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鹿城永宁巷

 DavidCCH 2020-01-10

文:郑明晓,字愚之,号云溪山人,1966年生,原籍浙江瑞安,迁居温州,浙江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喜山水旅游,著有《云溪山人诗词》、《云溪山人游记》。

图:胡炎。

鹿城永宁巷

鹿城永宁巷

永宁巷比七枫巷宽些,遇到小汽车时,行人让让身车就能通过。老巷所剩老屋已经不多,数得上号的更少,金树德堂(古德院)还有几间,“大生堂”只剩门楼、“爱吾庐”只剩门台,保存修缮完好的也只有王屏周烈士故居了。“金树德堂”是乾隆赐给重德修性的房屋主人金氏,后由陈显珍购得,于此经营油漆生意。王屏周烈士故居在永宁巷50号,王屏周中学时就参加进步青年爱国运动,1925年入黄埔军校一期,1926年入党,1928年6月任中共永嘉县委书记,同年12月被捕,1930年牺牲。温州受革命影响较早,早在1924年,谢文锦就创建了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他自己在中共创建之初的1921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与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被党派遣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温州很早就播下革命的种子,是浙江省革命的活动中心,红十三军、挺进师及之后的浙南游击纵队就主要活动在浙南大地,浙南游击纵队还以自身的力量和平解放了温州,建立人民政权,迎接解放大军南下。

鹿城永宁巷

鹿城永宁巷

鹿城永宁巷

我们在“金树德堂”、 王屏周烈士故居,稍停留了一下,就走到巷东尽头温二中后门,看到巷角停满的小黄车,两人各骑了一辆往朱自清故居骑,骑行中闪过一庙,停下来看,见庙仪门上写着“永宁寺”,象发现新大陆似的,忙叫回骑在前面的胡炎。

鹿城永宁巷

永宁巷,也名永宁坊,为温州古城三十六坊之一,这里巷因寺名。寺院为合院式神庙建筑,坐北朝南临巷,庙里供奉有永宁圣王。进仪门,正殿、厢房便全然入目,老式建筑,抬梁黑瓦,主体梁架结构为清早中期风格,建筑构造独特,与宋代营造法式一脉相承,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与历史价值,现为温州市文保单位。寺庙的来历,说法多种,一种说法是东晋时永嘉郡所属的永宁县治曾设于此处,永宁巷和永宁庙因此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来自民间传说《洗马桥祭羹饭》,据说书生刘文龙在金榜题名后,他的一名仆人永宁为他护送马蹄金回乡,途中遇害,后来刘文龙封侯后,建殿纪念忠仆。明朝时,永宁巷被称为“大忠坊”,《弘治〈温州府志〉》记载:“大忠坊”,旧名永宁坊,内永宁庙在焉。

鹿城永宁巷

鹿城永宁巷

古时朔门一带街坊繁华,每逢庙会更是热闹。北宋永嘉郡守杨蟠《永宁桥》诗云:“过时灯火后,箫鼓正喧阗;三十六坊月,一般今夜圆。”

鹿城永宁巷

鹿城永宁巷

鹿城永宁巷

鹿城永宁巷

现在的永宁巷很冷清,东巷头有家理发店,理发的都是些中老年人,西巷头有家小店卖的花生、菱角味道还不错,我早上出来得早没吃早饭,过路巷口时就买了些拎着吃。东巷口对面有一家温州老字号“八字桥松糕老店”,以前永宁巷里有间“猪油糕”店,提起它来,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永宁巷林定寿老人的“猪油糕”是最正宗的,林定寿老人故居在永宁巷205号,现这门手艺据说由老人的外甥接手,店开在巷口对面,还是正宗的味儿,喜欢猪油糕的朋友,在进巷前不妨买一块吃吃,感觉还是蛮不错的,甜甜腻腻的滋味,含在嘴里又软又浓,传统的口感,在老街古巷中似乎更有味儿了。

鹿城永宁巷

鹿城永宁巷

朔门历史街区是温州古城“北埠”的重要组成部分。朔门老街、七枫巷、永宁巷三条横街,东起打绳巷,西至解放北路,我们花不到二个小时,就走完了,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格局稍小了点,老屋也少了点,是不是在保留街区原貌的基础上,将一些民居改为仿古建筑,尽量恢复原来的历史风貌,引入更多的具有温州的特色元素,勾引人们的食欲和记忆,并在街区与海坛山之间建一条直通的登山步道,拓展街区的外延,使人们在游览朔门历史街区之余,登上海坛山,远眺瓯江,怀一绪古城之幽思。

鹿城永宁巷

鹿城永宁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