静秀润,人所有不必有;人所无,不必无,则一印既成,自然神情轩朗。”此段文字阐明了圆朱文印创作的技术要求和审美倾向。

我笃行其圆朱文创作理念且结合自身认识,并承袭宋元,上溯隋唐,溯其源头,将隋唐官印中的圆融、宽博的气象纳于其中,把握“工”和“雅”这两个圆朱文创作的最基本要素。避其圆朱文细、弱、小巧之失,力争气息雍容、典雅、高古、醇厚。

【5】


刘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篆刻研究会会员
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理事
南京市浦口区青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江苏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我学习工稳印章至今,大概经历了这么个过程:1.徐三庚、赵之谦、邓石如、吴让之;2.王福庵、赵叔孺、陈巨来、吴朴堂、方介堪、韩登安、顿立夫、鞠稚儒、徐云叔、茅大容、李夏荣及当代诸家;3.赵之琛、丁敬、王冰铁、黄士陵、黄易等清到民国诸家;4.融合诸家,并自晚明上溯,关照宋元。以上列出了许多古今的印家,并未按出生时序,这是我学习的过程,虽非全部,大概如是。
在此过程中,于元朱文而言,有一个人让我耿耿于怀,他便是陈巨来。自第一眼看到陈氏印作,我很着迷,天下竟有如此美的印章。其印用“惊为天人”来说,我觉得更准确一点,对于当时来讲。不过,我并没有深入临摹,时至今日,竟暗自庆幸。
说回正题,什么叫元朱文?元朱文是什么?普遍的解释是:元朱文,以典雅流丽的小篆篆印,线如玉箸,圆润挺劲,古雅清逸,又称圆朱文。元朱文是以质朴的以书入印,并不像清人以极个性的篆书入印形成的流派印那般明朗。因此,元朱文含蓄、内敛。自赵、吾以后,代有人传此道,文彭、朱简、汪关、林皋、丁敬、赵之琛、赵之谦、赵叔孺、王福庵,都有元朱文精品面世,并渐渐显出个性。直至陈巨来,博采前人,约为自家面目,蔚然大家,赵叔孺评价陈氏为“元朱文为近代第一”,不吝溢美,似乎到了顶点。其后诸家,间有元朱文印作出,却难抗衡陈氏。
似乎于元朱文而言,陈氏大树下,竟寸草不生?当我们稍加理性,不难看清其中逻辑。陈巨来刻元朱文,极细、极工、极精,的确一流印家。但是,元朱文不等于陈巨来。元朱文自形成时,是内敛含蓄的。至陈巨来时,已如佳人裸体,似乎完美无瑕。古来高明并不如此,至死都守着质朴之意,因为历代的极工极美之时,随后的都是奢靡和死亡。作为艺术家,不得不警醒。
时人喜欢陈巨来,我与周围印友聊起陈氏与一位当代印家时,常以“美女蛇”比之,可贪一时欢娱,溺久无益,伤神伤身,以至毫发不存。然而我们都有选择喜欢的权利和自由,何况价之者众矣。
我之为我,当有我在。我不欲借高名者累,想以我示人,明者自知之。

戊戌芒种时节,田斋记于金陵铁玉馆。


【6】

侯宇洲

东隅印社秘书长

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熊伯齐工作室学员

山西省书协会员

北京书协会员

陈炼《印说》“其文圆转妩媚,故曰圆朱。要丰神流动,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 吾习印十余载,篆刻作品以工稳圆朱文一路见长,对王福庵印风理解略得一二。遵循其谨严、端凝而又不失流动清雅的风格,力求线条遒劲,书意浓郁。结字大方,各有姿态,参差揖让,安排严密,俨然节奏明快之乐章。书法篆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自然有着传统文化的本质。作为书法篆刻学习者,要想在其中取得一些成绩,文化素质的修养同样势在必行,才会有所成就。吾辈定当竭力。

元朱文印竞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