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恭喜!湖北一地入选201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嘟嘟7284 2020-01-10

1月10日,备受瞩目的201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上揭晓,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入选。

1月10日,201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

该墓地发现三组侯级墓葬,填补了曾国考古不见春秋中期曾侯的空白,与近年我省不断发现的曾国高等级墓地一起,共同为名不见经传的曾国写就一部“曾世家”。

M168(曾侯宝)礼乐器组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考古发掘项目领队郭长江介绍,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随州博物馆和曾都区考古队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墓地已勘探发现的86座春秋曾国墓葬及4座马坑、5座车坑进行考古发掘,取得系列重大收获。

其中,三组大墓墓主人分别为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身份均有成组的青铜器铭文可以确认。这三组侯级墓葬,是经科学考古发掘、棺椁结构和器物组合等保存最好的春秋中期诸侯级墓葬,填补了曾国考古不见春秋中期曾侯的空白,对完善曾国世系及研究诸侯墓葬形制、礼器组合等相关问题提供了翔实资料。

曾公求马坑正射影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称,对传世文献鲜有记载的曾国而言,我省考古工作不只是“证经补史”,更是“考古写史”。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及叶家山、文峰塔、郭家庙、苏家垄等近年不断发现的曾国高等级墓地,串联起曾国从西周早期立国到战国中期灭亡的历史发展脉络。

本次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的发掘,更是填补了曾国考古春秋中期的缺环,它与前期不断发现的曾国高等级墓地一起,共同构建起周代封国中考古学文化序列最完整、文化面貌最清晰的曾国历史。

本次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我省除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入选外,出土“百年历”等大批西汉简牍的荆州胡家草场墓地,因其重大价值被评为入围项目,创下我省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最好纪录。

据介绍,自2002年以来,我省有6个项目入选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分别是:枣阳九连墩墓地(2002年)、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2011年)、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2013年)、天门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2016年)、京山苏家垄周代遗址(2017年)、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2018年)。

延伸阅读>>

曾侯背后的女人们

随州枣树林墓地是一处春秋中期的曾国贵族墓地,发掘最重要收获之一,是曾侯宝及其夫人随仲芈加、曾公求及曾夫人渔,这两对曾国国君级别的夫妇合葬墓的发现确认。随州枣树林墓地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郭长江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时表示,两组曾侯夫妇合葬墓发掘填补了春秋中期曾国考古空白,这也是首次明确发现曾侯夫妇合葬墓。

拥有权力的芈加为自己代言

作为最高统治者,曾侯夫妇享有当时最为先进的文明,大量的陪葬器物及附在器物上的文字,较为清晰地描述了曾国上层社会某些片段,帷帐后的女人们,也因此展现吉光片羽。

曾侯宝夫人芈加,去往地下世界时,带上属于自己的编钟。芈加墓是春秋时期曾国考古中唯一出土编钟的夫人墓,由此可见夫人威仪及权势。

郭长江告诉记者,芈加墓里诸多器物上的铭文表明,曾侯宝死后,芈加曾直接统治曾国,她以“小子”(称宗亲中男性同辈年轻者及下辈)自称,俨然女诸侯自居。

拥有权力的芈加,对于自己形象的塑造很在意,她在编钟铭文里颂扬了自己的政绩,并放在曾国国情、国运叙述的大语境之下。编钟铭文先记述曾国世系,再表彰芈加政绩。考古学家表示,就是这段记述又厘清了一段历史,编钟铭文中出现的“余文王之孙”可能涉及曾国确定是文王之后而非武王之后的新材料,以及该铭文与之前曾侯與墓铭文“稷之玄孙”对照,可以从曾国出土铭文记载的角度,辨析周代从“稷”到“文”、“武”的世系。为周王朝的世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出土文献,也为研究曾国始封以及“曾”的族属提供了新材料。

