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她从未攀登过雪山,却被登山家尊称为喜马拉雅女皇?|Elizabeth Hawley的守望

 户外探险杂志 2020-01-10

伊莉莎白.霍利(Elizabeth Hawley)现在已经94岁高龄了,她曾是美国《财富》杂志的女记者,而她人生的传奇却从37岁定居尼泊尔开始。

她从来没有参与过任何山峰的攀登,却从本世纪60年开始建立并掌管着喜马拉雅数据库,数据库覆盖了尼泊尔和西藏边境的所有山峰,这个数据库详细记录了尼泊尔境内340多座高山的8万多次登山记录,是目前全世界最权威的喜马拉雅山脉资料。

没有攀登经历的霍利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喜马拉雅山脉,半个世界以来,她被世界登山界尊称为“登珠峰权威人士”、“喜马拉雅登山纪录保管人”和“长期观察并记录尼泊尔登山情况的女学者”。

加德满都的小公寓

装满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历史

从50年代开始,霍利一直独自居住在加德满都的一间狭小公寓里,去年喜马拉雅国际山地电影节总经理古歌来到霍利家中时,他看到:“在霍利的工作室里,四壁的柜子里装满了半个世纪攀登者的档案。”

霍利家中的书柜  来源于喜马拉雅国际山地电影节

这间狭小的公寓的书柜里装下了半个世纪登山史的艰辛和光荣,无数登山者在这间公寓里来来去去,她见证了无数人因为一次登顶而成为英雄,也有很多人永远的留在了山中,还有很多不断开创新线路却少为人知,对登山终生保持热忱的登山者,他们在霍利的数据库里留下一个又一个不朽的奇迹,但是也包括最残忍的死亡。

来源于喜马拉雅国际山地电影节

跟霍利交谈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超过5000人,她用半个世纪的时光汇编了他们的故事,将其整理入喜马拉雅数据库,并且每年都进行更新。

据古歌介绍:“这些资料并没有被她占为己有,霍利将自己每年更新的喜马拉雅攀登者的档案刻成光盘,在加德满都的书店里,都能买到这样的光盘。”

九十多岁的小姐

有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当古歌见到霍利时,他称呼霍利女士,却被助手提醒,要称呼她为“小姐”,虽然已经90高龄,但霍利从来不喜欢被人称作女士,因为她终生未婚。

虽然已是九十多岁的高龄,可是霍利大多数出现在公众面前时,虽已是白发苍苍,但她仍然带着姣好的妆容,抹上颜色鲜亮的口红,深邃而灵动的眼睛似乎在审视着每一个人的心思,充满透彻的智慧,你没有办法在她面前隐瞒自己。

霍利认为,“此生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建立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数据库”,她跟密歇根大学计算机中心的Richard Salsbury合作,在60年代中期左右建立了这个数据库。

登山者都把进入喜马拉雅数据库当成一种荣誉,他们喜欢看着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登顶者中,这是最让霍利感到欣喜的事情,登山者们非常尊重数据库的权威性。

来源于喜马拉雅国际山地电影节

霍利的朋友并不多,但是她跟Sir Edmund Hillary 和 Reinhold Messner保持了终生的友谊,意大利登山家Reinhold Messner,是全世界第一个完成14座8000米山峰的登山者。

霍利曾对bbc的记者说:“我看着这个男人改变,他一开始就像个来自农村的乡下佬,后来的几年里,他改变了发型,穿着也变得更加酷”。

而Messner在开始做攀登珠峰的计划时,因为得到霍利的提醒改变计划,从中国开始进行攀登,从而成为第一个不带氧气瓶独自攀登珠峰的人。Maurice Isserman说,自己在写《坠落的巨人》之前,第一件事就是看霍利的喜马拉雅cd作为参考。

虽然霍利并没有攀登过任何一座山峰,但是霍利跟这些登山者的友谊,却帮助她理解了是什么动力,让他们从绝命海拔上活着回来。

“其实,在工作中最困难的部分,是记录登山者的死亡,你记得他们,你在自己的登山报道里提到过他们,可是他们却离开了你”,霍利说。

如果说一开始留在尼泊尔是因为政府的不作为,但是后来却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生命已经跟喜马拉雅山脉紧紧相连,再也无法轻易离去。

