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 西医学中的单纯性膈肌痉挛即属呃逆。而其他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胃、食道手术后等所引起的膈肌痉挛,均可以参考本节辨证施治。 呃逆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频发出,病人不能自制。临床所见以偶然发生者居多,这种呃逆为时短暂,多在不知不觉中自愈。有的则屡屡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当然,就医者,是呃逆持续数日不止,或在较长的时间内屡屡发生,情绪、饮食均受影响的病人。呃逆的声音有高有低,气力有大有小,间隔有疏有密,声出有缓有急,这些表现与证候有关。凡影响胃气和降的因素均可以导致呃逆,但临床常见总以饮食与情志因素居 多。本病常伴有胸膈痞闷,脘中不舒,情绪不安等。 呃逆在临床辨证时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实证的表现有呃声连连,频繁发作,呃声响亮,胸脘痞闷,嗳气酸腐,尿赤便秘者;虚证可以表现为呃声低微,形气虚弱,四肢逆冷,脉细者。 【灸法偏方】 取穴:膈俞 内关天突 膳中 配穴:实证加巨阙 行间 内庭 虚证加关元 气海足三里 偏方一 取膈俞穴、内关穴、天突穴、膳中穴、巨阙穴、行间穴、内庭穴,进行灯火炎,取灯芯草灼穴位,一点即为一壮,每次为一壮。发作时或发作前点灼,1日可以施灸多次。 偏方二 取膈俞穴、内关穴、天突穴、膳中穴,巨阙穴,行间穴、内庭穴,进行火柴灸,取火柴灼灸穴位,一点即为一壮,每次为一壮。发作时或发作前点灼,1日可以施灸多次。 以上两个偏方适用于实证的呃逆。 偏方三 取膈俞穴、内关穴、天突穴、膳中穴、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进行艾柱隔姜灸,每次每穴施灸10~15分钟,艾柱如枣核大,一般每日灸治1~2次。发作前灸治效果更佳。 适用于虚证的呃逆。 偏方四 取膈俞穴、内关穴、天突穴、内庭穴、气海穴,进行艾柱发泡灸,取大蒜头一只捣烂如泥取汁备用。手平置桌上,侧掌屈指,在中魁穴上点涂蒜汁,将麦粒大的小艾柱置穴上点燃施灸。待局部稍感灼痛时立即将艾火压灭,也可再持续灸1~3秒,将艾柱去掉,皮肤出现一小红晕或一小白点,隔数小时后就会发泡,不需挑破,任其自然吸收。 此法适用于呃逆频繁而它法无效之时。 【附注说明】 (1)、灸治呃逆效果较好,但癌症或危重病人继发呃逆,只能 一时止呃,缓解症状,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2) 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煎炸食品。 温馨提示:灸至发泡有感染风险,临床请慎重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