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力推的通识教育,有大学校长却称:对理工科医科不实用

 昵称815848 2020-01-10

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对理工科和医科不实用

饶毅在演讲中表示,“我不认为未来教育是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对文科实用,对理工科和医科不实用;未来教育应该是个性化教育,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提供适合自身性格、兴趣、社会能力的教育。”

名校力推的通识教育,有大学校长却称:对理工科医科不实用

人的人文基础是家庭环境和中小学教育决定的,大学人文教育的影响非常小

饶毅在演讲中表示,“我认为医学和医学教育的核心永远是科学,不可能是人文。人文当然对于医学实践和医学教育有一定作用,但是贡献非常有限,如果相信人文情怀能够改善医疗条件的话,我们就不需要有以科学为基础的医学了”。

同时,饶毅还对人文素养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观点的分享,“我认为一个人的人文基础是自身家庭环境和中小学教育决定的,大学人文教育的影响非常小。”

重视人文、力推通识教育,是当前众多名校的方向

多年来,高校人文学科没落、学生人文素养下降的呼声越来越高,所以一批层次较高的名校开始反思之前重理轻文的做法。重视人文学科,推行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成为近两年来不少名校的新举措、新方向。

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公布的“双一流”建设方案中,都计划在2020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并且三校都强调要推进通识教育。尤其是清华和北大的通识教育,都已经成为特色。甚至中科大这样的理工高校都决定要发力文科,正式宣布将大力发展新文科。

再比如越来越多的高校都成立了通识教育学院或中心,以加强对通识教育的管理和协调。比如清华、复旦、同济、武大、西南财大等等都有相关的通识教育机构。

在2015年11月,北大、清华、复旦和中大共同发起成立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次年南大、浙大、重大、厦大、武大和香港中文大学六所大学也加盟。

名校力推的通识教育,有大学校长却称:对理工科医科不实用

目前的国内高校通识教育效果,争议大、尚不明显

虽然众多名校在卖力搞通识教育,但很多学生却表示“没啥用”、“容易坑学生”、“啥都没学会,毕业找工作就惨了”。虽然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也都在力推通识教育,但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高校都还没达到相应的条件。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毕业后要找工作吃饭的,没有一技之长可怎么办呢?这对于一些理工类专业更加如此。

有少部分高校试点大一不安排专业课,只开设通识课,看着很美好,但学生晃晃悠悠上了一年通识课后,会发现真实技能压根没学到。到了大二、大三再又得来疯狂学专业课,其实算算和大一就开始学有啥区别,反而让人学习得更紧张了。

至于通识教育的宏观结果,那就更难判定了。因为人文这个东西,本身的影响力和效果评估就是空洞的,如果用饶毅校长的观点来说,其家庭和中小学教育阶段已经决定了,大学的影响力很小、不明显。所以,对于通识教育,还是要理性对待,“教育评论队长”的观点是,现阶段不适合大规模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