霍利曾被授予新西兰女王公共服务勋章 (喜马拉雅国际山地电影节 供图)

浅蓝色的古董轿车

登山历史档案女皇的唯一坐骑

新疆首位登顶珠峰女性麦子回忆2014年第一次跟霍利见面的情况时说:“跟霍利交流的时候,她的手一直在抖,白发苍苍的她似乎体力不支,但是她的谈吐和思想却非常清晰,一点都不糊涂。”

古歌谈到第一次见到霍利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知道我们已经到家里后,她拒绝了助手的搀扶,步履蹒跚地从自己的卧室走到办公室,用走可能并不恰当,严格地说是慢慢的挪动。”

麦克唐纳记录了霍利传奇的一生,她1923年出生在一个教养良好而且富有书香气息的家庭,毕业于美国的密歇根大学,年轻的时候她曾经游历欧洲,结交广泛名流。在从美国的《财富》杂志辞职后,34岁的霍利开始了一次环球旅行,当她到达尼泊尔的时候,她结束了这次为期两年的环球旅行,并且跟尼泊尔政界和皇室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不为人所知的是,霍利还编撰了尼泊尔政治动荡年代(1988-2007)的编年史,她记录了尼泊尔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到废除的政治变迁中,社会和王室所遭遇的动荡。

37岁时霍利决定在尼泊尔定居下来,着手做喜马拉雅山脉登山情况的记录,麦克唐纳在撰写霍利的传记中曾经提到,霍利从来没有学习过尼泊尔的语言,也甚至没有自己独自去菜市场,也没有做过饭,她似乎并没有生活在真实的尼泊尔,她一直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跟尼泊尔王室和登山者保持联系,也并不关心门外的正常生活。

霍利曾说:“我来了尼泊尔,但我从来没有计划过呆在这里,但是也从来都没有离开过。”

年轻的霍利 来源于:misadventuresmag

当时在尼泊尔的大街小巷很少看到妇女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而一个三十几岁的外国女人独自在加德满都生活,引来很多尼泊尔人的好奇。

来源于喜马拉雅国际山地电影节

那时还是50年代中期,尼泊尔刚刚对登山者敞开大门。

一开始她在路透社找了一份撰写登山新闻的工作,她记录了1963年第一次美国人攀登珠峰的探险,跟美国大使馆的密切关系让她可以听登山者的无线电广播,她总是第一个收到登顶者信息的人,后来,她报道了几乎所有的在喜马拉雅山脉探险队伍的新闻。

在尼泊尔工作的期间,她了解到,尼泊尔有太多的没经过允许的偷登行为,而很多登山者登顶后也不为人所知,媒体获得登顶数据的渠道太过于混乱,没有人去判定登顶的真实性。

这么重要的山峰信息居然没有人去记录,霍利感到这是一个巨大的空白,于是从60年代开始,她开始着手建立喜马拉雅数据库,记录来到喜马拉雅山脉登山者的信息。

在进门的时候,古歌就看到,一辆大众古董甲壳虫车正停在大门左手边的停车位里,这辆浅蓝色的古董轿车产自1963年,车型在全球存量已经不多,据她司机说,这辆车还是尼泊尔国王送给她的。

这辆浅蓝色的轿车在60年代的尼泊尔大街上简直是风头无二,成为霍利独有的标志,她就开着这辆车穿梭在各大酒店,乐此不疲的登记即将开始攀登的人。

登山家们通常都难以逃脱她的盘问式技巧,经常会为了一个准确的日期,被她追问得汗流浃背,万分抓狂,她的助手BILLI BIERLING曾经听到霍利在酒店对着一个登山者大吼:“快点,拿出你的行动,你要知道你第一个晚上曾经睡在1号营地。”

photo by Alex Gavan

虽然她管理了全世界最权威的喜马拉雅登山资料,但她其实没有太多户外经验,甚至没有在尼泊尔徒步过,“我不喜欢徒步,”她说,“我喜欢在柔软的床上睡舒服的觉,坐在桌子前吃热腾腾的美味佳肴,开着甲壳虫车到处逛。”

“可是真正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她虽然从来没有穿过冰爪,对喜马拉雅山脉却像自己的掌纹一样熟悉”,她的助手BILLI BIERLING说。