芈加铜缶铭文照

芈加的成长之路,出土器物及铭文也有清晰记载,铜缶上有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是楚王嫁女芈加到随国。铭文告诉我们,这件铜缶是楚王嫁女入随的嫁妆。芈加墓出土的“楚王媵随仲芈加”铜缶和“加芈行匕”铜匕为曾随关系、曾楚关系提供了新材料,还为两周史、楚史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文献与实证材料。

芈加不仅有权势,还有文化,亦有“远见”。她墓中出土的铭文有望协助我们解决许多历史之迷。比如芈加墓出土的编钟铭文中有“帅禹之堵”、“行相曾邦,以長辝夏”的铭文。郭长江介绍,这是继传世“豳公盨”、“叔夷镈”、“秦公簋”之后,又一“禹”、“夏”铭文,而此次是科学考古发掘出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确切出土的非孤例“禹”、“夏”铭文的发现,说明当时的周人已经比较普遍地认同关于夏、大禹的历史。这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数位曾侯娶楚国夫人

从曾侯乙墓发掘以来,持续的曾国考古发现表明,曾有数位曾侯与楚国联姻,曾国后宫里芈姓夫人不少,但如同芈加一般权势熏天的,迄今没有发现第二位。大多数的深宫红颜无声消逝,可能有一两点印迹被考古学家寻得。

此次曾公求夫人渔墓出土“唐侯作随侯行鼎”,为研究春秋时期曾、楚、唐三者之间的关系、唐国历史等抛出了新线索。

郭家庙出土的有芈字的青铜器

此前枣阳郭家庙墓地出土一件春秋早期的青铜鼎,刻有铭文“芈”字。这件青铜鼎被推测为曾侯为迎娶楚国“芈”姓女子而做的器物。这件“曾侯作季汤芈鼎”高约20厘米,直径25厘米。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当时告诉记者,其中“季”寓为排名“老三”;“汤”为名;“芈”为姓。

虽然这只青铜鼎破损严重,但通过残存铭文仍可清晰见得“芈”字,同时“芈”字下方刻有不完整的“媵”字。据此推断,“曾侯作季汤芈鼎”是楚国与曾国联姻的物证,并且这名楚国女子应为媵妾,其身份和电视剧《芈月传》的芈月相似,芈月是嫁到秦国,而这位芈汤嫁来曾国。

郭家庙出土的青铜器上的芈字

“芈”姓作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是春秋时期楚国祖先的族姓。据《史记·十·楚世家》记载:“芈姓,楚其后也……” 芈汤、芈加、芈八子(芈月的历史原型),这些国姓女子,出身显贵,于国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联姻。

“周代有婚姻关系的两国,即便是一国国君娶了对方国君的女儿,也不会因此完全制止两国之间的战争。既斗争又联合是诸侯国之间政治的常态。”方勤说,因此,“曾侯作季汤芈鼎”等文物反映的曾楚联姻关系并不与曾楚之间多次战争关系相悖。

曾国宫廷里还有黄国夫人

2014年至2015年考古发掘枣阳曹门湾曾侯夫人墓时,曾出土一件用做洗盥之礼的陶器,如蜗牛形状的曲柄引人注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称,这种器物多出现在黄国所在的淮河流域,在湖北极为罕见,可以推测这应是墓主人的陪嫁品。

黄国曲柄陶器

在此前发掘的郭家庙墓地多座女性墓葬中,另发现鼎、盆、壶等青铜器物。其中,郭家庙56号墓出土的壶,铭文明确显示是与曾国通婚的黄国赢姓女子所作之器。“可见,曾、黄两国是通婚关系,从曹门湾到郭家庙都出现黄国铭文字样的器物,又可知两国通婚关系较久。”

方勤称,这批器物为研究周代汉淮地区国家关系,尤其是曾国、黄国、楚国关系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左传》记载楚武王曾邀若干南方诸侯到沈鹿(今湖北钟祥县)会盟,只有黄、随两国国君缺席。从郭家庙出土的多件黄国陪嫁器物看,两国关系非同一般,才会同时不出席会盟。由此我们也可以联想,黄国夫人在曾国宫廷的地位也不容小觑,不知道曾经上演过怎样的“宫心计”。

来源:湖北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