一开始当她质疑某些登山者的说法时,她发现自己也陷入了争议,很多登山者甚至认为她太过于刻薄和无礼,有人质疑她甚至都没有在尼泊尔徒步过,怎么可能了解登山,但是大多数人都很尊敬她对登山届的贡献,认为她在登山的事业中是一个强大而独立的个体。

从2014年开始,年事已高的霍利已经不再开着这辆浅蓝色的拉风轿车去调查登山者的信息,她的德国助理Billi,一位极为健谈的女士,正在像霍利一样,在每个登山季来临时,骑着单车去每个酒店调查登山者的情况。

“有时候,也许我们会错过一个探险队,但在多年后,我们基本上都能再次找到他们”,她的助手Billi说。

从左至右:喜马拉雅国际山地电影节总经理古歌、霍利的助手Billi、霍利(来源于喜马拉雅国际山地电影节)

互联网时代

记录山峰编年史的手工匠人

麦子的办公室跟霍莉的公寓只隔了一条街,但她第一次见到霍莉却是2014年,她为了在尼泊尔申请中国女子珠峰(南坡)登山队的许可,去霍莉那里备案的时候。

一开始麦子会感到惊奇:“我还没来得及去她那里备案,他的助手自己就来了。”

其实有很多登山者不愿意多这样一份麻烦,在国家旅游部注册之后,还要去一个民间记录者那里去登记,但是霍莉会自己主动去找到登山者进行采访。

“有时候常常是登山者刚刚抵达加德满都,霍利的电话就打过去了,而且已经掌握了他的详细资料”。

来源于:misadventuresmag

其实这跟霍利踏实的工作方式密不可分,因为她的工作是义务的,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尼泊尔登山管理机关会向霍利提供最全的登山者名单,而登山公司也跟霍利关系很好,会向她提供登山者资料,而且霍利手里还有全尼泊尔最详细的夏尔巴协作的名单。

“有一次霍利的助手登门前来做调查的时候,我们正在吃饭,想要邀请他一起用餐,但是他拒绝了,他说这是他们的规定,只是义务的调查,不能寻求任何补偿,也不能给任何采访者添麻烦。”

她会跟每个登山者会面,并且仔细的询问每个登山队员的信息,包括“有哪些夏尔巴人、准备采用怎样的攀登方式,会怎么策划线路”等等。

来源于:the mountainworld blog(by jake norton)

麦子曾经问过霍利,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为什么不采用更加便捷的方式去采集登山者的信息?手写填写基础资料表,亲自登门拜访,挨个询问,这样的方式会不会显得太笨拙?

“网络上的信息并不一定准确,我们宁愿麻烦自己,但是一定要保证信息的准确度”,霍利这样说。

不管过去多少年,霍利还依然坚持着最原始的手工式记录方式,去整理登山者的信息,像一个真正的匠人。

喜马拉雅数据库的管理者

更重要的是,霍利做的这一切全都是无偿的,在官方的注册费高达一万美金,可是在霍利的登山档案里进行登记,却是免费的。

虽然霍利拥有非官方的身份,但是她严谨的研究成果、完整而准确的记录,让她受到整个登山界的尊重,不止是尼泊尔登山协会、专业登山杂志等专业领域,就连尼泊尔当地的餐厅老板,也非常尊重霍利的权威地位。

在尼泊尔的登山圈一直都津津乐道于一个故事:“加德满都的餐厅老板会为每位攀登珠峰的人提供一顿免费大餐,但在饭菜上桌之前,老板会先跟霍利确定登山者的身份。”

很多知名的登山家在开始攀登一座8000米海拔的山峰,或者未登峰的时候,都会先去找霍利要山峰资料。“她简直就是无所不知,是登山历史档案的女皇”。

“霍利掌握了真实而庞大的数据和资料,我们这一代人中没有第二个人比她更权威,她所做的工作对全球的登山史都很重要”,麦子毫不掩饰对霍利的赞扬。

photo: thetimes.co.uk

麦子目前正在筹备一个民间登山历史博物馆,当时她在考虑这样做的必要性时,她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霍利,“霍利的工作是滴水穿石,每一个小小的信息汇聚起来,几十年之后你才会了解到她非凡的价值,最关键的是她还是义务的工作,她把自己的一生都交付了对喜马拉雅的记录,她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为了收集在境外登山的中国人信息,麦子向霍利寻求帮助,霍利手里拥有最全的喜马拉雅山脉登山者的信息。“我想要给她一笔费用去买这些数据,但是她却不愿收取,所有的信息都是免费提供的。”

全世界的登山家

都敬畏霍利的审判

在尼泊尔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个登山者想要取得世界的认可,他已经登顶全世界最可怕的山峰,他们必须先得到Elizabeth Hawley的认可。

“霍利已经到了吗?”,2012年竹内洋岳(Hirotaka Takeuchi)焦急的追问霍利的助手,竹内洋岳刚刚完成14座8000米中的最后一座,成为了日本首位成功登顶14座8000米雪山的登山家。可是,billi很难告诉这位已经被霍利盘问过无数次的登山家,霍利正在去见其他的探险家的路上,而且就像往常一样,她的浅蓝色甲壳虫轿车陷入了尼泊尔疯狂的交通堵塞中。

“很多人认为我是这个区域登山者的裁判”,霍利曾对bbc的记者说,“我并不是一个法官,更多的时候我是一个历史学家,我所做的就是在收集准确的数据,但我所了解的知识,也许会迫使登山者告诉我真相。”

霍利在判断登山者是否登顶的研究中,非常具有话语权,虽然她从来没有攀登过任何一座雪山,但是她掌握的喜马拉雅山脉的知识,让她因为拥有极为尖锐、厉害的判断力而享誉登山圈。

虽然尼泊尔政府会给登顶者发放证书,但是也有人撒谎骗取证书,而霍利则以“非官方”的身份成为了被全世界承认的登山界裁判。

她会严格的对每个登山者进行“面试”,询问他们“顶峰是什么样子,你当时站在什么地方”等等,并且看他们的视频和照片,好像她自己曾经亲自登顶过一样,如果登山者撒谎,她就会严厉的指出来。

photo by Dewan Rai

在若干年之前,曾有人为谁是第一名登顶14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女性而不断争论,因为当时45岁的韩国女性河恩惠在韩国的电视台播放了一段干诚章嘉峰的登顶录像,录像里河恩惠站在雾状的岩石上。

霍利告诉bbc的记者,“在同样的位置、同样的季节里,其他人的登顶照片显示他们站在雪地里,而且登顶的照片中缺少很多标志性的细节。”

因此,在霍利的登山档案里,将这次登顶标注为“有争议的”,同样的还包括2014年王静登顶的争议,当时在2014年雇佣夏尔巴向导和直升机驾驶员飞跃冰崩损毁路段,从大本营直接飞抵海拔6400米的二号营地,霍利同样在这次登顶的档案中标注“有争议”。

麦子也受到过同样的对她是否登顶的质疑,她曾经一度想让霍利帮他出一个真实登顶的证明,“当时我话到嘴边就咽下去了,你在面前很难问出这样的问题,她的档案里标注了我登顶的记录,我觉得这就够了,还有什么比出现在她的登顶名单里,更具有说服力呢?”

bbc曾经评判:“霍利的最大贡献是令登山者保持诚实”。

喜马拉雅国际山地电影节 供图

对于荣誉和头衔,女皇毫无兴趣

2008年5月,一位法国登山家为了表达对霍利的尊敬,在完成一座尼泊尔6182米的雪山首登后,将其命名为霍利峰。

可是霍利面对美国国家地理记者的采访时,却认为用她的名字命名山峰,“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是一种非常疯狂的行为,山的名字怎么可以用人名代替呢?这只是因为这些登山者并不想要为命名而做出努力而已。我很感激他们对我的尊重,但是我的确对任何荣誉和头衔,没有太大的兴趣。”

她认为,“很多山峰原本就有本地名,喜马拉雅山脉曾被尼泊尔人视为神灵的家,我们怎么可以到神灵的家里去打扰他们呢?我们应该为山脉祈祷,而不是围着山团团转。”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谁的冈仁波齐? | 跟张杨一起喝茶聊天

收藏丨史上最全珠峰南北坡差异,这一篇就够了!

1996 年珠峰事故全过程到底是怎么回事?

珠峰往事丨民间攀登第一人——阎庚华

Ama Dablam丨走进「 喜马拉雅的马特洪峰」,EBC线路上最璀璨的明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